APP下载

张家界莓茶发展综述

2020-03-27卢良军刘宇知田文萍胡志阳赵健钧李红业

农业与技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张家界发展

卢良军 刘宇知 田文萍 胡志阳 赵健钧 李红业

摘要:莓茶,学名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Hand-Mazz)W·T·Wang],我国特有的藤茶类植物,这一古老茶品的发现具有偶然性,发展又有必然性。随着人们对其不断的认识,基础性研究的不断深入,知识产权体系的构建,生产经营的不断扩大,莓茶现已成为张家界市及周边地区农村脱贫攻坚的重要项目。

关键词:莓茶;发展;张家界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229008

張家界莓茶,学名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Hand-Mazz)W·T·Wang],为葡萄科蛇葡萄属的一种落叶藤本植物,因其表面有层天然植物霜而得名,又称藤茶、神仙草、长寿藤、土家甘露等。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原生植物生长于海拔400~1300m之间的红砂岩中,是我国境内一种活性成分独特、应用价值高的特有类茶植物,具有地理分布广、生物产量大、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张家界莓茶经过20多年的采集加工、仿生栽培、药理与营养等科学研究,为茶品产业发展奠定了较为深厚的基础,现已成为张家界市及周边地区农村脱贫攻坚的重要项目。

1稀有饮品莓茶的发现,偶然中的必然

1.1库区移民献宝,等闲初识东风面

1991年初,张家界市重点工程渔潭电站开工,笔者之一卢良军作为农业技术人员调到渔潭电站管理局移民开发办工作。在此期间,为了推进移民工作,发展农业经济,先后在渔潭电站周边建成椪柑基地和脐橙基地(现为库区移民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基地运营后,上至领导下至技术人员,都认为产业特色不足,打算寻找新的突破口。

1993年初,上级领导抽调永定区林科所所长黄宏全等人来移民开发办工作。清明时节,黄宏全带领工作人员到渔潭电站旁的狮子垴山上进行植物资源调查,带路的土家族向导龚能坤无意间说到当地土家人饮用一种古老“霉茶”(原始莓茶)的习俗,这让大家觉得新奇,有必要深入了解。

从山上回来后,龚能坤将家中的原始“霉茶”取出来给大家品尝。这种茶老梗多而叶少,长3~5cm不等,茶叶表面分布零星白色“霉”点;茶汤呈浅黄色,青草气味重,口感先苦,回味甘甜。据龚能坤介绍,这种原始“霉茶”,夏天泡用,数日不馊,具有消炎杀菌增寿作用。于是,张家界地区原始的“霉茶”第1次神奇地进入科技工作者的视野。

1.2植物类别检索,众里寻他千百度

龚能坤仅仅提供了原始“霉茶”样品,但这种“霉茶”的原生植物活体标本是怎样的,有必要溯本求源。当地土家阿婆童春妹很热心,上山为我们采来了活体植物标本,这才初步识得“霉茶”原生植物的基本特征。

这是一种纤细的藤本植物,有卷须。叶如镖状,边沿有锯齿;一柄5叶,两两对生,1叶居中。工作人员觉得这种藤类植物很稀见,不确定其属于葡萄科植物还是葫芦科植物,但初步推测其可能具有药用价值。于是工作人员依样画葫芦,在当地采摘不少植物标本,经当地农民确认后带回林业科研所。

回所后,黄宏全所长依据样本翻阅《植物志》,但找不到所采植物标本的相关介绍。然后其又查阅了大量的植物学书籍,最终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第二册中,找到这种植物的相关介绍。经过多方细致比对,确认所采集的植物标本为葡萄科蛇葡萄属的显齿蛇葡萄。

2莓茶初步研发及应用,吹尽黄沙始到金

2.1第1代莓茶,千呼万唤始出来

经过采访当地百岁农民,了解到原始“霉茶”的加工及饮用方法。

2.1.1采集加工

5月底—6月初,选晴天早晨上山采“霉茶”植物,老藤新梢均可采。采回后,将老藤剁成3cm,当年新梢剁成5cm左右备用。用铁锅将水烧开,将“霉茶”原材用开水快速浸泡1遍,沥干水,倒入竹编斗垫晒干。

