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洞庭湖区域研学旅行活动设计

2020-03-25李凡帅红

地理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洞庭湖课标研学

李凡 帅红

摘 要:研学旅行作为寓学于旅行的教学方式,具有直观性、体验性、实践性,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地理学科特点、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2017年版课标作为研学活动设计的考量依据,以东洞庭湖作为研学旅行地,设计融合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研学旅行活动目标、内容及评价方式。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研学旅行;东洞庭湖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指出:“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要高度重视复杂、开放性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即把具体任务尽可能放在真实、复杂性的现实情境之中”[1],这为教师创设契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思路,即在真实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研学旅行是通过集体组织、旅行的方式,在真实的自然、人文环境中开展旅行与学习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具有直观性、体验性、实践性,其独特的特点既便于教师及时观察学生的表现、适时地引导学生的关注点,又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综合思维和实践能力,契合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据此,文章以东洞庭湖研学实践活动为依托,从综合思维的角度认识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帮助学生形成人地协调观念。

一、研学旅行活动设计依据

1.符合地理学科特性

地理学科因兼具自然和社会科学性质,使得地理教学兼跨文理、涉及范围广、综合实践性强,故而,将地理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学习活动整合在研学旅行的综合学习情境中能较好地发挥地理学科优势和育人价值[2]。同时,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也必然要通过生活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研学旅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教学方式。

2.适应高中生认知发展水平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规律认为,高中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在学习抽象、概括的文字和材料时,能通过已有地理知识和思维活动创造假设、检验,验证地理事象的可能性。研学旅行将学生置于真实环境中,提供具体直观的感性材料为学生创造实践检验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相比传统课堂,这种真实情境中发生的活动和体验更能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动力,经过思维加工,习得脉络清晰的知识结构。

3.契合2017版课程标准要求

2017版课标将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部分。为适应这一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例如,如何衔接新课标与教材、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通过何种方式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怎样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教学过程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和探究、寻找和尝试用新的教学方式解决。事实上,在各种地理教育会议的倡导和各类地理教育竞赛的激励下,高中地理教育逐渐开展从课堂和校园走向自然和社会的地理实践活动[3]。而研学旅行这一实践活动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方式,能够很好地将教学内容与新课标要求结合起来,为教师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参考。

二、研学旅行地选择与目标确定

1.研学时间安排

此次活动时间安排主要考虑三方面:为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农业生产活动,确定在茶叶采摘期让学生参与茶叶的采摘与加工;考虑活动具有调节学生心理、缓解学习压力的作用,将其安排在考试后较为合适;研学内容涉及范围广,包含自然和人文地理两方面,根据课程安排,高二下学期学生已具备相关自然、人文地理知识基础。综上,可将研学旅行安排在4月上旬的考试后,时间约2~3天。

2.研学地点选择

研学地点的选择应紧密联系活动设计的考量因素,为此,选取地点为岳阳东洞庭湖,主要有三方面原因:①该地区包括地形地貌、河流、气候、湿地、典型农业等自然和人文事象,涵盖内容齐全,符合学科实践活动的综合性特点;②学生有相关知识储备,能够保证活动顺利开展,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③洞庭湖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经历了由“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的巨大转变,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符合2017版课标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3. 研学目标确定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型课程,从建构主义课程观看,是没有预设教材的[4]。因此,教师要以研学资源、与资源对应的课标知识、学生特点和具体研学活动为依据,设置研学目标[2]。基于此,确定本次研学目标为:①区域认知:了解并归纳洞庭湖所处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概况;②综合思维:全面、系统地认识洞庭湖区域的地形、气候、天气状况、湿地资源和典型农业;③地理实践力:收集整理资料,进行实地考察、社会调查,正确使用地理工具,培养和提高处理地理信息及实施地理活动的能力;④人地协调观:辩证地认识洞庭湖给人类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及人类活动对洞庭湖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三、研学旅行活动内容设计

东洞庭湖研学活动内容以2017版课标要求为设计指南,在学生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培養,具体活动安排及素养培养如表1所示[1]。

四、研学旅行活动评价及反思

活动结束后的评价要客观、科学、合理,既关注结果又注重过程,提倡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从多方面对学生此次研学旅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表2)。

本次研学旅行活动设计考虑新课标的变化,将教学内容与研学旅行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观察体验、动手操作和思考以解决实际问题,力求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活动评价方式既注重研学过程中的体验性与实践性,又引导学生关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仅通过活动后的成绩评定还不足以判别此次研学活动的质效。据此,可在活动前和活动后分别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进行考核,对比前后两次学生达到的水平,即能将研学活动效果可视化。由于受考核学生的综合水平参差不齐、考核内容涉及的知识、技能、素养等不同层面、考核方式众多等因素影响,研学质效考核具有复杂性,因此,考核的设计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黄赵华,燕青.地理研学旅行的实践探索——以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为例[J].地理教育,2019(06):53-55.

[3]张莲方.基于地理实践力的高中地理社会调查活动案例设计——以呼和浩特乡土地理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4]宁淑同,邓欧,李亦秋,等.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泰安研学旅行设计[J].地理教育,2019(04):57-60.

猜你喜欢

洞庭湖课标研学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洞庭湖监测到18.3万余只越冬水鸟创下同步调查11年来新高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美丽的洞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