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贝母病虫害发生及农药使用现状调查

2020-03-24刘玉红陈淑淑孙彩霞宗侃侃赵学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磐安县浙贝母缙云县

刘玉红,陈淑淑,孙彩霞*,宗侃侃,赵学平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2.磐安县中药材研究所,浙江 磐安 322300)

浙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著名的中药材“浙八味”之一,以鳞茎入药,具有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等功效[1]。浙江省作为全国浙贝母的主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90%以上,主要种植区包括宁波市鄞州区、磐安县、缙云县等地[2]。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连作,浙贝母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盲目和过度使用农药可能会造成产品药物残留过高,从而对浙贝母的质量安全造成隐患[3-4]。基于此,通过对浙江省浙贝母的主要种植区病虫害的发生和农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为科学种植浙贝母、保障浙贝母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1 浙贝母农药使用情况调查

2017—2019年的3—5月在浙贝母的采收季节对浙贝母种植户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地点为浙江省浙贝母的主产区,包括磐安县、东阳市、舟山市定海区、缙云县、宁波市章水区等地区,每个地区调查十余户农户,随机抽样,调查浙贝母主要的病虫害、农药品种、使用频率、防治效果及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和存在问题的原因。

2 结果与分析

2.1 浙江省浙贝母病虫草害及农药防治

在2017—2019年期间通过对浙江省磐安县、东阳市、缙云县、舟山市定海区、宁波市章水区当地的浙贝母种植户进行实地调研(表1)发现,浙江省浙贝母生产基本是以散户种植为主的生产方式,磐安县的种植面积最大。浙贝母的栽培方式多以露天栽培,小部分采用设施避雨栽培。浙贝母种源以自留种居多,也有种植户会选择异地买种。若农户自行留种,留种地块一般选择地势较高的沙壤土地,以避免台风造成涝灾。浙贝母病害有灰霉病、根腐病、黑斑病、炭疽病、立枯病、晚疫病、锈病、纹枯病和菌核病等,虫害有地鼠、地老虎、蜗牛、叶蝉、蛴螬等。目前使用的杀菌剂有多菌灵、托布津、百菌清、代森锌等,杀虫剂有辛硫磷、二嗪磷、联苯噻虫啉等,除草剂有草甘膦、乙草胺、草胺磷等。从病虫害发生情况来看,由于浙贝母生长从当年9月份种植至次年5月份采收,处于气温比较低的阶段,所以虫害不是特别严重。相对而言病害的发生比较普遍,其中灰霉病是目前浙贝母普遍发生的病害。灰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较难防治。清明前后,阴雨天气为灰霉病的发生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浙贝母生长过程中灰霉病的高发期。通过调研可以发现,浙贝母种植户用于防治灰霉病的农药种类繁多,嘧霉胺、百菌清、腐霉利、异菌脲、多菌灵及代森锰锌等农药最为常见。对于防治灰霉病普遍是5~7 d用药1次,遇雨天则在雨后第2天再追施1次,一般2~3种杀菌剂混合施用。黑斑病发生较少,发病会喷施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防治。地下害虫主要是地老虎和蛴螬,但发生较轻,一般在播种时喷洒敌百虫或辛硫磷,有农户会在4月份再防治1次,采用喷施敌百虫或氯氟氰菊酯;浙贝母田块附近会有地鼠出没,有经验的农户使用溴敌隆拌番薯、塞鼠洞的方法防治地鼠;4月有蚜虫,用吡虫啉防治。

表1 2017—2019年浙江省浙贝母病虫草害及农药防治调查

2.2 使用农药出现的主要问题

从表1可以看出,为了防治浙贝母病虫害的发生,磐安县、东阳市、缙云县、舟山市定海区、宁波市章水区等地的种植户使用的农药品种众多。目前农户选药主要根据农资商店的推荐和借鉴其他农户的经验,农药的使用也存在很多误区。用药时不仔细阅读农药标签,配药时多凭经验,主观认为浓度越大越好,喷药次数越多越好,忽视了施药的最佳时期。没有掌握好药剂的性质,即进行混合配制,混配后出现分层沉淀的现象,导致药效降低。因此,充分了解农药的特性,根据病虫害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适时适量的使用农药尤为重要。

2.3 浙贝母农药使用的建议

使用农药时首先应根据病虫害的类型确定防治对象,针对病虫害的发生期、发生程度选择适宜农药品种及剂型,适时适法施药,以此来提高药效,减少用药次数,达到最佳防治效果。根据浙江省浙贝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生产实际需要,提出主要病虫害防治用药建议(表2)。

值得注意的是,灰霉病是浙贝母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调研发现,浙贝母种植户选药比较盲目。

表2 浙贝母主要病虫害防治用药建议

注:该清单每年都可能根据新的评估结果发布修改单;国家新禁用的农药自动从该清单中删除。

表2中推荐在发病初期喷雾使用异菌脲和啶酰菌胺。农药的交替使用及合理混配也是预防病虫害的有效方法。试验证明,在灰霉病未发生前或发生初期,配制合适浓度的异菌脲悬浮剂、唑醚·氟酰胺、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对浙贝母进行喷雾处理,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理想[5-7]。值得注意的是,发病较重的田块及雨水较多年份,根据病情发生情况酌情增加用药次数及合理轮流交替用药。张晓萌等[8]试验证明,使用杀菌剂在播前浸种,不仅可有效控制浙贝母真菌病害的发生,同时对浙贝母的各项经济性状基本无影响。因此,在对浙贝母病虫害防治,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施药期,往往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为了避免农药使用对浙贝母的品质造成安全隐患,浙贝母上不建议使用的农药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稻瘟灵、三唑酮、福美双、氯氟氰菊酯、二嗪磷、乐果、壮根灵等。

3 小结

浙贝母的在浙江省种植历史悠久,但调研中发现,种植户在防治浙贝母病虫害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浙贝母在我国属于小品种作物,目前登记的农药只有用于防治蛴螬的阿维·吡虫啉。只有科学种植浙贝母,合理使用农药,才能在保障浙贝母品质安全的同时,实现其效益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浙贝母的生产中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提出以下建议:优先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手段,合理使用化学防治;优先选用在同类作物上已有登记的农药种类;农药剂型宜选择环境友好的剂型。

猜你喜欢

磐安县浙贝母缙云县
磐安县玉山中心成人(社区)学校
生物炭对浙贝母产量和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浙贝母栽培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浙贝母栽培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磐安县盘山中心成人(社区)学校
——培训掠影
磐安县盘山中心成人(社区)学校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紫薇小学五(6)羲之中队
多角度探寻提高浙贝母产量的有效途径
创意农业和特色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以磐安县维新乡溪下路村为例
缙云县团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