2.1.2饮用方法

喝茶时,铜壶烧水,抓1小把放入铜壶,滚开,倒入茶杯饮用。

2.1.3放进制茶方法

经过多次汤汁品鉴,认为原始“霉茶”外观需改善,口感需改进。1993年4月底,渔潭电站移民开发办专门成立了以黄宏全为首的“霉茶”科研攻关组。在黄宏全的指导下,由制茶专业毕业的卢良军同志在原始“霉茶”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负责现代制茶工艺的研究,具体改进了制茶流程。

选料,选取一年生新梢(藤),长度25~30cm,采摘后放阴凉处,切成2~3cm备用;杀青,选用炒青、蒸青、晒青等多种方式进行对比实验,从口感、外观、色泽等方面进行深入比较,最后定型为2次高温杀青;揉捻,经多次对比实验,最后确立为最佳的2次揉捻程序;干焙,将揉捻后的茶料,散团阴至6~7成干后,增加铁锅烘焙环节,以增强茶的香味。

2.2新1代“霉茶”,杀菌消炎显奇效

1993年10月,第1代“霉茶”实验产品出来后,送给渔潭电站管理局党委书记张启富品尝。7d后,其打电话告知,缠其多年的机关枪“老慢支”减弱了,认为可能是喝的“霉茶”发挥了作用。

将这种茶叶送医药研究单位鉴定,弄清莓茶的药理功能。但当时正值渔潭电站资金拮据阶段,作为下属的移民开发办拿不出科学鉴定资金。移民开发办主任肖文胜(原永定区林业局局长)只好向区林业局属下的猪石头林场暂借了5000元,派黄宏全一行人找北京食品卫生鉴定所、中国中医研究院、空军医学研究所等机构做“霉茶”的抗菌、消炎实验鉴定。

实验结果不出所料,“霉茶”有超乎寻常的药理功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乙链球菌(一种常见病菌)有着明显的灭杀作用。专家解释: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口腔炎等之所以是人体内顽疾,皆因“链球菌”等病菌作怪。由此张家界“霉茶”的药用功效得到科学的验证。

同时,实验还表明,该“霉茶”材料含有17种氨基酸和硒等14种微量元素,这为利用“霉茶”推进绿色养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2.3解疑释惑,药效功用再坐实

1993年底,为弄清楚该植物在国内外的研究水平和应用程度,黄宏全所长先后在湖南省医药情报中心和湖南省科技情报中心,用“显齿蛇葡萄”词条进行全国联网检索,查询报告结果全部显示为:“尚未见任何报道”。这是“霉茶”的首份查询报告。

1994年春末,湖南省卫生厅领导看了检验报告,还有些将信将疑。觉得“霉茶”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灭杀作用简直不可思议,为了进一步证实其药理作用,卫生厅迅速安排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中药新药研究与开發重点实验室、湖南省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湖南艺术嗓音职业病防治研究室,对“霉茶”进行1次全方位、更深入的鉴定。

结果表明,“霉茶”能明显减少浓氨水所致小鼠咳嗽,具有止咳作用,又能明显减轻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抗炎作用。对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多种致病菌,莓茶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特别是对“金葡菌”、甲、乙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等常见致病菌作用比较敏感。

“霉茶”的上述止咳、抗炎、抑菌作用,为其用于咳嗽、咳痰、咽喉疼痛等症提供了药理依据,可以说是湖南了不起的重大发现。另外“霉茶”具有较好的降低脂血症大鼠血液甘油三酯的作用,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上述相关医疗单位在科学检测的同时,临床观察也及时跟进,结果表明,“霉茶”对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的总有效率为91.4%;对咳嗽、咳痰、咽部不适症、鼻塞等外部引起的症状疗效较好;对咳嗽、咳痰、喘息、咽干、哮呜音、咽部充血的有效率均为100%;对牙周炎、牙龈炎总有效率为76.6%。同时,该茶还能调节肾功能,加强肾小管的重吸收,对老年多尿症等有明显作用,并能预防风心病、肾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3深山出珍宝,应用研究需护航

1995年初,为了更好地研发张家界植物资源,张家界市永定区编委批准,组建了“湖南张家界应用植物研究所”,给编给人,但没有给财政预算、办公及生产经营场所。黄宏全为首任所长,卢良军为技术骨干,担当“霉茶”研发的重任,对“霉茶”的应用研究做了下列工作。

