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荠蜜梅和丁岙杨梅在临海的引种表现

2020-03-24尤建林蒋芯颜丽菊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露地栽培原产地单果

尤建林,蒋芯,颜丽菊

(临海市特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 临海 317000)

杨梅(MyricarubraSieb.et Zucc.)属杨梅目杨梅科常绿乔木或灌木,为我国特产果树[1],以浙江省栽培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产量最大[2]。临海市是浙江省内杨梅栽培面积最大的县之一,约占全省杨梅栽培面积的10%,其主栽品种东魁杨梅占全市杨梅栽培面积的83% 以上,造成杨梅上市期间产品单一、集中、采摘困难等问题。为调整临海市杨梅产业结构,在试验地引种早荠蜜梅和丁岙杨梅,通过观察其果实性状,探讨2个引种杨梅在临海市推广的可行性,以期为临海杨梅品种结构调整做些基础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地在临海市小芝镇溪下村浙江省杨梅种质资源库内,地理坐标121°38′S,28°89′N,平均海拔55 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7.1 ℃,全年积温5 370 ℃,无霜期241 d,为杨梅适栽区。园地为丘陵地貌,土种为泥砂土,pH 5.9,有机质含量33.8 g·kg-1,速效磷26.1 mg·kg-1,速效钾30 mg·kg-1,全氮2.17 g·kg-1[3]。坡向南偏西,坡度5°~10°。2009年,分别自宁波余姚、温州瓯海引入早荠蜜梅和丁岙杨梅2个杨梅品种。

1.2 方法

每个品种6株树,3株栽培于大棚,3株栽培于露地,种植规格4 m×4 m。杨梅生产按照常规方法管理。果实成熟期(6月)每树采集东西南北4个方向各10个果实,每年240个果实样本。样本采集自2016年开始,至2019年结束,4年共960个果实样本。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区域的果实性状

早荠蜜梅和丁岙杨梅品种在引种地临海和原产地的果实性状表现如表1所示。早荠蜜梅在试验地露地栽培果实平均单果重为8.40 g,略小于原产地的9.0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00%,低于原产地的12.38%~12.80;酸含量为1.21%,与产地相差不大;试验地早荠蜜梅成熟期为6月8—15日与原产地成熟期基本一致;果实表现为偏小,肉质偏少,风味甜酸,品质中等。丁岙杨梅在试验地露地栽培果实平均单果重为12.69 g,比原产地单果重的11.30 g略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81%,高于原产地的11.10%;酸含量为1.10%,明显高于原产地的0.83%;试验地丁岙杨梅成熟期为6月12—22日与原产地成熟期基本一致;果实表现为肉质柔软多汁,甜酸适口,风味浓,品质佳。

表1 早荠蜜梅和丁岙杨梅在试验地与原产地的果实性状表现

资料来源:产地数据主要来源于文献[4-8]。

注:试验地数据为2016—2019年4年数据的平均数;数据经过Excel、Spss等软件处理,早荠蜜梅的可溶性固形物和酸含量数据在不同的著作中有不同的表述。

2.2 不同品种的果实性状

在临海试种的杨梅果实性状,早荠蜜梅果实单果重小,仅为8.40 g,可食率低,为94.18%;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丁岙杨梅为12.81%,明显高于早荠蜜梅的11.00%;果实酸含量丁岙杨梅酸为1.10%,低于早荠蜜梅的1.21%;果实风味丁岙杨梅肉质柔软,甜酸适口,与早荠蜜梅相比,风味更佳;但果实成熟期,早荠蜜梅早于丁岙杨梅。

2.3 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果实性状

如表2所示,早荠蜜梅在大棚栽培下果实平均单果重为6.37 g,显著小于露地栽培果实的8.4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56%,略高于露地栽培的11.00%,两者差异不显著;酸含量为1.20%,与露地栽培无显著差异。丁岙杨梅大棚栽培果实单果重为11.51 g,略小于露地栽培的12.69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04%,略低于露地栽培的12.81%;酸含量为1.08%,略低于露地栽培的1.10%;2种栽培方式各项指标的差异均不显著。

表2 不同栽培模式下早荠蜜梅和丁岙杨梅果实性状的表现

注:同品种同列数据后无相同大、小写英文字母者,分别表示组间差异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水平。

3 小结与讨论

早荠蜜梅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慈溪市杨梅研究所从实生荸荠种杨梅中选出的早熟品种,该品种表现为结果期较早,抗逆性强,品质优良。丁岙杨梅原产于温州瓯海、龙湾,是我国杨梅四大良种之一。本试验将这 2 个品种引种到临海进行试种,比较不同栽培模式下的综合表现,结果表明,丁岙杨梅在试验地临海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风味等果实性状综合表现较好,较适应临海地区栽培,可适当引种栽培;早荠蜜梅虽然果实较小,品质中,但果实成熟期早,具有一定市场空间。

大棚栽培与露地栽培的差异分析表明,丁岙杨梅的果实性状受栽培模式的影响较小,大棚栽培对早荠蜜梅果实大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试验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差异分析结果与诸葛松良等[9]研究表明大棚网室栽培的丁岙杨梅可溶性固形物要高于露地栽培的结果有所差异,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露地栽培原产地单果
金艳猕猴桃疏花疏果技术研究
栽培西瓜单果重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三个李子品种叶片差异及与单果重相关性分析
无纺布在露地栽培克瑞森葡萄上应用技术及作用
青海启动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
露地荠菜有机栽培技术
张掖市无公害露地西瓜高产栽培技术
天津企业享受原产地证书关税减免1.1亿美元
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