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木病虫害防治树干注射施药技术研究进展

2020-03-26陈松利万大千梁晓辉李丹岚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1期
关键词:药液机具树干

陈松利 万大千 梁晓辉 李丹岚

(内蒙古农业大学能源与交通工程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8)

树干注药是一种化学应用技术,属于局部施药法。通过向树干内强行注入杀虫剂、杀菌剂、微肥等,使药液直接进入树木内的蒸腾导管中,传导到树木的各个部位控制病虫害、调节树木生长发育,以达到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这种技术对于林木和乔木果树一些难以用喷洒技术防治的钻蛀害虫及具有蜡壳体壁保护壳的吸汁性害虫均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对幼虫及成虫都有杀伤作用。七十年代末期杨树上光肩星天牛猖獗为害,造成杨树大面积的砍伐,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在天牛的防治中采用树干注射防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但推广面积不大,只局限于部分地区小面积使用。主要因为机具不能达到要求,影响大面积推广。为此,我国先后有十多个科研院所开展了相关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其中部分技术,在机械原理、机具结构、防治效果、工作效率、机具保养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树干注射施药技术已在森林、行道树、果树、城市园林绿化病害虫防治中已得到推广应用[1-4]。

1 树干注射施药技术的机理

注干剂进入树木内能随树木内水分运动同时纵向和横向运输,即不仅能向顶稍、叶片、根部运动、扩散,而且直接从木质部导管向韧皮部运动、扩散及发生代谢。树干注射施药技术就是利用树木内的水分运动、扩散能力,通过适当的办法把注干剂快速输送树木木质部,直接进入导管的蒸腾液流中,而传导到树木各部分,达到防治病虫害,调节生长发育的目的[1-3]。

2 树干注射施药技术的特点

树干注射施药技术是一种在植物体内部化学应用技术,与传统的外部喷洒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2][5-6]:

2.1 防治效果显著

将农药注入树体内,不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持药期可达数月至数年,对钻蛀性害虫如光肩星天牛防治效果达90%以上,其效果比其他传统施药方法稳定。

2.2 相对安全

药液进入树干后通过输导达到树体的各作用部位,极少渗入土壤或扩散于空气中,对施药者和环境、天敌的影响很少,有利于保护天敌和有益生物及环境,易被公众所接受。

2.3 经济实用

对于果树营养生理拉说,把微量元素注入树干,直接导入树体,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扩散,固定和损耗。其注入的物质对树体营养补充与促进往往高于传统施肥方式数十数百倍,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果品质量、增加效益的良好途径。

2.4 操作简单

注射时不受人员、地形、树木高度和危害部位等因素的限制,使用方便、易掌握。注入时间大多在冬春非农忙季节。

3 树干注射的方法

3.1 打引孔注药法

用钉或小动力打孔机工具在树干上打0.5cm~0.8cm 的小孔1~5 个(视树木胸径大小而定),深达木质部3~5cm,孔斜向下30°左右。用专用定量注射枪或兽用注射器向树木内缓慢注入农药,使其进入树木蒸腾导管中。

3.2 自流注药法

自流注药法是将药剂瓶用胶带固定在树干上,将针管插入树干,药液通过针管而缓缓进入树木体内,如图1 所示。这种方法不需要专用注射机具,成本低,防治效果较好。但药液注射及流动速度缓慢,依靠药液自身扩散作用进入蒸腾导管中。这种方法由于注药孔周围长时间的受药液浸润,易造成树木韧皮部和形成层等组织的损伤。因此,采用此法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根据树种选择农药,不能使用对树木敏感的注干剂,以免造成伤害;二是几个输液针管孔在水平位置上要均匀分布,在竖直位置要相互错开[1]。

3.3 高压注射法

利用机械泵或手压活塞泵工作原理,采用专用高压注干机具,如图2 所示。将林木、果树所需杀虫、杀菌剂、微肥等的药液强行注入树体内,注射压力因树而异,可自0.196~0.98Mpa。