3.1为古老“霉茶”重命名

为了促进“霉茶”的商品化,工作组认为显齿蛇葡萄不适宜作商品的名称。考虑到“霉茶”来源于茅岩河流域,是土家人民智慧的结晶,结合植物命名中“用产地命名”的原则,拟用产地“茅岩”命名。同时考虑到“霉”茶的“霉”不雅,拟用“莓”代“霉”。一次,张家界市市长李刚铤到植物研究所调研,工作组把命名拟议情况进行了汇报,市长表示认同。自此古老的“霉茶”便有了一个文雅的名号——茅岩莓茶。

3.2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

经过几年努力,1997年2月28日“茅岩莓”商标注册成功,批文核定使用商品第30类茶,商标注册证号为第954390号。

1997年12月茅岩莓茶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项目编号743077014044,批准机关为国家科委、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贸部、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环保局,国家级科技成果研制功臣有黄宏全、龙俊杰、付晓、卢良军等人。

1998年1月17日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ZL9315588.6,发明名称为一种保健茶及制备方法,专利权人黄宏全。

1998年5月1日获国家卫生部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功效成份总黄酮,保健功能为免疫调节,适宜人群体质虚弱及免疫力低下者,批准文号卫食健字[1998]第312号。

3.3产研探索,融合科技念真经

3.3.1完善莓茶植物学分类

显齿蛇葡萄为葡萄科蛇葡萄属的落叶藤本植物,但在先前的茶品植物学词条检索方面,还是一片空白。直到黄宏全同志进行的莓茶命名科学合理,填补了莓茶在植物学词条检索方面的空白。

3.3.2莓茶仿生栽培尝试

1995年7—10月,植物研究所开始采摘种子贮藏,翌年分别在永定区的渝家溪林场、猪石头林场、罗塔坪等原产地春播,进行人工栽培,发现生长情况与野生的莓茶无差异,第3年便受益。1995年春季,又在罗塔坪原产地进行无性繁殖试验,春季插播,当年就采了少量茶。

3.3.3莓茶营养物检测

植物研究所通过深入研究,发现采用4—5月鲜茎叶制茶,植物蛋白含量13.94%。莓茶含有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和晒等14种微量元素,富含黄酮类化合物8%以上[2]。

3.3.4莓茶药效性研究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药研究所《茅岩莓茶止咳、抗炎、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实验表明:茅岩莓茶能明显减少浓氨水所致的小鼠咳嗽,具有止咳作用;又能明显减轻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抗炎作用。对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多种致病菌,茅岩莓茶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特别是对金葡菌、甲乙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等常见致病菌作用比较敏感。茅岩莓茶的上述止咳、抗炎、抑菌作用,为其用于咳嗽、咳痰、咽喉疼痛等病症提供了药理依据[2]。

3.3.5莓茶毒理学研究

湖南省中医学研究院中医药研究所《茅岩莓茶动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发现,动物一般状况、反应、活动、毛发、皮肤、进食、粪便均无异常,亦无死亡发生,这表明该制剂小鼠灌胃给药最大耐受量>145.56g/kg,该剂量相当于临床等效量约131倍,相当于临床用量约1193倍。这一研究表明,莓茶没有毒副作用,完全可以放心饮用。

3.3.6预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

通过湖南中医学院附二医院《茅岩莓茶保健作用观察》的比较研究表明:茅岩莓茶对上感、急慢性咽炎、慢支的总有效率为91.4%。其中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治疗效果最好;对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较差。对咳嗽、咳痰、咽部不适症状、鼻塞等外邪引起的症状疗效较好;而对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疗效较差。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毒副反应,说明本药安全无毒。

另外,湖南中医学院附二医院《茅岩莓茶对牙病保健项目观察》表明:茅岩莓茶治疗牙周病的总有效率为76.7%,对牙周炎和牙银炎临床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副反应,再次说明该茶安全有效。

湖南中医学院附一医院《茅岩莓含片治疗口糜的临床观察》结果证实,茅岩莓含片对实热型口糜(包括球菌性口炎、糜烂型口腔扁平苔癣、疱疹性口炎)具有显著疗效,其中对口糜患者主症的改善效果显著,对球菌性口炎患者病灶区细菌培养革兰氏阳性球菌的阴转率达100%。整个观察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口感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莓茶的发展,撩开面纱见市场

