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农业与交通”系列微专题探析

2020-03-25

地理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微专题

摘 要:“工农业与交通”是高中地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也是高考地理学科命题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针对“工农业与交通”中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及主要方式、交通运输区位及变化的影响等微专题,分别从高考解析、知识精要、真题透析等方面进行剖析,以期为复习备考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农业与交通;微专题;高考命题

微专题1 农业区位因素

一、高考解析

★核心考点

“农业区位因素”核心考点如表1所示。

★考情解读

“农业区位因素”考情解读如表2所示。

★命题特点

在选择题中,多以较为新颖的农业生产方式为命题背景材料,考查其主导(限制)区位因素或其中某环节的主要原因或作用(如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测试第1、2题),或者以时间为纵轴,分析其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如2015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测试第2、3题)。

在综合题中,往往以某地自然环境或某种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为背景材料,分析当地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区位条件,思考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如何趋利避害、解决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如2015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测试第36题,考查卤虫生长的条件以及产业发展方向;2016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测试第36题,考查茉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地形条件以及产业发展的启示等。

总结近年考点和考向,在复习备考中应着重掌握区位因素分析的基本方法,强化获取题目信息的能力,培养综合分析思维,树立人地协调发展观念。

二、思维构建

★知识网络

“农业区位因素”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

★重难点剖析

1.作物区位因素分析

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问:①评价某地农作物发展的区位因素,需要全面作答(有利和不利因素);②分析某地农作物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需择取重要因素作答;③分析某地农作物发展的主导区位条件,需要抓住核心关键因素深入分析作答。

区位因素单项分析需要纵向深度挖掘,主要关注如下方面:①农业用地:山地发展林业,草地发展牧业,平原发展种植业;土地的面积大小影响农业的机械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土地的市场距离租金的高低则影响农业的类别选择;土地肥沃程度影响租金与作物成长情况。②气候要素:主要分析气温、降水、太阳辐射强弱、日较差、紫外线、风力强弱等气候要素对农作物的熟制、类别、品种、品质、特殊种植方式的影响。③水源:水源的多少影响灌溉,水质影响灌溉及作物品质;农业亦对当地的水质和水量产生重要的影响。④市场因素:市场的类别、大小、远近(受交通影响)。

2.作物习性与地理环境

农作物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因此,根据地理环境能够推导作物习性,作物习性亦能反映当地环境状况。①从纬度位置、地形地势、气候类型、温度、积温条件可以判断作物习性(如喜温、喜凉、耐寒、耐高温);②从气候、降水、地形阴坡阳坡可以推断作物光照、湿度习性(如喜光、喜阴、喜湿、耐旱);③从地势、坡度、土壤性质判断作物对土壤的要求(如喜肥、耐贫瘠等);④从地势高低、降水特征判断作物应对涝灾情况;⑤从土壤盐碱情况可以推测作物耐盐碱性;⑥从气候特征判断作物生长周期长短;⑦从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推测作物抗灾性。

三、真题透析

★例题解析

(2016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测试第36题1~2小题,材料信息根据题目有删减)阅读图文资料,回答1、2题。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图2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與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解析】第1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设问小切口、纵深度。文字材料说明茉莉生长所需条件。图2给出横县纬度信息,对比江苏、浙江,横县的纬度更低,相比之下热量条件更充足,冬季受寒潮影响小,气温高。此外,土壤过湿不利于茉莉生长,而江浙一带要么受梅雨影响过湿,要么伏旱天气高温干旱,均不利于茉莉生长。第2题,考查地形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此题审题要找出关键问点:为什么在“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种植?将区域条件和习性要求对应分析可得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便于种植;离河较近,便于灌溉;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地势较高的旱地,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且不易受洪水侵袭。

参考答案: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有时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仿真练习

牡蛎,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贝类,适宜生长在气候温热、水质良好、风浪较小的浅海区域。山东省乳山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侧,被称为“牡蛎之乡”。当地牡蛎养殖原是“春播秋收”,但产量较低。近年来,当地大力推广“秋播春收”(9月份采购外地牡蛎半成品回来开始养殖,11月到次年4月收获)的养殖技术,大大提高牡蛎成活率和品质。许多高档酒店直接与养殖企业签订收购合同。据此完成1~3题。

