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莲花池非只“莲漪夏艳”

2020-03-24

旅游 2020年1期
关键词:莲池书院园林

池中亭

藏书楼

春午坡

大门在修,支棚搭架,留有门道供游人进出,门却无法观赏,懊丧。迎门的假山却让双眸发亮,那是地道的太湖石叠垒的,一道太湖石的巨型影壁,一道太湖石的屏障。

太湖石有广义狭义之别,广义的太湖石泛指各地由岩溶作用而形成的石灰岩。有的产地与太湖有关,有的产地与太湖无关,北京的房山太湖石怎么扯也扯不到太湖那。太湖石本以产地命名,太湖之水是太湖地区石灰岩的雕塑大师,久久冲击溶蚀,使之形貌千奇百怪,具有润滑细腻和皱、漏、瘦、透等特点。而水非只太湖有,凡经水的冲磨溶蚀再风化出皱、漏、瘦、透的怪石便统称为太湖石。

古莲花池迎门的假山石,千窗百孔,都是有涡洞的石。洞有大有小,有密有疏,有透洞有半洞,有孤洞有套洞、连洞,石是明显经水冲水磨溶蚀风化而成的,它们不是太湖石是甚?这等太湖石在北京的皇家园林里都少见,由不得想,保定居然也有这等财富?还有一讶一惊:太湖石多白色,石灰岩溶蚀风化出来的观赏石基本是白色的,有其它色便为稀为奇。此处太湖石以黄为胜。它们是怎么被淘换来的?从哪里淘换来的?比北京的皇家园林还牛?

赏奇是很愉悦的事儿。看这道石的屏障、石屏风吧,其石有的像缩着脖子的小猫,有的像张着大眼的小猪,有的像鼻子被穿了个洞的小象,有的像愕愣着双眼的鱼,还有的像依偎在公狮头下的小狗……

有简介牌,说此景观叫“春午坡”,是古莲花池清帝行官十二景之一,在古莲花池当门而立。春晴日午时分,这道屏障南坡的数百株牡丹盛开,故造园者以苏轼《雨中看牡丹三首》中“午景发秾艳”之意,命名为“春午坡”。

对了,必须提及一点,保定唐县一带是出太湖石的,因唐县属于唐尧文化,唐县太湖石被尊称为“唐尧奇石”。由此推断,春午坡石,有可能是从唐县取来的唐尧太湖石

窗与廊的交响

御书与历代书法荟萃地

书法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大要素。

过了春午坡,进入视野的是座牌坊,四柱三楼,篆书“古莲花池”额匾。春午坡东边,有一个院子,叫宸翰亭院。“宸翰”指帝王的文章或手书。此处原有碑亭三座,内立清乾隆皇帝宸翰碑一通和嘉庆皇帝宸翰碑两通,故亭名“宸翰亭”。亭我没注意到有,廊环围在院内四周,廊里立着高高矮矮的石碑和经幢。西夏文经幢有两座,是为死去的西夏僧人建造的坟幢,建经幢的时间是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1962年9月在保定北郊的韩庄出土,移送到古莲花池珍存。西夏党项族的王朝被成吉思汗所灭,党项人不是被杀就是被同化。一般认为,他们的文字,最多也就保留到元代末期。韩庄明弘治年的西夏文经幢,不仅表明这个民族文字生命力的顽强,而且表明远离河西的河北保定还有党项后裔聚族而居的事实。估计西夏经幢的出土令史学界书法界都兴奋了好一阵子。

古莲花池牌坊。

别致的院内结构与空间

宸翰亭院的御制诗碑没少反多,现有10首。乾隆皇帝御诗碑四通7首,嘉庆皇帝御诗碑两通2首,道光皇帝御诗碑一通1首。是清王朝被皇帝赐诗的数任直隶总督将赐予的御制诗摹刻而成的,内容有批示有褒扬也有告诫和批评。就清帝的书法艺术来说,乾隆帝的全国各地随处可见,嘉庆皇帝和道光皇帝的御制书法艺术则因少而显得珍贵,水平如何自有评判,至少是难得一见。嘉庆皇帝的书法不如乾隆皇帝的洒脱,但很见功力,笔锋间深藏气韵。

