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智能终端赋能社区教育的理论建构与实现策略

2020-03-25李同同

成人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现策略社区教育

【摘 要】我国传统的线下社区教育目前存在着居民参与度低、重视经济和政治功能轻视教育功能、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等问题,而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潮流下应运而生的“移动智能终端+社区教育”发挥了传统社区教育所没有的优势。基于此,从理论视角出发阐述移动智能终端赋能社区教育的可行性,在终身学习和以社区居民为本的理念指导下,从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构建实现策略,以期为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移动智能终端;社区教育;理论建构;实现策略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20)03-0025-05

【作者简介】李同同(1994—),女,甘肃平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学。

在以人为本、终身学习、全民教育和“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理念引导下,旨在促进社区全体成员终身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教育应运而生。我国著名学者叶忠海认为,“社区教育是指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旨在发展社区和提高其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教育综合体”。

[1]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社区教育呈现出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且发展缓慢的特点。[2]因此,如何使得我国的社区教育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中能够迎头赶上,实现变道超车,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互联网+”时代我国社区教育的问题梳理与原因分析

(一)社区教育问题梳理

1社区教育没有深入人心,参与度低

我国学者韩耀萱和刘理在以广州市某社区为例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由于社区没有提供教育条件导致没有接受过社区教育的居民占79.84%,在社区内未曾开展过社区教育并且没有学习场所的居民占55.91%,而对于所居住社区内有无学校并不清楚的居民占22.91%。[3]这些数据向我们揭示了我国社区教育在开展过程中认可度、参与度低和覆盖面小的弊端,由于宣传不到位致使居民不能形成正确积极的社区教育理念,无法点燃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教育的热情。

2社区发展中重政治和经济功能,轻教育功能

1991年,民政部正式提出了“城市建设”的概念,旨在加强城市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作为城市“细胞”的社区的发展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4]然而,居委会在筹谋社区发展的过程中过多关注社区的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没有对社区教育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我国的社区教育走向了狭隘化发展道路。

3社区教育施行缺乏统一领导,难以形成凝聚力

在社区中,同时存在居民委员会、家属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及物业管理中心等功能重叠的组织形式,不同组织在各自利益、行动权限及活动领域上存在一定的矛盾,无法在施行社区教育的过程中统一决策,出现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混乱局面,难以体现出整个社区在发展过程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严重阻碍了社区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社区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区自主发展意识薄弱,过多依赖政府的管控

在我国社区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倡导自治和民主,居委会仍然严格秉持“上令下达”的原则,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贯彻上级传达的各种事务中,没有引导居民走上社区自治的道路,忽略了社区的自主发展。[5]社区发展没有主人翁意识,跟着国家的脚步“亦步亦趋”,使得社区教育不能凸显区域特色,也不能使社区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吸引全体社区居民广泛参与。

2政策支持不到位导致权责不明

“政策先行”是开展重大正规性活动的首要条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重视就体现不出政府对社区教育的重视,我国社区教育严重缺乏相关法律的保障”。[6]由于我国社区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未成体系,使得社区教育在施行过程中不能责任到人,相关工作无法落实到基层,因此,造成社区教育“政府有心无力、基层无法可依、居民避而远之”的“三不管”局面。

3资源浪费,不能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体进行教育

我国的社区教育要另辟蹊径,走现代化、数字化的发展之路。在移动智能终端大量普及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媒体进行社区教育还是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来开展社区教育,造成了大量优质资源的浪费。

二、移动智能终端赋能社区教育的理論构建

(一)“移动智能终端+社区教育”的概念内涵

2016年,国家在《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结合或依托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开放便捷的社区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及体系”,这无疑给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契机。移动智能终端的小巧便携、移动互联等优势可以克服社区教育中社区居民的工学矛盾,使得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成为可能。“移动智能终端+社区教育”意味着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将顺应“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潮流,利用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新型形式开展社区教育,使得社区教育摆脱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真正实现个性化、兴趣化、碎片化学习。[7]

