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

2020-03-25崔玮晨

学理论·下 2020年12期
关键词:阿多诺大众文化

崔玮晨

摘 要:20世纪30年代,随着德国纳粹党的上台以及美国资本主义的兴盛,作为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代表人物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逐渐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大众文化的本质,并对其展开了批判。本文是针对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而展开的探究,首先对其理论的产生背景和主要观点进行了介绍;其次揭示了其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最后其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虽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但仍对当代中国无论是国家、民众还是学者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霍克海默;阿多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12-0050-02

法兰克福学派是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其学者众多,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就是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所论述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大众文化的本质,对于当代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启发作用。

一、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产生背景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所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一方面是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及其对人们的独裁。20世纪30年代,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登上了政治和历史舞台,德国法西斯主义逐渐兴起。纳粹党对德国民众实行独裁专制,为了更好地达到其目的,纳粹党对大众文化领域也进行了严格的操控。他们主要通过报刊、广播、电影、收音机等文化传播途径来实现对民众的操控,并以此对民众进行洗脑。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深受纳粹党专制的迫害,他们对纳粹党利用大众文化而对民众进行操控的行为有着极度的不满,他们对于大众文化的批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另一方面是美国对于大众的文化操控。1934年,在德国纳粹党的迫害和压迫下,法兰克福学派的许多成员不得不逃往美国并将其研究所迁至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在美国的这段时期,他们发现,虽然美国的社会环境是相对自由的,但其大众文化依然是资本主义借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不同的是,美国不是靠专制和强权镇压来实现其统治和操控,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即使人们陷入娱乐文化并沉溺于一种虚假的满足感和感官的娱乐刺激中,进而忘记痛苦、忘记其被压迫的处境,以此来麻痹人们,实现其统治。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正是在发现了美国大众文化的这一实质之后,展开了其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二、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般说来,“大众文化”与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所用的“文化工业”范畴意义相近。法兰克福学派通常使用大众文化一词来指代“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电影、电视、广播、报刊、广告、杂志等)而流行于大众之中的通俗文化,如通俗小说、流行音乐、艺术广告、批量生产的艺术品等。它融合了艺术、商业、政治、宗教与哲学,在闲暇时间内操纵广大群众的思想与心理,培植支持统治和维护现状的顺从意识,行使社会欺骗的功能。”[1]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对大众文化的批判:

第一,对大众文化商品性的批判。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文化的真正本质是其作为艺术品的创造性,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已经不再具有创造性,而是逐渐呈现出了商品化和拜物教的特征。随着科学技术和商业的不断发展,文化与艺术品不再只是作为一种创作品,而是沦为商业交换的奴隶,成为一种商品。大众文化成了一些人谋取利益的工具,它使人们沉溺于感官的享受当中并逐渐沦为消费的奴隶。

第二,对大众文化齐一性的批判。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艺术品具有无可替代的特征,文化应当是人们个性的彰显,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大众文化被机器重复批量生产,从而成了毫无个性的复制和模仿,具有了标准性和齐一性的特征。因此,他们认为,大众文化的齐一化就使得文化彻底丧失了其本质特征,丧失了其美学和创造性功能。人们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终将会导致个性不断磨灭和思想、心理的麻痹,最终不再具有反抗意识并顺从于资产阶级的统治。

第三,对大众文化欺骗性的批判。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大众文化的欺骗性特征普遍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当中,其欺骗性体现在: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它使那些忙碌于机械劳动的人们在闲暇时间得到了全身心的放松,但实际上这种享受与放松的背后却是使人们沉溺于无思想的文化消遣和娱乐,消解了他们的超越和反抗维度,使他们不再进行深入思考,从而逃避并顺应社会现实、不再反抗。长此以往,大众文化的欺骗性不仅使社会上的艺术家们创作出的真正艺术品越来越少、使懂得欣赏真正艺术品的民众越来越少,而且也会使人们沉溺于这种虚假的享受之中,接受资产阶级对他们的操控和统治。