1.乳山市能够发展牡蛎养殖的先决条件是

A.市场需求量大          B.自然条件优越

C.养殖技术先进             D.交通便利

2.当地牡蛎养殖由“春播秋收”改为“秋播春收”的自然原因最主要是

A.夏季高温不适合牡蛎生长

B.降低风浪对养殖区域的影响

C.冬季水体受污染小,水质较好

D.牡蛎养生,冬季需求量更大,市场更广

3.乳山盛产牡蛎,但当地市民在水产批发市场很少见到个大质优的牡蛎,主要原因可能是

A.水产批发商分类差别销售

B.保鲜技术差,大牡蛎不易存活

C.产地直销,优质牡蛎流入批发市场量少

D.本地市场需求小

参考答案:1.B  2.B   3.C

(本微专题作者:梅建波,李辉,黄余/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重庆 400700)

微专题2 农业区位因素变化

一、高考解析

★核心考点

“农业区位因素变化”核心考点如表3所示。

★考情解读

“农业区位因素变化”考情解读如表4所示。

★命题特点

一般选取新的农业改良技术作为材料,主要考查:①该技术对农产品品质(长势、果实大小、果实口感、外观形态、上市时间等)的影响(2015年高考福建卷文综测试第23、24题);②该技术的实施对农业生产环境(水质、水量、河湖淤塞、洪涝加剧、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的影响(2013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测试第3~5题、2015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测试第9~11题);③对该农业技术本身进行评价。

二、知识精析

★知识网络

“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知识结构如图3所示。

★重点突破

1.自然区位因素的变化

(1)覆膜技术与农业发展。覆膜种植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产量和效益,是改变农业生产力的一种“新动力”。①白色(温室大棚)地膜覆盖技术对农业生产条件的影响:白色地膜能够透过太阳的短波辐射,阻挡地面的长波辐射,让膜内温度增加,减小日较差,并提高土壤温度;通过阻挡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有效节约水资源,减少浇灌;避免雨水冲刷地面或造成土壤板結,保持土壤的肥力;在作物幼苗期可以起到防大风的作用;通过反光作用,改变太阳光照路线,影响作物受光情况,影响果实色泽。②深色地膜的作用:具有增温、保温、保水、防风的功能,但是深色地膜的透光性不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

地膜使用的不利影响分析:回收不合理或揭膜时间晚使地膜风化腐烂遗留土壤中,产生严重的土壤污染:改变土壤结构,使得土壤变得板结,从而阻碍土壤渗水性,阻挡植株根系的发展;不利于土壤营养的循环和水肥的吸收;种植时还会阻塞、缠绕生产工具,带来不便。

(2)灌溉技术与农业发展。灌溉技术的影响:①缓解农作物生长区域降水总量不足和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同时土壤含水量增加,还可以提高土壤夜间的温度,能够预防冻害。②灌溉方式不合理则可能导致生态问题(如大水漫灌导致盐碱化)。③喷灌、滴灌是相对比较先进的灌溉技术,产生问题小,但需技术和资金支持。

(3)套袋技术与农业发展。套袋技术的作用:①在发芽前能够升温、防风、保水、防阳光灼伤。②在后期主要可以防止鸟类的侵袭、病虫害以及风雨阳光的损伤,保护果实,产生局部温室效应,提高水果甜度、改善水果光泽、增加水果产量,并缩短其成长期。少用农药,隔离环境污染使水果品质高且无公害。

(4)土壤改良技术与农业发展。有机农业发展、绿色农业发展,要求尽量使用绿肥、有机肥、农家肥、秸秆还田、生态循环农业中部分废弃物的还田以及沼渣还田;土壤粘性较强,掺砂石可缓解其粘性;土壤酸性过强,可加入熟石灰改良。

(5)覆盖技术与农业发展。砂石覆盖:覆盖小石头或者砂粒。①由于砂石的比热容小,白天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速度比较快,能提高白天土壤及附近空气的温度,促进作物提早生长发育,提前上市;夜间降温速度比较快,减少作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质,利于作物能量的积累和淀粉转化为糖类,提高作物品质。②增加雨水渗透,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③能够阻止土壤被风蚀和水蚀,并减轻其盐碱化。植物覆盖:可以截留水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水的作用;抑制土壤盐碱化;增加地表的摩擦力,减小风速,减缓风力对地表的侵蚀,起到保土的作用;秸秆分解可以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冬季覆盖秸秆还可保温;抑制杂草生长。