(二)“移动智能终端+社区教育”的基本表征

1学习过程更加灵活和自由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存储、学习终端设备、数据化学习资源、学习网、教育云平台等取代了传统的学习工具、教育资源和学习平台,也使得教育模式和师生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8]而移动智能终端的引进更是以其便携、移动、互联等特点给社区教育赋予了新的生机活力。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开展社区教育,社区居民只要打开自己的移动设备,就可以在互联网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自由地享受教学平台上的各种优秀资源。[9]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到社区教育工作中,不仅是一次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更是一种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和学习思维的深刻变革。

2学习内容更新快,更方便共享资源

传统线下教育的知识载体以书本、笔记、会议报告、报纸等为主,存在成本高、利用率低、更新周期长的弊端,而将知识嵌入移动智能设备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缩短知识内容的更新周期,更方便知识资源的共享,是一种更加注重效率、更为广阔均衡地布局社区教育的有效手段。[10]组织者只要将计划学习的内容及时上传到网上,社区居民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下载内容。社区居民也可以自由发布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者上传优质的学习资源,大家互相切磋,共同学习,是一种双向影响的学习模式,能有效激发居民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移动智能终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人们越来越看重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和有效性,希望能随时随地进行信息访问和链接点击。作为移动智能终端灵魂所在的便捷性,同时延展了它的独占性,独占性又产生了个性化。[11]居民在使用终端的过程中必然会被记录下支付信息、用户偏好、阅览轨迹、位置以及学习时间等信息,这些数据经过筛选、整理之后,便可了解每个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然后系统可以推送符合用户兴趣的学习资源。移动智能终端在用户数据和应用偏好方面信息获取的能力使其能够在社区教育中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三)“移动智能终端+社区教育”的构建原则

1共享性原则

在我国当前处于发展中国家这一角色定位中,资源共享无疑是有效降低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教育经费紧张的有效途径。[12]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社区教育,不仅要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社会公平,而且要在一种宽松乐学的氛围中实现思想共享,让技术赋能社区发展。遵循“合作、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仅同一个社区内要实现全方位的共享,同时,在不同社区之间也要实现特色优势资源的共享,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2需求性原则

需求性原则主要是基于社区居民即学习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社区教育中,需求性原则也无出其右——“手中的收入”是居民愿意投入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对物品的偏好”是居民在兴趣导向下对组织者所能提供的教育资源的个性化选择;而“物品的价格”是组织者和社区居民在长期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彼此制衡的标准。所以,需求性原则要求移动智能终端在投入社区教育的过程中,组织者能够了解居民的学习意向和学习兴趣,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居民的个性化选择。

3个性化原则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社区教育,除了要在服务平台上提供个人注册与登录、资源检索与下载、信息上传与分享等大众化功能之外,还要提供个人的RSS定制和推送中心,给社区居民的学习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当前,在教育大数据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个性化、实时决策和数据可视化服务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13]定制化实现了个性化,也生动诠释了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社区居民培养学习兴趣、改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完善学习性格、健全学习方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移动智能终端+社区教育”的构建方法

1线上社区教育实现知识传递功能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社区教育,将教师从繁重的知识重复讲解中解放出来,在这个环境中,没有传统教学中的讲台和讲师,只有虚拟的学习平台,具有虚拟性。首先,为了使社区居民能够实现从传统学习方式向移动学习的过渡,有必要在平台上搭建虚拟学校、招聘虚拟教师队伍和组建虚拟班级,营造一种更加熟悉和亲切的学习氛围。其次,在移动智能终端传递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信息这一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其良好的互动功能,即不仅要展示相关的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学习资源,也要实现与社区居民的交流互动,这能使学习者对线上学习形成一种强烈的行为选择偏好。[14]最后,要设计线上固定时间的交流讨论环节,使居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随时提出问题、分享心得体会,提升学习的获得感和自信心。

2线下社区教育促进沟通交流

在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开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数字化在线学习和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结合起来,在体现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实现教育者作为主导者的监控、引导和启发作用,使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能够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以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15]

首先,线下的教學活动的开展要通过彼此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在每个社区成员心中形成社区意识。麦克米兰(Mc Millan)认为,“社区意识是社区成员对于所属社区的归属感,是社区成员对于所属社区及社区内其他成员重要关系的感知,是相信通过集体的奉献,社区需求都会得以满足和实现的共有信念”。[16]所以,在社区成员之间形成这种对社区信任、满意和奉献的情感认同是在社区成员之间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必要条件。其次,线下社区教育活动要通过诸如咨询展览、研讨讲座、专题讲座、互动交流等团体活动增进社区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社区教育的 “温度”。最后,线下的社区教育要扎根地方特色,与企业紧密结合,并且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社区经济发展及时作出调整,以此来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17]