4 树干注射法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

运用注干法防治林木果树病虫害、调节生长发育,必须掌握好注干剂的选用和配置、注干适期、注射位置、深度、注药量等技术关键。

4.1 注干剂的筛选

在选用和配置注干剂时,根据树木、果树种类、注干机具的注射压力和病虫耐药性选择合适种类和浓度的注干剂。

注射药剂最好是内吸剂,内吸注干剂有乳油和水剂二种。为便于药液的传导这二种药剂的pH≤7,即呈酸性或中性,绝不能用pH>7 的碱性药剂,因为树木木质部细胞壁上含有大量的负电荷对碱性药剂有强烈的吸附性,影响药剂传输。经试验水剂比乳油剂传输效果更好,对植物的伤害也小。

在林木虫害防治中可选择药效期长的久效磷吡虫啉、呋喃丹等作为注干剂;防治果树病虫害应选用多菌灵、扑虱灵、塞嗪酮等药效期短、毒害低或向花果输送少的化学农药。在配置农药时,对林木、果树病虫害防治可根据注干机具的注射压力及树种选择合适的浓度,对果树病虫害防治配置的浓度要比林木低5%~10%左右。

4.2 注射位置和深度

树干注射部位一般可在距地面1m 以下的以下任何部位自由注射。果树应在第一分枝以下注射。注射深度应根据树木的大小和皮层厚薄及防治的目的而定,如果是防治食叶性害虫要注射到木质部的边材上,药液通过树木内蒸腾导管上升到树冠及叶面。而在防治树木根部害虫时,要注射到韧皮部,药剂通过筛管传输到根部起到防治作用。最适注射深度是针头出药孔位于1-2 年生的新生木质,不宜过深,过深影响药液传输,过浅容易伤害韧皮部,达不到施药效果。

4.3 施药适期及注药量

根据防治对象对注药适期进行调整:一般食叶害虫在孵化前;蚜螨害虫在其大发生前注射农药,药效最好。对于光肩星天牛、黄斑天牛等钻蛀害虫可分别在其1~3 龄的幼虫期和成虫羽化期注射农药;在果树上注药时必须严格按照农药残留期安全间隔时间注药,在距摘果期两个月内停止注药,避免农药残留。

每孔注药量根据树木胸径、注射压力、药剂的浓度和效力等而定,如果采用高压高浓度注射一般可按每10cm 胸径用100%原药1~3ml 标准,计算每孔注药量,如果是低压大容量注射,按所配药液浓度和注药孔数计算每孔注药量。

5 今后研究的方向

树干注射施药技术及机具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日臻成熟。注干施药技术无疑为化学防治树木果树病虫害开辟了新的途径,且在实践中显示出了良好应用前景。但由于我国南北方各地区气候条件存在巨大差异,其树种、果树的病虫害也各具特点,因此,针对不同气候条件下不同树种、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及注干机具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5.1 基于气候因子的树干注射施药理论的研究,重点围绕不同树种间木质部和韧皮部组织的生理学及力学特性与主干机具注射压力之间的关系及智能注干机具进行研究。

5.2 针对不同树木、不同果树的专用内吸剂生物药液研究开发。

5.3 药物在不同树种树体内的分布、传导及树木的吸收利用情况以及由于药物在树体内长时间存在是否会对树体造成伤害的研究。

5.4 对森林病虫害树木注射防治效果的智能监测。

6 结论

树干注射施药技术的实践证明, 传输良好的内吸剂农药对钻蛀害虫及具有蜡壳体壁保护壳的吸汁性害虫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选用优良的注干机具、恰当的内吸剂药物、正确的注药时期和药量是保证病虫害防治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随着针对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地区、不同树种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及注干机具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以及人民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视,树干注射施药技术一定会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图1 自流注药法

图2 高压注干机

猜你喜欢

药液机具树干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为什么树干不是方的?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打造新亮点!山西将这个产业的7类机具全部纳入补贴!
刍议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机具管理
治斑秃
治慢性支气管炎
为什么要在树干上刷白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