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旅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以山西省图书馆为例

2020-03-26吴晋斐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0年3期
关键词:山西省山西景区

吴晋斐

(山西省图书馆 山西太原 030021)

1 公共图书馆服务文化旅游的意义

1.1 提升社会影响力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个体本身的关注度上升,旅游产业由于人群的高度流动性而成为潜在的文化信息传播渠道。公共图书馆主动拓展其文化旅游服务功能,参与景区文化旅游项目,可借助旅游业的宣传渠道使更多的游客了解图书馆,这是对公共图书馆的有力宣传,利于扩大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和提升图书馆的公共文化影响力。

1.2 扩展收集文献形式

公共图书馆是保存、积累、传递人类智慧成果的专门机构,但由于经费紧张、人员有限和渠道闭塞等限制因素,公共图书馆实地下乡搜集民间特色地方文献的机会较少,导致馆藏的地方文献资源体系还不够完善,一些鲜活的以非物质文化形式口耳相承的民间特色文化未能被系统收集。图书馆参与文化旅游事业的过程中,需要搜集大量本地旅游景区相关的信息资料,这个过程有助于图书馆完善馆藏,促进地方特色旅游信息资料的搜集。

1.3 发挥空间休闲旅游价值

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指向为融文化休闲、科技体验、游览参观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被称为城市的第三空间。公共图书馆的空间价值进一步拓展,不再仅是满足于作为读者阅读、学习的场所,其本身的休闲旅游功能正在被深度挖掘,如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的开放使用就成为当地旅游的新地标,公共图书馆正逐渐发展为文化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图书馆服务文化旅游的方式

2.1 旅游信息服务

公共图书馆系统收藏有记录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沿革、自然地理、名胜古迹、社会经济等内容的地方文献资料,能根据服务对象的各类型需求提供定制旅游信息服务(如表1所示)。

表1 公共图书馆旅游信息服务

2.2 旅游宣传服务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阵地,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通过开展实体旅游阅读推广活动和推送网络旅游资源等形式,达到扩大宣传本地区旅游产业、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目的(如表2所示)。

表2 公共图书馆旅游宣传服务

2.3 旅游延伸服务

公共图书馆可依据本地区旅游业发展趋势和游客的旅游信息需求,延伸旅游服务半径,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旅游信息咨询及旅游纪念品开发展示等服务项目(如表3所示)。

表3 公共图书馆旅游延伸服务

3 山西省图书馆文化旅游实践

3.1 阅读推广

3.1.1 旅游专题讲座

山西省图书馆自2016年起举办的“发现山西”系列讲座即以山西旅游资源为切入点,邀请专家学者向社会公众解读山西历史故事、改革变迁、风景名胜中蕴藏的特色文化内涵,促进了本地旅游资源的文化宣传推广。2019年山西省图书馆与省域范围内各市级公共图书馆合作,成立了以宣传山西特色旅游文化为主题的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文源讲坛·山西地方文化和旅游专题讲座”,进一步统筹了名馆优秀讲师资源,凝聚成公共图书馆文化旅游宣传的合力,为省域范围内的文旅融合作出贡献。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旅游主题讲座是一种拓宽公众旅游信息获取渠道的社会教育方式,引导听众将旅游见闻与阅读思考相结合,进而提高图书利用率。在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的同时起到了对旅游业的宣传推广作用。

3.1.2 特色文化体验活动

山西省图书馆连续三年组织“少儿文化冬令营”活动,邀请本地非物质遗产继承人为小读者现场演示剪窗花、皮影戏、制作面塑等具有山西地方文化特色的非遗技艺。通过讲解操作要领、讲述隐藏在非遗技艺中的文化内涵并指导小读者动手实践等方式,促进了小读者对山西本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达到传承本土非遗技艺、宣传本地旅游文化的目的。

3.2 旅游主题展览

山西省图书馆积极探索社会化合作办展方式,先后举办了主题多元、形式新颖的本地旅游相关展览,宣传本馆文化提升本省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3.2.1 馆藏特色资源展示

山西省图书馆门类丰富的特色地方文献资源是服务本省旅游的资源优势。①山西省图书馆通过革命根据地地图、抗战时期文献等实物向公众展示山西的红色旅游文化,增加游客对山西根据地史实的了解。②通过展示老账簿、民间契约文书及山西各景区旅游文献,扩大对山西民俗文化、晋商文化、景区景点的宣传,增进游客对山西人文历史特色及民间文化的了解。