(6)地形改造与农业发展。因地制宜、保护环境的开发,一般改造成梯田,能够保水保土。

2.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

交通线路日新月异的建设使运输时间大大缩短,交通工具的改良,使农产品的市场扩展;市场因素会随着作物品质改良及交通通达度而变化;农业科技对沙漠的改良、对气候的改造、对种子的培育等,最终影响农作物的品质、知名度和销售市场;政策亦有适当的调整。

三、真题透析

★例题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Ⅲ卷文综测试第36题1小题,材料有删减)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题。

西班牙在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其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4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4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

【解析】该设问的关键词为“分析”“气候”“原因”。据图4b的气候资料可判断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左右),但热量条件不能满足蔬菜、瓜果等生长,故需要日光温室弥补热量欠缺问题。此外,当地降水较少,云雾天气少,日光充足,日光温室效果更加明显。日光温室也可以锁住水分,减少蒸发,一定程度弥补了气候干旱带来的缺水问题。

参考答案: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左右),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仿真练习

赣南山区是我国重要的柑橘产区,但抗灾能力和市场适应力差是多年困扰果园发展的两大难题。近年来,某地区果农将果园按早、中、晚熟不同品种进行布局,且改变过去林间除草的方式,推行橘园生草栽培模式,实现了柑橘的稳产增收。橘园生草栽培模式是春季在柑橘行间翻地种草,秋末刈草后在地面铺碎木炭的一种新型橘园生产方式。据此回答1~3题。

1.果园按早、中、晚熟不同品种布局主要针對过去当地

A.劳动生产效率低 B.果农农闲时间长

C.柑橘品质比较差        D.市场供应时间短

2.果农在橘园行间翻地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土地利用            B.提高昼夜温差

C.保持水土                 D.保持土壤肥力

3.果农秋末在地面铺碎木炭主要为了抵御

A.冻害     B.干旱     C.盐碱     D.大风

参考答案:1.D   2.C   3.A

(本微专题作者:李辉,梅建波,卞小方/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校,重庆 400700)

微专题3 工业的区位因素

一、高考解析

★核心考点

说明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发展变化。

★考情解读

“工业的区位因素”考情解读如表5所示。

★命题特点

重点考查学生对于地理过程、地理联系的理解和运用,考查核心素养的实施效果,利于推进“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①工业区位静态和动态的分析。运用综合思维、比较思维等,充分认识区域工业发展的条件,动态地看待区位条件的变化。如2016年高考全国Ⅲ卷文综测试第1~3题。②宏观和微观工业区位分析。宏观适用于工业区的区位分析,微观需要充分考虑地价、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工业三废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如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测试第36题。③工业发展方向的分析。如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测试第1~3题。

二、知识精析

★知识网络

“工业的区位因素”知识结构如图5所示。

★重点突破

1.工业区位选择类型

工业区位选择类型如表6所示。

2. 环境因素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应慎重。而对环境十分敏感的高新技术产业,应以优质环境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如图6所示。

3.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如图7所示。

★易错点归纳

风频、风向与工业布局如图8所示。污染空气的工业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垂直于盛行风的郊外;污染空气的工业应布局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污染空气的工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三、真题透析

★例题解析

(2016年高考全国Ⅲ卷文综测试第1~3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3题。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离消费市场较近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市场需求

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                       D.设备费用

【解析】第1题,考查工业区位选择的相关知识。纺织工厂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应布局在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越南、巴基斯坦的3倍。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将纺纱厂建在越南等国。第2题,考查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因素的相关知识。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立纺纱厂,并将产品运回国内加工,因此产品主要满足国内市场。美国的原料劳动力价格不占优势,美国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更优。第3题,考查工业区位选择变化的相关知识。随着社会发展,工业区位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降低,看重科技、环境、交通和劳动力的质量,K公司在美国的投资正体现了这一变化。

参考答案:1.D   2.C   3.B

★仿真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泰中罗勇工业园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首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之一。园区位于泰国东部海岸,紧邻罗勇府331号高速公路。总体规划面积12平方千米,园区内土地平整,水电气一应俱全,为世界500强企业所认可。工业园将形成集制造、会展、物流和商业生活区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园区。园区产业定位主要以机械、汽配、电子等为主。在工业园投资,拥有土地永久产权,入园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园区。园区对引进企业进行考察,以期形成协同产业链。图9示意工业园的地理位置。

