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

2020-03-24李猛李艳朋肖琦赵雷兵李秀钰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扬花病指锈病

李猛,李艳朋,肖琦,赵雷兵,李秀钰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东辛分公司农业中心,江苏 连云港 222248)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流行性病害,每年给小麦生产造成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小麦赤霉病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可以产生多种毒素,严重危害人畜健康[1-2]。在防治赤霉病过程中,由于多菌灵的常年使用,导致赤霉病抗药性严重上升,为了筛选合适的药剂,延缓赤霉病菌抗药性,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依据,特开展了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小区试验安排在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东辛分公司西洋生产区22大队9号地(34°34′02″N,119°21′27″E)试验田进行,土壤类型为重黏土,土壤肥力均匀一致。前茬作物为水稻,供试小麦品种为淮麦33。采用复式播种机播种,播种时间为2018年11月1日,播种量为450 kg·hm-2。

肥料施用情况。基施肥为尿素225 kg·hm-2+磷二铵225 kg·hm-2、返青肥尿素150 kg·hm-2、拔节肥尿素225 kg·hm-2和倒二叶肥尿素112.5 kg·hm-2。2019年5月上旬空气平均相对湿度为50.8%,平均温度为10.6~24.1 ℃;5月1—15日,赤霉病防治期间仅降雨1次,即5月13日降雨9.1 mm。由于抽穗扬花期间阴雨天气较少,相对湿度较低,子囊孢子释放、萌发条件不适宜,因此,赤霉病总体发生较轻。

供试药剂: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先正达公司);75%丙硫菌唑干悬浮剂(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30%丙硫菌唑油悬浮剂(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43%戊唑醇悬浮剂(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25%氰烯菌酯悬浮剂(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40%多菌灵悬浮剂(苏州遍净植保科技有限公司);80%多戊可湿性粉剂(南京惠宇农化有限公司);30%丙硫菌唑悬浮剂(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50%戊唑·百菌清悬浮剂(江苏邦盛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18个药剂处理。处理1~3分别为20%氟唑菌酰羟胺、75%丙硫菌唑干悬浮剂、30%丙硫菌唑油悬浮剂,用量分别为900、300、750 mL·hm-2,均为扬花初期防治1次;处理4为900 mL·hm-2的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于扬花盛期施1次;处理5~7为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处理,用量分别为750、900、1 050 mL·hm-2;处理8为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600 mL·hm-2+43%戊唑醇悬浮剂300 mL·hm-2;处理9为30%丙硫菌唑油悬浮剂750 mL·hm-2;处理10为75%丙硫菌唑干悬浮剂300 mL·hm-2;处理11为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750 mL·hm-2;处理12为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 mL·hm-2;处理13为40%多菌灵悬浮剂1 875 mL·hm-2;处理14为40%多菌灵悬浮剂1 875 mL·hm-2+43%戊唑醇悬浮剂300 mL·hm-2;处理15为80%多戊可湿性粉剂900 mL·hm-2;处理16为30%丙硫菌唑悬浮剂750 mL·hm-2;处理17为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900 mL·hm-2;处理18为50%戊唑·百菌清悬浮剂600 mL·hm-2;处理19为清水对照。处理5~19均于扬花初期、盛期各施1次。每处理试验面积20 m2,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

试验于2019年5月6日小麦扬花5%时第1次用药,5月11日齐穗期第2次用药。采用人工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农家园3WBD-20L)施药,用水量225 kg·hm-2,清水对照不施药,其他水肥管理、病虫防治与周围大田保持一致。

1.3 调查项目

赤霉病调查。记载试验田小麦抽穗、扬花进程;记录阴雨过程及赤霉病发病进程;在发病最明显时调查1次病穗率和病指,并计算防效。小麦赤霉病发病程度偏轻时,记录整个小区内病穗数量,并对每个病穗分级。赤霉病病情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病粒数占全部穗粒数的1/4以下;3级,病粒数占全部穗粒数的1/4~1/2;5级,病粒数占全部穗粒数的1/2~3/4;7级,病粒数占全部穗粒数的3/4以上。