3.2.2 人文旅游资源展示

①景区旅游文化资源。山西省图书馆与晋祠博物院合作开展了多期以展示晋祠景区特色旅游文化的古籍文物展览,如“铜镜文物展”“华严经石刻拓片展”“晋祠博物院老照片展”等,借助馆景合作的新形式探索多渠道、多方位展现景区旅游文化的途径。②乡风乡俗展览。山西省图书馆积极拓展办展思路,与社会团体及民间艺术家合作,通过展示具有山西地域文化特色的摄影作品以及山西乡村生活写真,向游客真实再现当下山西特色风土人情及民间文化,如“山西古长城照片展”“风情山西民俗民居美术摄影展”等。

3.3 特色数据库建设

3.3.1 服务定位

山西省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有明确的服务定位,既面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山西地方文化,满足其对地方旅游文化的求知欲;又方便地方文化学者、专家对涉及山西文化方面的资料搜集与研究的需求。

3.3.2 数据库资料来源与内容分类

山西省图书馆特色数据库资料来源分为馆藏特种文献与民间采集信息两种形式:①依托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组织专业馆员经过加工整理,编辑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专题二次文献或三次文献,构建馆藏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如大寨文献题录、山西日报地方稿索引等,方便专家、学者查询特色旅游专题资源。②通过下乡走访、采风等方式拍摄搜集整理涵盖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戏曲、山西村落、“凝固的音符·山西古代建筑”、山西家谱、“对峙与融合·山西古长城”、“守望家园·山西传统手工艺”等多种类型的反映人文历史及自然风貌的旅游专题数据库。

3.3.3 组建联盟形式

山西省图书馆发起成立“山西省地方特色文化数字资源建设联盟”,邀请山西地方特色文化领域的专家、单位、团队通力合作共享资源,形成一支分工明确、专业资深的文化旅游服务队伍,为提升山西省特色旅游文化数字资源服务的专业性,促进文化旅游服务常态化运作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员保障。

4 公共图书馆服务文化旅游的优化路径

4.1 推进“旅游文化”主题阅读推广活动

公共图书馆在设计阅读推广活动时深入推进“旅游文化”主题,鼓励社会公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1.1 馆景联合

公共图书馆可借助景区的宣传辐射效应,通过在景区承办阅读推广活动,带动景区游客关注本地特色文化、参与阅读推广活动。如武汉部分公共图书馆在当地景区举办“接力阅读马拉松”阅读推广活动[7],一方面景区的自然风景使读者心旷神怡、人文历史景观帮读者增长见闻;另一方面扩大对景区的宣传并带动周围群众关注阅读。

4.1.2 图书馆联盟互动

公共图书馆联盟内部尤其是省域内的各级公共图书馆,可联合举办“游·学”阅读推广活动,引领新型“阅读+旅行+学习”旅游阅读观。公共图书馆本身具有休闲旅游功能,且图书馆的选址大多具有区位优势。公共图书馆之间合作举办“游·学”阅读推广活动,可促进各馆读者群体交流,提醒公众阅读无处不在,学习与旅游可同步进行。如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的“阅天下·邂逅图书馆之美”游学活动,邀请读者在旅游过程中去当地图书馆打卡并完成相关阅读项目,绘制游学图书馆电子地图,旨在加强人、书、馆、城之间的联系[14]。

4.2 发展旅游文创产业

4.2.1 数字文创资源开发

公共图书馆应积极探索新媒体技术与本地旅游资源的融合。①公共图书馆可在旅游专题阅览室或特色展厅摆放多媒体设备,循环播放本地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当地旅游景区、图书馆的视频宣传资料及以其为背景的影视资料片段,以此扩大宣传本地特色旅游资源及特色旅游文化。②宣传本地旅游景点的文创资源。阳泉市图书馆组织文化志愿者开发出首张阳泉市卡通版文化旅游地图及以阳泉市小河石评梅故居旅游景点文化内涵为原型的动漫作品《梅情寄君心》等数字文创产品,为探索文旅深度融合提供借鉴[9]。

4.2.2 实体文创产品

公共图书馆参与旅游商品开发的总原则是“选择本地独特物产,突出本地地域文化,注重商品包装设计,配合线上线下营销”。公共图书馆应发挥自身文创产品设计优势,组织人员以本地特色物产、手工艺制品、旅游景点、地标建筑等为原型,巧妙结合本地地域文化,设计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提升旅游的文化附加值。同时公共图书馆可在旅游阅览室设置展区展示文创旅游纪念品,进一步扩大对本地旅游的宣传推广作用,促进读者群体去景区游览。

5 结语

公共图书馆依靠信息资源优势,发挥宣传阵地作用,主动开展旅游产业链信息服务既是顺应文化旅游融合大趋势的体现,也是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满足社会公众多元化、个性化阅读需求的积极探索。公共图书馆通过拓展文化旅游服务形式,延伸旅游产业链信息服务,逐步发展成为展现城市文化品位的新地标,区域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山西省山西景区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叹五更
『摘牌』
“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