三、移动智能终端赋能社区教育的实现策略

(一)理念构建

1终身学习理念

保罗·朗格朗在其《终身教育引论》中系统阐述了终身教育思想内容:终身教育是在人的整个一生过程中, 不论何时何地何种形式的教育总和, 强调具备学会学习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终达到一种对于人性和人的愿望更加尊重、有效、开放的社会的目的。[18]终身学习要面向学习者的人生全程,要促进学习者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要把学习者的终身学习与终身发展协调起来。[19]社区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应该单纯为了一个好成绩、好工作而学习,应该为了提升生活质量与内涵而学习,更应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而学习,将学习贯穿于一生。

2以社区居民为本理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实现了从重视经济发展到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转变。以人为本要求以主体人为中心,坚持从主体人的需要、特点出发,坚持发挥人的主体性,把人视为活动中发挥核心作用的人。[20]在社区教育中,组织者要将社区居民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根据不同的专业背景、知识水平、年龄特征等为不同的社区居民量身打造更加易于学习的全方位、个性化、综合性课程服务,让居民不仅能够学到有关工作成长的理论和技能知识,也能不断发展兴趣,提高个人的内涵修养,获得更加有意义、更加充实的人生。

(二)目标确定

关于社区教育的目标定位,各位学者见仁见智,提出了包括社区成员素质论、建设发展社会论、全面提高社区成员生活质量论、实现学习化社区论等观点。[21]

1大力普及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使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发展

每个社区要因地制宜地进行设备普及和网络建设,使社区内的每个居民都能享受到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带来的便利,解决社区居民的前期困难和后顾之忧。当然,考虑到每个社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不同的问题,还要对有需要的社区居民进行专业的技术讲解,使他们熟练掌握使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技能技巧。此外,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采取少量专业教师主导、大量社区内技术技能志愿者辅助的模式,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而且能够使得社区内同一行业内和不同行业之间加深沟通交流。技术的升级使得社区教育更加富有活力,能以更加新颖便捷的方式实现社区内教育资源的共享,为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陶冶情操及丰富业余生活发挥作用。

2提高社区居民的信息素养,助推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

学习型社区是一种以社区学习者为中心,以社区成员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网络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能保障和满足社区成员学习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需求的旨在促进社区人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社区形式,这是社区教育要完成的终极目标。而数字化学习型社区的突出特点就是数字化的信息技术环境、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数字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建设社区教育网络和社区教育资源信息库,搭建社区学习平台,建设网上课堂和网上学校,形成整个社区化学习网络。[22]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社区教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社区教育,要大力培養社区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只有这样,学习者才能够深刻理解信息所带来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学习者往往具备良好的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并且能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和批判性选择,然后实现信息的整合和创新。因此,将移动智能终端引进社区教育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种学习理念、学习思维的深刻变革。只有让每一个社区居民都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发挥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优势,推进数字化学习型社区的建设。

(三)内容选取

目前,社区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丰富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的如法制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和道德宣讲教育,另一类是帮助居民适应社会生存需要、提升从业素质的各行各业的技术技能培训。[23]因此,教学内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获取——多方引进和自主研发。

一方面,可以从国家已有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中引进能够提升居民精神文明的法制道德和文化艺术方面的内容,因为这一类知识属于普适性教育资源,目前存在的该类数字资源已成体系,大胆引进已有资源,可以防止资源的过度浪费和重复开发,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社区教育投资成本,从而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放在目前严重缺乏的社区教育资源上。

另一方面,有关技术技能培训的内容目前资源比较匮乏,尚未形成体系,而且其本身又独具特色,呈现出很大的特殊性,因此,需要根据社区居民的工作实际需要和岗位特色来打造更加专业高效的教育资源。在开发这一类教育资源的时候,不仅要有专业的信息技术方面专家的参与,更要积极听取社区特定岗位高级技工的意见,并了解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在后期学习活动的开展中也要请各个领域的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多开展社区内的技术交流活动,更要通过与周边企业的密切合作来开展实践实训活动。