石拱橋

过了牌坊,东侧有始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6月的二层西洋楼直隶图书馆,图书馆西南侧有两通碑,一通是刻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的田琬德政碑,碑文29行,每行60字;碑额篆书12字,是唐代写碑高手苏灵芝书丹并篆额。碑石原立于易县,清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观承移到保定,途中断为数块,1932年移入古莲池。另一通王阳明诗碑,刻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此碑是依照明代理学家王阳明两首诗的手书拓片刻的。碑文为行草,笔力雄健,是王阳明墨迹的精品。附近的古典建筑群里还有一碑刻长廊,廊壁上嵌有三段82通碑刻,其中主要部分是著名的《莲池书院法帖》。它包括褚遂良的《千字文》、颜真卿的《千福碑》、怀素的《自叙帖》、米芾的《虹县诗》、赵孟頫的《蜀山图歌》、董其昌的《云隐山房题记》《李白诗二首》《罗汉赞》,是精选出来的从唐到明六大书法名家的八种作品。古莲花池内的法帖碑刻还远不止此。

什锦窗粉墙

楼的气韵。

城市蓬莱

游古典园林,每人都会有每人感兴趣的地方,每人都会有每人的兴奋点。古莲花池,以水为胜,依水布局,环水置景。以中心岛为界将池水分南北两塘,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南塘为半月形,北塘为不规则矩形。水塘是有形有貌之体,塘仅有水也好看,但无山便不如有山。天然之山这里没有,池开在“关山带河,联络表里,控扼燕蓟,四达之冲”的古城保定市中心位置,闹市区,闹市区的底子是平原,无天然山可借,假山就成构园的上上之选。水塘东南角有一片假山,这是全园最大的假山区,用石从形貌上说不如春午坡,粗犷些,但有东渠环抱,叠出的山也算错落有致怪石林立,让人隐约看出玲珑宝塔、仙鹤引颈、猿猴搔耳、骏马奔驰类的形意来。山中还有洞,空间有高低有深浅有纵深有疏密。洞由块石精叠巧筑而成,汉白玉石桥通到山上,山上有亭,又可由桥和山道曲径踱步到四周诸亭。周围的古建不仅是亭,楼、榭、轩、廊均有,为山点缀为山映衬烘托,营造出一个山水楼台交相辉映的人间仙境,由不得古人不发感叹,用“城市蓬莱”称之。

城市蓬莱宛若城市中的仙境,它的丰饶之姿,它的巧奇异趣是离不开皇帝的关注与经营的。清代乾隆皇帝来过多次,在此建有行宫。他的行踪遍布大江南北,酷好园林,是个园林通,也有造园癖,开辟行宫,他不主张,大臣们也会投其所好。史有兴废的莲池,在他的驻跸行程中必然是历代建设营构得最好的,可以说是古莲池自金代诞生以来的鼎盛期。乾隆皇帝对保定并不苛刻,给莲池命名了十二景,景的数量和质量比不上京城皇家园林,规模小,但在他看来一定还算是可以了,他肯归纳并赞赏十二景,说明他面对十二景很有兴致,心情极佳。今天的游客可以游这里,真得感谢他。1900年,英、法、德、意四国联军侵至保定,把莲池建筑焚烧殆尽,珍宝文物洗劫一空,没有乾隆年始的十二景底子,想恢复又能恢复什么?照什么标准什么样貌恢复?现今,古莲池十二景已全部再现于眼前。君子长生馆里展陈的清十二景图可与今天的十二景对照。

垂花门。

古莲池有江南园林的味道,园林造园技巧和建筑设置是很讲究的。我注意到它的一个细节,就是随墙的窗。它的东部,有一道青瓦粉墙,很长,从直隶图书馆那边一直延伸到近寒绿轩,是道弧形墙,墙上开设的是什锦窗,一眼看去,不知有多少种,十字的,双菱的,六角的,八角的,盾形的,圆形的……几步一形,每窗都是一透空景框,连起来好看,单个看自成一景,透过去看又各是各的框中景,是什锦窗也是什锦画,是一道多态多形富于变化移步换景的画廊。它的另一面真是廊呢,随墙而设的长廊,廊外是假山,廊柱间有美人靠,可以坐下来歇息着静赏,也可在踱步中动览。