(1)说出泰中罗勇工业园选址考虑的主要条件。

(2)分析泰中罗勇工业园吸引各国企业进驻园区的有利条件。

(3)简述泰中罗勇工业园产业定位的优点。

参考答案:(1)临近首都,地理位置优越;距首都市中心有一定距离,土地租金较低,对城市环境质量影响小;临近港口、机场,紧邻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利于建设   (2)有优惠的税收政策;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功能区规划合理;园区产业定位精准,有利于利用当地优势区位;园区规划面积大,可容纳企业数量多;园区土地使用期限长,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工业园地处东南亚核心区域,有利于入园企业拓展东南亚市场。(任答四点可得满分)   (3)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优质原材料和大量廉价劳动力;产业类型多样,产业结构合理,有利于园区企业之间的生产协作;产业类型适合东南亚发展条件,产品档次满足当地市场。(本微专题作者:王冬,向颢/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重庆 400700)

微专题4 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高考解析

★核心考点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

★考情解讀

“工业地域的形成”考情解读如表7所示。

[表7 “工业地域的形成”考情解读][考查题型 工业地域的形成是高考的高频考点,选择题和综合题均有考查 命题立意 考查多与工业区位以及工业迁移结合,立意多以世界各地区工业布局过程中的集聚和分散以及工业地域形成和发展过程为背景材料,图文并茂,要求学生从文字和图像材料中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了解其工业布局与区位的因果联系以及工业地域形成和发展的地理过程,最终考查学生逻辑推理、归纳和论证阐述的能力 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主要考查工业布局和工业发展过程中正确的资源观、发展观 综合思维:要求能够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以及和当地特征结合客观、动态分析工业布局和工业地域形成、发展和演化 区域认知:要求能够从实际的区域空间中,通过认识区域特征,并且将区域特征在相对应的空间尺度下对其工业布局和工业地域形成发展进行认识和评价 地理实践力:考查在真实的情景中收集、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

★命题特点

从命题知识点来看,工业集聚和分散的原因以及其分别对于工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工业地域的发展变化对于区域环境、经济以及社会的影响是考查的主要内容,如村办企业由分散走向整合的原因和影响(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测试第1~3题),企业集聚在空运枢纽附近的原因(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测试第5题)。从考查方向来看,均为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地理情景,要求学生沉浸融入情景,提取信息和调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知识精析

★知识网络

“工业地域的形成”知识结构如图10所示。

★重点突破

工业联系:工业生产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物质、信息、资本的流动),工业联系对于工业区位的选择以及工业集群化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工业集聚:工厂和工厂在地域上相互靠拢,被称为工业集聚。工业适度的集聚,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和利润,增加生产规模,形成规模经济。

工业地域:工业集聚到一定的程度,形成以工业生产为主要职能的地区。工业地域的发育成长往往有两种途径,一为具有生产联系的工厂在地域上通过规划或自发的相互靠拢,二为建设地区的基础设施、实施优惠政策,改善区位条件以吸引工厂前来布局。工业地域按发育程度由低向高可以分为:工业点、工业区(城市内部)、工业城市、工业区(工业城市集聚)、工业地带。

工业分散:工厂和工厂在地域上分散的现象。工业高度集聚会导致地租上涨、劳动力和资源短缺、交通拥堵、污染严重等,导致地区区位优势下降;还会导致管理等内部交易成本上升,从而形成规模不经济。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交通运输和通信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大大提高,政策上的支持使经济区域间联系越发便捷,工业逐渐走向分散。工业分散有利于充分利用各地区的区位优势,发挥其比较优势,使生产成本降到最低,生产效益达到最大;有利于了解各地市场信息,使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工业分散促进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最终推动经济全球化。

★易错点归纳

工业集聚、分散的优劣。与农业生产相比,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要复杂很多,导致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序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工业的生产联系要求工业各个部门统一标准和靠拢布局,就产生流水线标准化作业,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获得规模效益。另外,工业依赖于资源能源、劳动力、技术、政策以及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集聚有利于共享区位优势,这是工业集聚的优势。但是具有生产联系的工厂集聚的原因是彼此的存在,并不一定能发挥出当地的资源禀赋,在交通、信息成本贸易壁垒去除的情况下,工业分散更有利于各地区位优势的充分发挥。具有空间联系的工业过度集聚会导致区位优势的丧失也会走向分散。在分析工业集聚和分散的过程中,应先厘清工厂之间的工业联系,再分析集聚和分散的优劣。

三、真题透析

★例题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测试第1~3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3题。

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A.燃料来源分散          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          D.产品市场分散

