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乌市农村宅基地流转对农民福利的影响

2020-03-24刘雅慧沈月琴李博伟周军冯娜娜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义乌市转移性经营性

刘雅慧,沈月琴*,李博伟,周军,冯娜娜

(1.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1300; 2.中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9)

我国农村宅基地作为农村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实行“一户一宅、禁止交易”“无偿、无期限、无流动”的使用制度。宅基地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农民的居住保障和农村社会关系的稳定保障两个方面,其对财产性功能的重视还不足[1],而宅基地的财产性功能直接关系到农民福利[2]。相关研究表明,宅基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体现宅基地资源资产价值和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3-4]。那么,在农村宅基地流转实践过程中能否提高农民福利,对农民福利会产生哪些影响,这是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同时,在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的不断探索中,依然存在宅基地流转与现有法律、制度冲突和宅基地流转过程中受让双方的权益保障受阻等问题[5-6]。因此,积极探索宅基地流转问题,对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和提升农民经济福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对农民福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地流转、土地征用和收入差距等对农民福利的影响。农地流转方面,毛加强等[7]研究认为,参与农地流转可显著提高农户的人均收入、市民化程度和养老保险需求等农民福利指标的平均净效应,这与魏玲等[8]的研究结论类似。土地征用方面,Wang等[9]运用倾向评分匹配(PSM)方法得出土地征用提高了家庭收入,但降低了个人幸福感;Peng等[10]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得出土地征用后农民的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健康状况和社会参与程度都在下降,而社会保障和住房条件则在上升;Li等[11]对浙江省被征地农民的福利水平进行评估和分析认为,农民整体福利水平有所提高,但被征地农民福利水平分配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差距方面,Christiaan等[12]认为,在美国收入差距对富裕阶层人群的个人福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贫穷阶层人群却没有显著影响;王宋涛[13]通过构建农民福利函数发现,收入差距对农民福利有负向影响。在农村宅基地流转对农民福利影响方面的研究还较为缺乏,本研究基于全国宅基地改革试验区义乌市3个乡(镇)142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宅基地流转对农民福利的影响机制,并提出宅基地流转政策推广和创新的对策建议。

1 数据来源、变量说明及模型设计

1.1 数据来源

义乌市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最先确立宅基地制度改革中的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制度基础,建立了义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1+7+9”的制度体系,改革的多项成果位列全国第一,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推进城乡融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因此,课题团队于2019年对浙江省义乌市进行实地调研,采用典型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在义乌市选取佛堂、北苑、江东共3个样本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选取2~3个村,每村随机选取10~20户农户,采用调查员与农户“一对一”问卷调查方式,共收集农户问卷150份,有效样本为142份,样本有效率为94.7%。调查内容主要包括2018年农户宅基地流转情况、家庭收入情况和家庭基本特征等。

1.2 变量选取和模型设计

1.2.1 变量选取

被解释变量。应用福利经济学认为,福利可用经济收入多少来测算[14-15]。本研究采用农户家庭收入指标来衡量宅基地流转对农民福利的影响情况,根据以往研究的指标选取和数据可得性,本文参见丁士军等[16-17]的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总收入,据此评价农民福利。

关键解释变量。研究选取“农户是否流转宅基地”来表示农户参与宅基地流转情况。同时,考虑到模型的稳健性,采用“宅基地流转面积比例”作为“农户是否流转宅基地”的替代变量来考察农村宅基地流转对农民福利的影响。

其余解释变量。考虑到其他因素也可能会影响农民福利,参见郑晓冬等[18]的研究方法,主要从户主个体特征角度选取变量,具体包括户主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是否担任过村干部;从家庭特征角度选取变量,参见毛加强等[7]的研究方法,选取家庭人口总数、农业劳动力占比、家庭宅基地面积和是否在城镇购买住房在模型中予以控制。对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

表1 变量说明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1.2.2 模型设计

本研究主要分析农村宅基地流转对农民福利的影响。由于被解释变量为“农户家庭总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5个因变量均为连续观测变量,因此,适合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模型的基本形式:

yi=β0+β1zi+∑βixi+εi。

式中,yi表示农民i的经济福利情况,zi表示农村宅基地流转即农户是否流转宅基地为关键解释变量,xi为影响农民福利的其余解释变量,主要包括农户家庭户主特征和家庭特征等,βi为回归系数,β0为常数项,εi为随机扰动项。

2 实证分析

2.1 农户宅基地流转与经济福利的交叉统计分析

通过实地调研(表2)可知,从农民收入结构来看,已流转农户的家庭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总收入均明显高于未流转农户,原因可能是宅基地流转后农民的就业方式、社会福利和生活保障等相比流转前均有所改善。从总体趋势上来看,农户家庭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总收入随着宅基地流转面积比例的增加而增多,说明可能农民对宅基地的依赖性逐渐降低,宅基地流转促使农户选择非农就业来增加家庭收入;而转移性收入在流转面积比例为0~20%时最小为2.97万元·a-1,在40%~60%时最大为4.30万元·a-1。由此可见,宅基地流转有助于农民福利的增加。