4.1应用植物研究所民营化

前文已介绍,研究所组建时,地方政府由于财政困难,实际上只给一张单位及人员编制的批准文件。办公场所、科研示范、生产设备、材料供给和人员经费等,均通过莓茶经营利润维持。到2001年,研究所资金运行十分困难,根据当时的国家政策,张家界应用植物研究所转入民营化。

4.2生产经营从容步入市场化

随着茅岩莓茶的研究步入另一个天地,生产经营形式也全面进入市场化阶段。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各种生产、经营的方式不断涌现,企业生产、家庭生产并举,门店经营、联网经营并重,规模效应、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产业化、专业化异军突起。

截止到2018年底,张家界种植莓茶原材已达2000hm2。从事种植、加工销售的农业企业、合作社40多家,其中省市龙头企业11家。莓茶类的注册商标20多个。深加工产品有黄酮营养液、面膜、牙膏、含片等。产品出口到韩国、日本、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全市实现产值5亿元。

4.3莓茶科研,遍地开花结硕果

4.3.1科研论文铺天盖地

大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莓茶(显齿蛇葡萄)的论文已发表1500多篇,其中国外50多篇。研究单位涉及湖南中医药研究院、湖南农大、浙江大学、广东省农科院、华中科大等多家科研院所,涉及医用、营养、食材、养生、种植、加工等多个研究领域。

4.3.2获得专利如雨后春笋

1993年来,显齿蛇葡萄莓茶被国家专利局授予专利权超过45件之多,涉及清咽、抗氧化、提高免疫、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保肝护肝、预防肿瘤等8大功能。

4.3.3中医药材再添新贵

显齿蛇葡萄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干燥嫩枝叶,6月采摘[3],晒干或烘干;性味与归经:甘、淡、凉,归肺、肝、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目赤肿痛、痛肿疙疖。

4.3.4食材家族又添新丁

2013年12月2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2013年第16号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批准显齿蛇葡萄叶等为3种新食品原料。

5新时代,古老莓茶焕发新活力

5.1莓茶产业,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

目前,利用生产经营莓茶来脱贫,已成为张家界市“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家庭生产,专业指导,政府服务,已成大趋势;产销结合,政企结合,农商联合已成发展新气象;跨行业经营,跨区经营,联店并网经营成为新常态。以青安坪、罗塔坪、温塘、三家馆为中心,已经建立起多个规模化的家庭生产种植基地。随着专业化、品牌化、行业化效应的不断溢出,这种规模化种植、加工、经营模式不断向周边地区辐射。

5.2莓茶布局,政府规划谋新篇。

中共张家界市委办公室、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家界优势农产品发展“3+2+N”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通知,文件明确要求:发展张家界莓茶2000hm2,实现莓茶的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100亿元,带动10万人致富奔小康,努力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园、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5.3莓茶愿景,需要注入新活力

尽管张家界地区的莓茶产业在不断扩张,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莓茶发展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5.3.1建立种植资源圃

收集全国显齿蛇葡萄植物基源,建立群内生物多样性基因库,培育优势品种,特别是结合太空育种等途径,优育优良无性系,扩育新品种。

5.3.2开辟莓茶研发新通道

与高等学府及科研院所合作,研发莓茶系列产品和衍生产品,实行产、学、研一条龙机制。

5.3.3制定莓茶系列标准

组织技术班子制定霉茶方面的标准进行规范化,如种植标准、茶叶加工标准等,将企业标准发展到行业标准,最后上升到国家标准。

5.3.4打造茶、旅融合示范园

按有机茶种植标准,利用张家界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打造2~3个特色农旅融合示范园,进行康养休闲度假,提高附加值。

5.3.5加大奖补扶持力度

针对3hm2以上的种植大户,企业专利、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参展平台、大中城市销售窗口、电商平台、特色示范园建设等给予一定的奖励。

6结语

有各级人民政府的扶持,有广大人民对未来绿色生活的需求,古老的养生饮品——张家界莓茶一定会焕发青春,走进中华民族的复兴梦里。

参考文献

[1] 张友胜,杨伟丽,熊浩平.显齿蛇葡萄挥發油化学成分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100-101.

[2] 张琼,陈立峰.显齿蛇葡萄总黄酮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06(4):302-304.

[3] 袁娇玉,刘新桥.藤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0):126-127.

猜你喜欢

张家界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张家界看山(外四首)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毕业一起去旅行之张家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醉美”张家界
人间奇景张家界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张家界:打造“永不走”的建设扶贫工作队
看张家界的漫山红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