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  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  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A.城乡统筹创新         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         D.科学技术创新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县改革开放初期,村办企业“村村冒烟”,其含义为村办企业分散布局在各个自然村,体现了空间分散布局的特点,第1题选B项。题意进一步指出在2016年以后,县、镇统筹开始发展“抱团飞地”模式,整、合、腾、退是村办企业的建设用地指标,表明了2016年前后,该地区出现了建设用地紧张的特征;另外,将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整合起来,在区位优势好的城镇集中发展创业中心,体现了该地村办企业由过去的分散到集聚,整合优势获得更大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第2题选D项。该地区村办企业由过去的“村村冒烟”到如今的“抱团飞地”的发展变化,是当地县、镇进行城乡统筹创新的结果,对乡镇企业的布局发展模式探索有借鉴意义,第3题选A项。

参考答案:1.B   2.D   3.A

★仿真练习

美国五大湖工业区位于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沿岸,最初是依托丰富的煤铁矿产和便利的水运发展起来的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为主的发达工业区,底特律成為世界瞩目的汽车城。二战后,从煤炭工业衰落开始,五大湖工业区多家工厂陆续搬离,“制造业带”成为“铁锈带”。2013年,底特律宣布破产。2014年,在美国“再工业化”政策的驱使下,中国F汽车玻璃生产厂家在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投资建厂。据此回答1~3题。

1.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最早崛起的主要因素是

A.资源     B.交通     C.技术     D.政策

2.美国五大湖工业区衰落的原因是

A.劳动力大量流失       B.生产技术落后

C.产业结构单一           D.环境污染严重

3.F汽车玻璃工厂在美国投资建厂的因素是

A.市场     B.科技     C.劳动力     D.政策

参考答案:1.A  2.C  3.D

(本微专题作者:向颢,王冬/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重庆 400700)

微专题5 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及

主要方式

一、高考解析

★核心考点

全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考情解读

“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及主要方式”考情解读如表8所示。

★命题特点

全面考查不同交通运输(航空、铁路、公路、海运甚至地铁、高铁、自行车等)方式特点;特定时空条件下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体现综合思维考查;尤其关注丝绸之路、中欧班列、专用铁路、新机场建设、新港口、特定公路等沿线或附近的自然环境差异。

二、知识精析

★知识网络(图11)

★重点突破

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如表9所示。

2.生活中常见的交通运输方式

自行车(共享单车)。优点:绿色环保;缺点:速度慢、动力不足、受地形限制;适宜:短程、健身、悠闲使用。

地铁。优点:运量大、速度快、准时、环保;缺点:投入大、不适宜小城市;适宜:大城市通勤、商圈。

高铁。优点:速度快、准时、效率高、舒适;缺点:造价高、运费高;适宜:时间紧迫的客运。

★易错点归纳

交通运输方式选择考虑运价时往往下意识认为水运任何情况下都是最便宜的。其实,运输价格的高低与运距、运量关系密切。根据图12做出正确的交通方式选择。

从图12中可知:80千米内公路运输总运价最低,80~550千米范围铁路总运价最低,超过550千米水运才是最便宜的。水运的总运价受距离的影响最小,公路运价受距离的影响最大。

三、真题透析

★例题解析

(2018年高考北京卷文综测试)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图13为川藏铁路沿线区域简图,据此完成下题。

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 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 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 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本题组通过提供建设中的川藏铁路分布图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考生能否在准确理解与熟练掌握交通建设意义主干知识的前提下,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川藏铁路对西藏和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具体区域具体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线建设的意义。西藏是我国通铁路最晚的省级行政区,到2018年仅有青藏铁路一条铁路,青藏铁路成为西藏远距离大宗货物运输的大动脉,运输压力大。随着川藏铁路的建成,大宗货物进出西藏增加了新的选择,分担了青藏铁路的运输压力;运输线路增加,运进西藏的物资增多,完全能够改善西藏物资的供应;区域内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当地自然条件影响造成,修建铁路一定程度上改变地表状况,不仅不能消除自然灾害,反而有可能引发更多的自然灾害,故③错误;交通线开通,地区间人员交往更频繁,区域间文化交流途径、机会增加,故选B项。

参考答案:B

★仿真练习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赤道附近的一个岛国,由1 200余个小珊瑚岛屿组成,其中202个岛屿有人居住。首都马累位于马累岛上,面积约1.5平方千米,是全国政治、经济、交通中心,也是世界上最拥挤的首都之一。长期以来,马尔代夫没有桥,连接各个岛屿的主要途径是摆渡。中马友谊大桥由中国承建,是世界首座建在珊瑚礁上的跨海大桥,它连接首都马累和机场岛,2018年8月竣工。据此完成1~3题。