直隶图书馆。

莲池书院

素有“城市蓬莱”之称的古莲花池之所以著名,是莲池书院建于其内。莲池书院出名,固然因聚引学子,弘扬教化,是清代直隶的最高学府,是传播传统儒家文化、培育文品双馨的封建士人的官学化教育机构,深受清廷重视,也与它的教学环境有关,与书院园林秀美有关。

莲池书院为雍正十一年(1733年)由直隶总督李卫奉诏而建。李卫是雍正十年(1732年)调任直隶总督的。这个李卫,今天不知道他的恐怕很少了,《李卫当官》是热播剧,受众面颇广。正是《李卫当官》让李卫有了广泛的知名度,使你迫切想了解这个非科举出身的直隶总督奉诏建书院办学的种种。入古莲花池,得到的相关文字很短,就是个简介,他有关书院的言论,最重要的一句也不过是“既成,延名宿,集诸生,肄习书院,劝学兴德。”

莲池书院专题展在君子长生馆里举办。君子长生馆半面建在水上,紧邻北塘西岸,歇山五脊庑殿式建筑,面阔五间,四周庑廊环抱,隔扇门窗上的图案被称为步步锦,梁栋上的彩画为苏式,正间前面三间罗锅脊抱廈很突出,抱厦之外有建在水上的平台,在园中是个很惹眼的建筑。入园见水西望便入目,园中水上水边大多景观都有它的参与,借景对景效果明显,是巧思巧构之作。造型设计有自喻莲花,如君子,出污泥而不染,历久不衰不败与世长存之意。

莲池书院专题展披露了书院组织系统、课程的设置、历任莲池书院院长、考课制度、学生入学资格入学程序的规定、经费来源、学规、祭祀的“先圣”“先师”“先贤”、祭祀的形式和礼仪、名师名徒、外国学生与留学生等方面的内容。课程的设置有四书五经,有八股文、试帖诗、策(针对皇帝提出的有关经义或政事问题,写出文章阐述意义或陈述方法),经义(以经书的文句为题,根据题意加以论证,评述是非,得出结论)、论(阐明事理的议论文)、表(即奏章,也称疏、折、奏折。臣属向君主说事儿的一种文体)、判(即判词),还有《圣谕广训》《大清律例》。

古莲花池春色。

书院是为科举服务的,是为清代学子学会当官开办的。

藏书是莲池书院的功能之一。万卷楼是莲池书院的藏书楼,书的来源有皇帝的赐书,有官款购买的,有筹款购置的,不断丰富,不断增加,到光绪四年,万卷楼藏书已达到33711卷。不幸在1900年遭侵华联军洗劫,到宣统元年移交直隶图书馆时所剩仅有2680卷。

莲池书院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被光绪帝下令改为中西兼学的学校,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正式停办。封建时代科举制度到此寿终正寝。

游古莲花池人们会有一个疑问:古莲花池和莲池书院究竟是种什么关系?公园中哪些建筑曾是书院建筑,哪些建筑是行宫建筑?两者是合一而用的吗?若不是,书院建筑究竟在哪儿?被侵华联军焚毁后再也没有恢复?从一幅光绪时期莲池书院建筑格局示意图上我们看到,书院是有斋舍、膳房、考棚、提调室、圣殿、院长室、讲堂、学古堂的。为长方形的大院落,万卷楼在其东北角。

君子长生殿内展览厅。

莲池书院专题展中,清咸丰时期《莲池行宫十二景图》右上角有一段文字。行宫和书院关系介绍:乾隆十年(1745年),莲池书院东侧的使馆被改建为行宫,称莲池行宫。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皇帝下诏裁撤行宫,莲池行宫恢复为使馆,莲池园林归莲池书院管理。不明白使馆是什么意思,也不敢怀疑是错别字。这是管理方的官方文字。

猜你喜欢

莲池书院园林
我的书法
《园林》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赏荷
中国园林“缀玉集”
绥宁大园古苗寨
关于书院认识的误区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
清代河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喜莲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