表2 农户宅基地流转与经济福利的交叉统计分析

2.2 农村宅基地流转与农民福利关系的实证分析

运用STATA 14.0软件进行变量类型和变量名称的回归分析,从表3中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来看,回归模型的F检验值的P值均为0.000,说明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都比较好,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表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估计结果

注:括号中为t值;***、**、*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表4同。

关键解释变量。由表3可知,农户是否流转宅基地对家庭年总收入和家庭财产性收入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1%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原因可能是宅基地流转后农民的生计方式发生改变,收入来源渠道增多,从而使农户家庭总收入增多;并且农户会以出租、入股和转让等方式将宅基地流转,从而获得经济收益,增加了农户家庭财产性收入。农户是否流转宅基地对家庭工资性收入有负向影响、对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家庭转移性收入有正向影响,但均不显著,原因可能是流转宅基地后获得的收入明显高于打工收入,且足以维持家庭生活;而农民作为“理性人”,会选择放弃收入较低的工作,因而农户家庭工资性收入会减少;而义乌市经济较发达,经商人数较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农户会将宅基地流转后获得的收入用于投资、经商和其他经营性活动,从而增加了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同时,宅基地流转后农户家庭收入增加,子女给父母的赡养费也会增多,从而使家庭转移性收入增加。但从义乌市相关部门了解到,义乌市为宅基地流转农户提供相应社会保障等政策较少,因此,宅基地流转对义乌市农户家庭转移性收入的影响不显著。

其余解释变量。户主性别对农户家庭转移性收入在5%水平上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说明农户为女性更可能把精力放在家庭劳务上,养老金、退休金和子女给的赡养费等转移性收入相对较男性更多。户主年龄对农户家庭转移性收入在1%水平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户主年龄越高,获得的养老金、离退休金和政府补助等相对较多。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家庭总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均在1%水平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其对经营性收入在1%水平上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可能是因为户主文化程度越高,其工作越稳定,从事经营性活动就越少,从而增加了家庭工资性收入和总收入,而经营性收入会相应减少。户主是否为村干部对家庭总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均在10%水平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经营性收入在1%水平上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原因可能是户主担任村干部工作稳定,家庭工资性收入和总收入就越高,而担任村干部较少会从事经营性活动,导致家庭经营性收入降低。家庭人口总数对农户家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分别在5%和1%水平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原因可能是家庭劳动力资源越充足,家庭则会将更多的劳动力配置在非农等经营性活动上,从而获得更多的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农业劳动力人数占比对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在5%水平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家庭中农业劳动力人数越多,从事农业经营性生产的人数越多,从而会使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加。家庭宅基地面积对农户家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在10%、1%和1%水平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农户家庭宅基地面积较多可能会通过部分流转、入股和出售等方式获得更多收入。是否在城镇购买住房对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在5%水平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原因可能是农户在城镇购买住房,就越可能从事投资和经商等经营性活动,从而增加了家庭经营性收入。

为了检验结果的稳健性,使用“农户宅基地流转面积比例”作为“农户是否流转宅基地”的替代变量,代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进行检验。表4表明,宅基地流转面积比例对家庭总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结果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与表3的结果一致,说明模型是具有稳健性的。

表4 模型稳健性检验结果

3 小结与建议

本研究基于浙江省义乌市宅基地流转改革试点的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宅基地流转对农民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宅基地流转会促进农户家庭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总收入的增加,但会使农户家庭工资性收入减少,同时,农户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和总收入会随着宅基地流转面积比例的增加而增多。总体来看,宅基地流转有助于农民福利的增加。从政策上给出3个方面的建议。(1)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的非农就业能力。根据实地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宅基地流转后农民文化程度对家庭总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政府应以城镇化进程为契机,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实现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使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促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2)加强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认知水平。借助新闻媒体、农民学校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宣传引导,强化农民对宅基地流转政策的认知与了解,保障农民知情、参与和谈判等权利能够得到真正实现,激励农民积极参与宅基地流转,从而提高农民福利。(3)加大农民就业支持力度,完善就业扶持政策。由于宅基地流转后,农民缺乏相关的文化基础和知识技能,又难以与城镇居民竞争非农就业机会,使农户家庭工资性收入减少,故而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在就业方面的资源和政策支持,利用多渠道改善农民宅基地流转后的就业环境。

猜你喜欢

义乌市转移性经营性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关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政府管控的思考
军工院所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提升建议
ADC直方图分析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晚期乳癌五大迷思与预防
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思考
义乌市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转移性收入在居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中的逆向调节机制
义乌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