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Delta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M基因序列分析

2020-03-25马玉飞李本强程靖华刘惠莉

上海农业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毒株质粒特异性

马玉飞,李本强,陶 洁,程靖华,刘 雷,刘惠莉*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上海种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1106;2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 201306)

猪Delta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属于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δ-冠状病毒属(Deltacoronavirus),是一种新发现的单股正链RNA病毒,主要感染小肠,尤其是空肠末端和回肠,可引起严重的肠炎并伴有腹泻、脱水等症状,临床特征与猪流行性腹泻(PED)和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相似,但该病毒可致哺乳期仔猪产生较高死亡率,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Ma等[1]将分离到的PDCoV病毒接种新生仔猪,所有接种猪只均发生水样腹泻、呕吐等流行性腹泻样症状。

PDCoV基因组全长大约25 kb,是所有冠状病毒中基因组最小的,其基因组成、排列与其他冠状病毒相似,包括5’和3’非翻译区以及7个开放阅读框,编码4 种主要的结构蛋白:纤突(S)蛋白、囊膜(E)蛋白、膜(M)蛋白和核衣壳(N)蛋白。研究表明,PDCoV 的M基因在不同毒株之间的同源性大于90%,与其他冠状病毒M基因的同源性均小于50%[2]。PDCoV作为猪病毒性腹泻的新病原,逐渐受到了关注,继美国成功分离到2株PDCoV之后[3],陈建飞等[4]成功分离到了国内首株PDCoV。但因很多腹泻类病毒都主要感染小肠部位,运用传统方法中的临床剖检和显微镜观察很难将PDCoV与其他猪腹泻病毒加以区分。本研究以PDCoV保守的M基因为扩增目的片段,建立RT-PCR检测方法,并对临床PDCoV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分析,为了解PDCoV在猪腹泻疫病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与病毒

2015—2017年从上海及周边猪场采集518份有腹泻症状猪的粪便样品。

猪流感病毒(SIV)、猪瘟病毒(CSFV)、猪轮状病毒(PoR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及大肠杆菌(E.coli)由本实验室保存。

1.2 主要试剂

M-MLV RNA聚合酶、rTaq DNA 聚合酶、500 bp DNA Maker、pMD-18T载体等PCR试剂均购自TaKaRa公司(日本);DH5α感受态细胞由本实验室提供。质粒提取试剂盒及胶回收试剂盒均购自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1.3 引物设计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PDCoV 毒株的M基因序列,应用DNASTAR和Oligo 7软件针对M基因保守序列区域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此外,根据参考文献[5-6],设计并合成猪嵴病毒(PKV)、猪星状病毒(PAst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EGV)的检测引物(表1)。引物由铂尚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合成。

表1 引物序列

1.4 临床样品的处理与总RNA的提取

将粪便样品用PBS按照1∶5比例稀释,震荡混匀,静置10 min,取250 μL上清液与750 μL Trizol裂解液,震荡混合,冰浴静置10 min;加入200 μL三氯甲烷,震荡混匀,冰浴静置5 min,4 ℃ 12 000 rmin离心15 min;吸取上清,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20 ℃沉淀15 min;4℃ 12 000 rmin离心15 min;弃上清,加入1 mL 75%乙醇洗涤;4℃ 12 000 rmin离心15 min,弃上清并吹干;用20 μL无RNase DEPC水溶解RNA,置于-80℃保存备用。

1.5 反转录

取10 μL RNA,2 μL primer mix,1 μL M-MLV,1 μL RNase inhibitor,4 μL 5×RT M-MLV Buffer,2 μL dNTP,混匀。反应程序:42 ℃ 1 h;75 ℃ 15 min;4 ℃ 1 h。制备的cDNA模板-20℃保存备用。

1.6 RT-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取2 μL cDNA,2.5 μL 10×PCR Buffer,1.5 μL dNTP,0.5 μL Taq酶,上、下引物各0.4 μL,超纯水补至25 μL。反应程序:94 ℃,4 min;94 ℃,30 s;X ℃,30 s;72 ℃,30 s,30个循环;72 ℃,10 min;4 ℃保存。设置7个退火温度(X),分别是:49 ℃、51 ℃、53 ℃、55 ℃、57 ℃、59 ℃、61 ℃。所得PCR产物经3%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1.7 阳性质粒的制备

将PCR产物进行回收,连接pMD-18T载体,16 ℃作用30 min,将连接产物转化至DH5α感受态细胞,涂板。挑取平板上单个菌落进行摇菌,菌液PCR进行鉴定,将疑似阳性菌液送公司测序,待序列正确后,将相对应的菌液进行质粒提取,-20℃保存备用。

1.8 RT-PCR方法的特异性检测

以SIV、CSFV、PoRV、PEDV、TGEV、大肠杆菌(E.coli)反转录制备的cDNA为模板,以无菌水为阴性对照,利用优化后的扩增体系进行RT-PCR扩增,检测该方法的特异性。

1.9 RT-PCR方法的敏感性测定

利用 pMD-18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测定其浓度并计算拷贝数。进一步将构建的重组质粒按照10-1、10-2、10-3……10-10,进行10倍倍比稀释,以不同稀释度的重组质粒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测定该方法的敏感性。

1.10 临床样品的检测

利用建立的RT-PCR方法对2015—2017年从上海周边猪场采集的518份猪腹泻粪便样品进行PDCoV病原检测。同时,利用其他相关猪腹泻病毒引物(PKV、PAstV、PEDV、TEGV)对PDCoV阳性样本进行检测,以了解PDCoV病原与其他猪腹泻病毒的混合感染情况。