第四,对大众文化操控性和统治性的批判。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大众文化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对人们都具有很强的操控性。其操控性之深体现在大众文化虽然表面看起来不具有强制性,但它借助大众传媒无形之中影响了人们深层次的思想和意识,潜移默化地塑造和操控人们,使人们服从于资产阶级的统治,这种操控比其他的操控形式都更为深入;其操控性之广体现在其对人们的操控是无处不在和无时不在的,在现代社会当中,人们几乎无時无刻不受大众传媒的影响,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娱乐产品,因此它已经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从而影响和操控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种操控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无形之中加深和巩固了资产阶级对于人们的统治。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即使存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也会出现“反抗无效”的状况。因此,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现代社会中大众文化发生了异化,成了资产阶级统治人、操控人的力量。

三、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积极意义及局限性

(一)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积极意义

一方面,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不管是对当时还是现今的民众都有一定的唤醒和启蒙作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大众文化的实质,揭示了其背后的操控性和统治性,这就使民众开始对大众文化保持警觉,开始反思和看到目前所接触的大众文化对自身的负面影响,从而有利于人们重新唤醒或是继续保持自身的超越维度。另一方面,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于真正艺术品的个性和创造性的捍卫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下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和齐一化使得本真艺术品的创造性和个性的流失,这就使得人们开始看到并注重到这种流失,从而对恢复和捍卫艺术品的创造性和个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局限性

一方面,没有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大众文化,造成了对大众文化积极意义的忽视。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只看到了大众文化使人们失去了反抗意识和超越意识,使艺术品失去了其个性和创造性,是资本主义统治人们的工具,从而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但他们没有看到大众文化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其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为人们带来了身心的愉悦、大众文化商品化也拉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等等。另一方面,过分夸大大众文化对于人们的操控性和统治性,从而忽视了人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认为大众文化能够对人们实施严格的操控,这实际上只是把民众看作没有自己思想和判断能力的被动接受者。而事实上,民众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思想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不同的民众之间的思维也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民众对于大众文化不一定仅仅是不加思考和批判的简单接受,不同个体对于大众文化的接受程度也存在着不同,而这些则没有被他们考虑在内。

四、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一)对国家——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大众文化并以之引导民众

长期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地滋养着我国民众,文化对民众的影响是深入、持久的。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对民众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相反,腐朽的、落后的文化则只会使民众感到被压制和操控,因此,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大众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大众文化,首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核心价值观是决定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次要素,对于文化的形成和保持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大众文化的建设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和立足点,才能彰显其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其次,还要善于吸收和借鉴国外的一些优秀文化。对于外来的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先进的部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最后,还要以优秀的文化引导大众,培育起整个社会的文化自信。只有培育民众深厚的文化自信,才能使民众坚定自己的文化选择和价值取向,引导着整个社会的健康向上发展,才能使大众为着中华民族的前进而共同奋斗。

(二)对民众——培养辨别和思考能力,积极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批判理论指出大众文化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它使人们沉溺于娱乐消遣当中,从而消解了自身反抗和超越维度,逐渐变得不再思考,这就对我国民众起到了一定的警醒作用。在现代鱼龙混杂的社会中,民众要自觉培养自身的辨别和思考能力,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现代社会上包括大众文化在内的一切事物,深入挖掘其优劣势,不盲目对事物不加批判的简单接受。此外,民众还要积极接受一定的审美教育,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对于艺术品的鉴赏能力。只有接受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保护和延续艺术品的创造性和个性,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五、小结

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2]新时期,我们更要积极不断地对国内外的文化理论展开研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人类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而不懈的努力与奋斗。

参考文献:

[1]衣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966-967.

[2]習近平.习近平系列讲话[R].2019-06-15.

猜你喜欢

阿多诺大众文化
论阿多诺的文化批判思想
新时期我国大众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
北大教授力挺《创造101》:大众文化不是草履虫
浅析“大众文化”
西方美学中关于“丑”的概念研究
无语与言说、个体与社区:西方大屠杀研究的辩证
道德律自明性的根源:早期市民阶层的理性激情
一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