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明草头盐齑

2020-03-25叶振环

食品与生活 2020年2期
关键词:草头崇明岛旱田

叶振环

崇明人将苜蓿的腌制品称为“草头盐齑”。苜蓿,又名“金花菜”,被崇明人叫做“草头”。草头盐齑是崇明人用独特的腌制方法制作而成,已有几百年历史。其外观为青黄色,卖相并不突出,但一入口,却是酸甜生津、开胃爽口,别有一番风味,老幼皆爱。2015 年,草头盐齑的制作技艺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于“草头盐齑”中“齑”的使用,起码可以追溯到宋朝,词人朱敦儒《朝中措》中所写“自种畦中白菜,腌成瓮里黄齑”,这“黄齑”翻译成崇明方言就是“黄腌齑”。有时,崇明人相互之间调侃,常常故意将“腌鸡”与“盐齑”混淆起来,一旦明白“真相”后全都哈哈大笑。

近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旅游协会向社会发布了2019 年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目录,880 个乡村特色产品和220 名乡村能工巧匠入选。其中,崇明岛的“农本”崇明草头盐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食品。为此,我专门走访了生产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 上海农家酿酒有限公司。

公司坐落在崇明区政府所在地城桥镇南门港以西的利民路南侧。接待我的是公司总经理、我的多年挚友俞建荣。以前我只知道他在崇明岛创办酒厂,“农本”崇明老白酒不仅在崇明岛独占鳌头,还冲出海岛走向世界,成为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地方特色专用酒。前不久,当我得知该公司生产的“农本”崇明草头盐齑在遴选“全国乡村特色产品 ”中金榜题名时,内心激动不已,为朋友的敬业有成点赞,更为家乡特色农产品的扬名出彩而自豪。俞建荣也兴奋不已,在介绍草头盐齑的历史和特点时,他的脸上绽放着满满的骄傲和自信。

草头盐齑就腌熟了,开坛的时候,一股清香扑面而来。此时的草头盐齑就像收割的稻柴和麦秸那样金灿灿。曾经鲜活的绿色经过腌制,成为了金黄的颜色。尝一口,有几分咸,幾分酸,几分鲜,相当开胃。

传统腌制草头盐齑的方法比较讲究:一是时间选择有讲究,清明节前后,草头花次第开放,嫩草籽也快要结了,这时候的草头已经逐渐由嫩转向老,是腌制的好时候;草头太嫩水分足,腌制后容易变质;草头太老,腌制出来不好吃;二是种植地选择有讲究,旱田(大面积的庄稼地)草头与稻田草头也有区别,旱田草头不似稻田草头那样僵板和瘦瘠,旱田草头叶大、糯性,稻田草头叶小、硬性;三是腌制过程有讲究,腌制草头盐齑的关键,除存放草头的坛要洁净和盐适度外,就是要把草头使劲地往坛里压紧,紧密地腌制;放满一坛后,坛口塞满稻草,再覆上布或竹笋壳,最上面用竹爿绷紧;腌制草头盐齑的坛,通常将其倒扣在宅沟的淤泥之中,使之处于完全的密闭状态。

三四个月过去,草头盐齑就腌熟了,开坛的时候,一股清香扑面而来。此时的草头盐齑就像收割的稻柴和麦秸那样金灿灿。曾经鲜活的绿色经过腌制,成为了金黄的颜色。尝一口,有几分咸,几分酸,几分鲜,相当开胃。

作为崇明草头盐齑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俞建荣告诉我,草头盐齑的腌制和烹饪方法近几年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就腌制而言,一方面随着工厂化生产的形成,企业的腌制规模趋向大型化;另一方面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种类的丰富,家庭腌制草头盐齑趋向小型化,数量也越来越少。他所经营的上海农本专业生产合作社种植了近54 万平方米旱田草头,年剪鲜草头超过10 万千克,腌制草头盐齑7 万多千克。虽然有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但腌制工艺仍保留着传统工艺。

谁曾想,草头盐齑——这道原本是乡村僻野中十分普通的农家菜,到如今大俗成了大雅,销售一路走好,以致前往崇明旅游的游客一谈起草头盐齑就津津乐道。草头盐齑炒饭还成为宾馆饭店里的一道特色主食,让人回味无穷。

猜你喜欢

草头崇明岛旱田
同样是打草头,别人家的打完就没事,为什么我的打完就“垮”了?别人家到底是怎么打的?
环境保护下旱田改水田需要注意的问题
崇明岛村镇级生态河道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旱田杂草的危害及除草剂的使用技术
上海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崇明岛瘤背石磺的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