1.11 M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

运用DNAstar软件将测序获得的10份阳性毒株的核酸序列与GenBank中公布的PDCoVM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绘制遗传进化树。

2 结果与分析

2.1 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以腹泻粪便样品提取的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获得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的条带,约为281 bp(图1),且无非特异性扩增,测序表明所扩增的产物为PDCoV基因片段。

2.2 RT-PCR最佳退火温度的确定

RT-PCR结果显示,Tm在49—61℃时能够特异性的扩增出目的条带,当Tm为53 ℃时所得到的条带相对较亮,故53 ℃为最佳退火温度(图2)。

2.3 RT-PCR灵敏度的确定

将制备的阳性质粒(3.92 x1010copiesμL)10倍倍比稀释后,分别进行RT-PCR试验,如图3所示,RT-PCR检测PDCoV灵敏度的最低拷贝数为3.92 x103copiesμL。

2.4 RT-PCR特异性分析

如图4所示,相同条件下,以SIV、CSFV、PoRV、PEDV、TGEV、大肠杆菌(E.coli)和H2O为模板,未能扩增出条带,而以PDCoV为模版能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说明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与其他病原无交叉反应。

2.5 临床样品检测

利用本研究建立的RT-PCR方法对518份猪腹泻样品进行PDCoV检测,结果显示25份样品为阳性,测序证实均为PDCoV,该方法阳性检出率为4.8%。在所检出的阳性样本中,PKV和PAstV与PDCoV的混合感染率分别为40%和48%;PDCoV与PEDV混合感染率为8.0%,未检测到PDCoV与TEGV混合感染的样本。

2.6 PDCoV M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

利用Mega6.0软件对10株上海地区流行毒株PDCoV的M基因进行基因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和同源性比对发现,上海地区流行毒株的M基因间的同源性为95%—99.6%(图5)。进一步序列分析发现,它们与国内PDCoVM基因参考序列的同源性为96.8%—100%,其中FM-1与四川株(S27-2012)和湖北株(CHN-JS-2014)的核酸同源性为100%。

通过分析PDCoVM基因进化树得知,临床检测到的10株上海地区流行毒株(FM-1、FM-2、JD-1、JD-2、JS-1、JS-2、JS-3、JS-4、JS-5、JS-6)的M基因序列与从GenBank中所选取得到PDCoVM基因(表2)参考序列属于同一分支。这些序列与国内报道的猪Delta冠状病毒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国外的猪Delta冠状病毒亲缘关系较远(图6)。

表2 M基因进化树参考毒株

3 结论与讨论

PDCoV于2012年首次在香港的猪群中检测到,相继在美国、韩国流行[7]。2015年,董楠等[8]对湖北、江苏、广东、河南、安徽等地规模化猪场的215 份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共检测到14份PDCoV阳性样品,阳性率为6.5%;彭艳伶等[9]对四川省凉山地区猪腹泻样本中的PEDV、PDCoV和GARV进行检测,PDCoV检出率高达33.33%;刘玲玲等[10]利用PDCoV和TGEV双重RT-PCR检测方法对河南各地市的252份样品进行检测,PDCoV阳性率12.30%。本研究利用RT-PCR方法对2015—2017年上海周边猪场的518份猪腹泻样品进行PDCoV病原检测,结果检测出25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4.8%,表明PDCoV在腹泻猪群中存在一定比例。PDCoV、PEDV 和TGEV 均属于冠状病毒,易发生混合感染,且它们感染所引起的临床症状非常相似。 Jung 等[11]对美国俄亥俄州59 份猪腹泻病料检测显示,PDCoV阳性率为29%,PEDV和PDCoV 的混合感染率为42.86%。本研究中,PEDV 和PDCoV 的混合感染率为8.0%,未检测到PDCoV与TEGV混合感染的样本;值得注意的是PKV和PAstV与PDCoV的混合感染率分别为40%和48%,表明PKV和PAstV对于PDCoV的致病力可能起协同或是加重作用。

相比于其他猪冠状病毒,PDCoV的检测和诊断方法仍处在发展中阶段[12]。目前,对于PDCoV病原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检测和抗体检测。RT-PCR技术凭借其便捷、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性已成为基因研究和分析的最常用方法之一。病原学检测正是以PCR技术为基础建立的检测方法,Zhang等[13]利用猪Delta冠状病毒的M基因建立了此病毒的多重RT-PCR和TaqMan qRT-PCR检测方法。逢凤娇等[14]建立了PDCoV的RT-PCR检测方法,PDCoV最低检测限为6.33×104copiesμL。郑兰兰等[15]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了猪δ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在抗体检测方面,Thachil等[16]以S1蛋白和N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PDCo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对355份血清样本进行了检测。

本研究建立的RT-PCR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较强的特异性,最低检测限量可达3.92×103copiesμL,其灵敏度高于逢凤娇等[14]建立的方法。对扩增的M基因同源性分析表明,10株上海地区流行毒株的M基因间的同源性达95.0%—99.6%,与GenBank登录的其他PDCoVM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6.1%—100%,说明本研究检测到的PDCoV流行株之间遗传差异较小,但仍需持续监测。

猜你喜欢

毒株质粒特异性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农杆菌转化法中的“Ti质粒转化载体系统”的简介
——一道江苏高考题的奥秘解读和拓展
全基因组测序后质粒的组装与鉴定研究进展*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mcr-1阳性类噬菌体质粒与F33∶A-∶B-质粒共整合形成的融合质粒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开发新方法追踪植物病害的全球传播(2020.6.7 iPl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