锈病调查。在调查赤霉病的同时,调查锈病发生情况。每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株,每株调查顶部三长叶片(包括旗叶),记载病叶数,并分级,计算病叶率、病指及其防效。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25%;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75%;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6%以上。

1.4 数据处理

数据均由Excel 2007进行计算,利用DPS 7.0软件中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

在赤霉病稳定期(6月1日)调查结果表明,各处理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较低,因此,2019年小麦赤霉病整体轻发生。由表1可知,20%氟唑菌酰羟胺750 mL·hm-2悬浮剂处理的病穗率防效最好,达79.3%,其病指防效为78.2%,位列第三。其次为30%丙硫菌唑油悬浮剂,病穗率防效达74.8%,病指防效为78.4%,位列第二。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43%戊唑醇悬浮剂的病穗率防效为73.9%,位列第三,其病指防效达82.1%,位列第一。20%氟唑菌酰羟胺900 mL·hm-2、20%氟唑菌酰羟胺1 050 mL·hm-2、75%丙硫菌唑、40%丙硫·戊唑醇、25%氰烯菌酯、40%多菌灵+43%戊唑醇、50%戊唑·百菌清等处理对小麦赤霉病防效亦表现较好,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均在60%以上。而20%氟唑菌酰羟胺、75%丙硫菌唑、30%丙硫菌唑对小麦赤霉病效果均表现较差,表明扬花初期喷施1次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较差。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仅处理2与5间病穗率防效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2与8间病指防效存在显著差异。

表1 药后20 d各处理对小麦赤霉病和锈病的防效

注:同列数据后无相同小写、大写字母分别表示在0.05、0.01水平差异显著。

2.2 对小麦锈病的兼治效果

小麦锈病调查结果(表1)表明,30%丙硫菌唑对小麦锈病防效最好,病叶率防效达96.9%,病指防效达98.8%;其次为80%多戊,病叶率防效为96.5%,病指防效为98.3%;其他丙硫菌唑处理以及带有戊唑醇的复配剂处理对小麦锈病防效均表现较好;而20%氟唑菌酰羟胺、25%氰烯菌酯、40%多菌灵等单剂对小麦锈病防效较差。方差分析表明,除50%戊唑·百菌清处理外,其他丙硫菌唑以及带有戊唑醇的复配剂处理对小麦病叶率的防效与20%氟唑菌酰羟胺、25%氰烯菌酯、40%多菌灵3个处理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丙硫菌唑、戊唑醇对小麦锈病防效较好。

3 小结与讨论

近年来,浙江省小麦赤霉病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主要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大量秸秆还田,多菌灵等农药的常年使用,导致赤霉病菌菌源不断积累,抗药性不断上升,从而加重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3-4]。通过试验发现,20%氟唑菌酰羟胺、30%丙硫菌唑、20%氟唑菌酰羟胺+43%戊唑醇、75%丙硫菌唑、40%丙硫·戊唑醇等药剂在小麦扬花初期、扬花盛期各喷施1次,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病指防效和病穗率防效均在65%以上。其中,20%氟唑菌酰羟胺750 mL·hm-2处理的病穗率最低,对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指防效均表现较佳,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同时发现,在防治赤霉病的同时,带有丙硫菌唑、戊唑醇的处理对锈病的防治效果较好,而20%氟唑菌酰羟胺、25%氰烯菌酯、40%多菌灵等药剂单用对小麦锈病防效较差。由于浙江省2019年小麦赤霉病整体发生较轻,因此,本试验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还需经过大发生年份验证。

猜你喜欢

扬花病指锈病
玉米黄锈病现状和青贮调制措施
2021年稻瘟病防控药剂有效性监测试验报告
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研究
桃花雪
试论天山东部云杉锈病及防治措施
新疆梨锈病发生及流行规律
玉米锈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广州地区鲜食玉米南方锈病发生及其综合防治
空心病
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