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虫病原线虫与药剂组合对叶菜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效果

2020-03-24翟婧崔丽利王笑赵丽稳张斌许燎原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酰胺线虫病原

翟婧,崔丽利,王笑,赵丽稳,张斌,许燎原*

(1.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浙江 宁波 315012; 2.宁波市江北区农技推广服务总站,浙江 宁波 315021;3.浙江绿神天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1)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striolata(Fabricius)是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宁波市蔬菜上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其成虫主要食叶,被害叶面有密集的椭圆形小孔洞,降低了叶片光合作用,以菜苗受害最重。幼虫主要为害菜根,啃食根皮、须根,严重时可致植株萎蔫死亡[1-3],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目前黄曲条跳甲防治主要以喷施化学农药灭杀成虫或灌根防治幼虫为主,单一品种、高剂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不仅会增加黄曲条跳甲的抗药性,而且容易引起农药残留,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昆虫病原线虫是一种以昆虫为寄主的致病性线虫,其重点控制对象是生产中较难防治的黄曲条跳甲幼虫。昆虫病原线虫侵入黄曲条跳甲幼虫体内后可释放共生菌,共生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杀死害虫。该种生物防治手段操作简便,且对生态环境友好。为明确昆虫病原线虫与药剂组合对宁波地区叶菜黄曲条跳甲的田间防治效果,本研究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叶菜安全、精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在宁波江北区慈城镇三勤村绿荟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设施大棚内进行,大棚面积600 m2,种植作物为小白菜早熟5号。供试植株于2019年3月18日播种,前茬作物为小青菜。各小区植株长势基本相同,栽培及肥水管理等条件均匀一致。试验前未对棚内黄曲条跳甲进行防治。

1亿尾·袋-1昆虫病原线虫海绵制剂(绿保安®-ALL,浙江绿神天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倍内威,美国富美实公司),20%联苯·噻虫胺悬浮剂(优定,河北省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各处理分别于2019年3月25日、4月1日和4月8日用药,共施药3次。处理1,第1次用药为667 m2施昆虫病原线虫海绵制剂1亿尾·袋-1+10%溴氰虫酰胺26 mL,第2次用药为667 m2施昆虫病原线虫海绵制剂1亿尾·袋-1,第3次用药为667 m2施昆虫病原线虫海绵制剂1亿尾·袋-1+10%溴氰虫酰胺26 mL;处理2的3次用药均为667 m2施20%联苯·噻虫胺悬浮剂55 mL;处理3的3次均喷清水。每处理重复3次,共9个小区,每小区面积65 m2,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昆虫病原线虫海绵制剂使用时,将海绵浸泡在适量水中用力挤,洗至海绵发白制成母液,母液兑水30 L喷雾使用。试验采用3WBD-16A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每667 m2用水量30 L。昆虫病原线虫混用溴氰虫酰胺处理,使用喷雾器对植株叶片和土壤表面均匀喷雾,其他处理使用喷雾器对植株叶片均匀喷雾。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安全性调查。施药后观察各处理植株叶片是否有药斑、发黄、植株矮化或萎蔫等药害症状。

防效调查。第3次用药后7 d(4月15日)进行调查。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随机选取10株小白菜,按照分级标准记录最上面4张完全展开叶的受害程度,并计算叶片受害指数和防治效果。

叶片受害程度分级标准。0级,无被害状;1级,叶片上有零星被害状;3级,叶片上有1/3以下面积被害;5级,叶片上有1/3~1/2面积被害;7级,叶片上有1/2~2/3面积被害;9级,叶片上有2/3以上面积被害。

1.4 数据处理

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评价

施药后3、5和7 d田间观察可见,各处理小白菜植株均长势良好,无明显的药害症状发生,表明供试药剂对小白菜安全性较好。

2.2 不同处理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表1),第3次用药后7 d,处理1和2的叶片受害指数分别为0.04和0.06,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的0.86,但两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处理1和2防治黄曲条跳甲效果较理想,防效分别为94.6%和93.0%,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表1 昆虫病原线虫混用溴氰虫酰胺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效

注:同列数据后无相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处理间在0.01和0.05水平差异显著。

3 小结与讨论

在宁波市叶菜生产中,农户往往忽略对黄曲条跳甲地下幼虫的防治,而选用化学药剂对地上部分成虫进行喷洒防治,但成虫善于跳跃躲避药液,且其鞘质较厚不利于药液渗透,防效不理想。由于叶面喷施农药无法兼治土壤中幼虫,幼虫持续为害叶菜,加大了防控难度。为控制此虫为害,农户通常增加喷药次数和用药量,容易导致黄曲条跳甲抗药性增强。有研究表明,我国各地黄曲条跳甲已对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沙蚕毒素类等主要化学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在福州甚至出现了齐螨素、吡虫啉和苏云金杆菌等多种药剂对该虫防治无效的现象[4]。本试验中,昆虫病原线虫混用溴氰虫酰胺防治方案,从灭杀地上部分成虫和地下部分幼虫两个方面入手,从而在整体上降低虫口基数,以控制黄曲条跳甲种群。该防治方案每667 m2化学药剂折纯用量仅为5.2 g,较农户常规药剂防治方案减少用量84.2%,且防效更优,连续防治3次防效达94.6%。相比目前生产中叶面喷雾防治黄曲条跳甲成虫,昆虫病原线虫混用溴氰虫酰胺防治方案融合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兼治了成虫和幼虫,实现了该虫的绿色防控,可在实际生产中进一步开展示范和应用。

猜你喜欢

酰胺线虫病原
夏季蔬菜换茬期线虫防治要注意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基于培养池阵列微流控芯片的单线虫并行分离条件考察
不同提取净化对水产品四种酰胺类农药残留的分离影响
我国松树体内线虫种类及其分布
双酰胺类杀虫剂Broflanilide
三氟咪啶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