(四)评价支持

1居民个人体验和居民之间互评相结合

我们要把对数字化社区教育评价的重点放在人文因素方面,更多关注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而不是仅仅盯着资源的数字化和高新技术的体现。[24]一方面,线上学习主要侧重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是指在与产品的交互过程中用户对产品的完整心理感受, 除了对产品进行功能性的评估外,用户体验更要求对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和体验进行全面评价”。[25]移动智能终端作为一个教育产品,具有产品属性,因此,社区居民对于自己“消费”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体验是评价的重要指标。在开发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一点,设置相应的社区居民的过程和结果评价,密切监控居民在使用移动智能终端进行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需求,随时做出调整,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数字化社区教育体系。另一方面,线下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侧重居民之间的互评。因为线下主要以咨询展览、研讨讲座、专题讲座、互动交流等团体活动为主,更讲究团队之间的合作互助,重在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和加深居民之间的情感交流,所以,要通过居民彼此之间的参与性、积极性、知识性的评价,促进社区教育活动的蓬勃发展。

2教师反馈要以网络大数据为基础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社区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改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在教学中更多承担组织者、引导者、课程开发者和研究者等角色。教师对居民学习情况的评价,要以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上记录的教育大数据为基础,从居民的学习时间、选择的内容和浏览记录等来把握居民的学习需求,从平时的网上小测验和最终的考试结果来评价居民的知识掌握程度。通过客观公正、系统全面的数据信息对居民做出更加具有参考性、价值性的评价,以期能对后期教育资源的开发有所帮助,同时也能对居民的后续学习有所启迪。

【参考文献】

[1]叶忠海,朱涛.社区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3.

[2]许琳,丁倩梅.我国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建设现状与问题反思[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9,28(1):5—9.

[3]韩耀萱,刘理.慕课时代社区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成人教育,2018,38(10):39—45.

[4]陈乃林.现代社区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4.

[5]马啸.我国城市居民社区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思考[J].大连干部学刊,2018,34(2):50—55.

[6]朱园园.社区成人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6.

[7]黄玲芝,黄美娟.南宁市社区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9(6):25—28.

[8]罗湲,吴南中.“互联网+社区教育”新形态:内涵与实现途径研究[J].成人教育,2018,38(9):47—54.

[9]张兆龙,周丽云.移动智能终端下的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1):46—48.

[10]国卉男,赵华,李珺.比较视野下社区教育的均衡化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2019(3):50—57.

[11][26]吴楠.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档案信息服务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6.

[12]陈坤,马辉.共享发展:社会公平视野中的教育资源配置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9(3):49—54.

[13][15]范华,李新华.基于“互联网+”的社区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4—7.

[14]张玉茹,梁英华,陈令军.移动智能终端在农民培训中的实践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19):309—310.

[16]邵晓枫.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治理的机理及功能体现[J].终身教育研究,2019,30(2):34—40+52.

[17]申素花.美國社区学院课程设置及启示[J].现代交际,2019(4):180+179.

[18]纪河.成人网络学习[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23—124.

[19][20]胡志金.信息时代的终身学习策略[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133—135.

[21][日]小林文人,[日]末本诚,吴遵民.当代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国际化比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7.

[22]郭军.基于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设的行动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7(Z2):49—51.

[23]朱云峰,严法高,申小君.浅析社区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9(5):14—15.

[24]李轶华.社区教育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评价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3(5):34—37.

[25]曾宇,黎忠文.基于用户体验的慕课公共服务平台评价指标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13—118.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offline community education in China, such as the low participation of residents, the emphasis o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functions and the neglect of educational functions, and the difficulty of forming a joint force in their own way. Under the trend of “Internet+education”, the “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community educat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ditional community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feasibility of empowering community education with 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s from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community residents oriented, constructs the realiza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aspects of objectives, contents and evaluation, hoping to provide a new ide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 community education;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编辑/乔瑞雪)

猜你喜欢

实现策略社区教育
初中数学实现学生合作学习的途径
电能替代管控一体化的实现
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探讨
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现状研究
大连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初中英语阅读中翻转课堂的实现
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