1.长期以来,马尔代夫岛屿间没有桥的最主要原因是

A.造船水平高            B.国土面积狭小

C.经济较为落后        D.人口密度低

2.大桥施工过程中,建筑工人面对的最大困难是

A.台风多发                B.气候湿热

C.饮食习惯                D.运输困难

3.中马友谊大桥最直接的作用是

A.减轻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B.缓解马累的居住压力

C.促进马累国际贸易的发展

D.增强马累的集聚效应

参考答案:1.C   2.B   3.B

(本微专题作者:谢世正/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重庆 400700)

微专题6 交通运输区位及变化的影响

一、高考解析

★核心考点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考情解读

“交通运输区位及变化的影响”考情解读如表10所示。

[考查题型 考查频度较高,几乎每年、每套题均有考查,以选择题为主,分值8~12分不等,综合题偶有出现,分值4分左右 命题立意 以某热点交通线、点为载体,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現,以定性、定量相结合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考查交通运输线沿线的自然、社会经济区位的差异 综合思维:多要素、多角度分析区位条件,综合分析交通对聚落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人地协调:合理利用区位发展不同的交通运输,使人与环境协调 地理实践力:关注交通热点,引导考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表10 “交通运输区位及变化的影响”考情解读]

★命题特点

以特定区域为载体考查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区位的影响,尤其关注丝绸之路、中欧班列、专用铁路、新机场建设、新港口、特定公路等的影响,重点交通工程建设相关的区位分析和选择;考查交通运输变化的原因。

二、知识精析

★知识网络

“交通运输区位及变化的影响”知识结构如图14所示。

★重点突破

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分析

(1)主要区位因素及影响(图15~17)。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决定交通线路走向、选线;社会经济因素还决定修建的意义;技术因素克服自然障碍,保证线路的修建。

(2)确定交通运输线的方法如图18所示。

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分析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分析如表11所示。

3.交通运输变化及其影响

(1)交通运输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如表12所示。

(2)交通運输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如表13所示。

三、真题透析

★例题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测试)图19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1~3题。

1.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

2. 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A.原木

B.农产品

C.工业品

D.石材

3. 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A.设施陈旧

B.运速太慢

C.线路过密

D.运输需求太小

本题组通过提供小尺度森林铁路地图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考生能否在准确理解与熟练掌握学科主干知识的前提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考生真懂会用、学以致用,能够从日常生活和身边事物去思考、探索和发现地理问题,培养利用地图工具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学科必备知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揭示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

【解析】第1题,考查地形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明显沿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故选B项。第2题,考查交通运输的作用。据图19中河流呈放射状分布及图中海拔1 393米可以得出该地为山区,再据此地位于东北,可以得出东北山区的农业类型应该为林业,早期铁路为专门运输原木的森林铁路,故选A项。第3题,考查交通运输变化的影响因素,根据第2题可知该铁路为森林铁路,近年来废弃只能是生态保护需要,停止伐木,使铁路需求减少,市场因素影响其作用的发挥,故选D项。

参考答案:1.B   2.A   3.D

★仿真练习

在四川乐山犍为县有一条罕见的19.84千米长的窄轨铁路(图20),它始建于抗日战争初期,被誉为“工业革命的活化石”。近年来,其运输功能已由运煤为主转变成每天几班客运,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还在正常运营的客运蒸汽小火车——嘉阳小火车”。据此完成1~3题。

1.“嘉阳小火车”铁路分布的特征是

A.沿分水岭分布

B.沿河谷分布

C.沿山麓分布

D. 沿山脊线分布

2.“嘉阳小火车”铁路在蜜蜂岩站附近采取绕山盘旋的原因是

A.减小坡度              B.避开山洪

C.利于观光              D.减小工程量

3.促使“嘉阳小火车”转变运输功能的主要因素是

A.技术                       B. 劳动力

C. 市场                      D.环保

参考答案:1.C   2.A   3.C

(本微专题作者:谢世正/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重庆 400700)

猜你喜欢

微专题
以微专题为载体的地理新高考二轮复习策略探讨
化学“微专题”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微专题突破郭又来
高考语文复习微专题设计的原则
数学微专题教学的特征、策略及方法
“微专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课本资源的“微专题”教学实践与思考
“微专题”引领高效数学复习的思考
基于薄弱校学生的高考化学微专题复习模式构建
基于生本教育的教材处理与重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