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升级引发全球股市惊魂公募出海产品受挫或退守港股市场

2020-03-23张桔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港股A股基金

张桔

在新冠肺炎疫情恐慌效应影响下,近期全球资本市场出现较大幅度下跌,美股市场在短短两周内经历了四次熔断,道指短期最大跌幅逾万点;英法德等欧洲股市也在不到1个月内跌去七年的涨幅。在外围市场持续暴跌中,国内的公募基金也在体会着这种“活久见”。特别是对普遍从业年限较短的内地公募基金经理来说,此般场景或许此前只有在教科书中才出现过。

对此,汇安基金基金经理戴杰在致持有人的公开信中指出:“最近的市场震荡堪称载入史册,我们身处其中,每个人都在见证历史。”而至于这一特殊时期的投资思路,中庚基金首席投资官丘栋荣则表示,比较中美权益资产,美股的估值分位和周期位置相比中国A股显然更差,建议对美股保持观察和谨慎的基础上,适时提升对A股权益资产的配置进度。

大成明星QDII基金经理冉凌浩在书面回复《红周刊》记者采访时分析:“未来美国股票市场恢复的过程可能会非常波折。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美股市场阶段性企稳可能需要以下几个因素中之一来配合:1)疫情扩散放缓或者市场担忧得到消化;2)估值降至相对低位;3)政策的支持力度;4)最关键的是,关注疫情对企业盈利的影响幅度及时间。”

他进一步强调:“从历史经验来看,普通小型的经济衰退往往会造成美股30%多的下跌(当前标普500已经回撤30%),因此如果此次危机持续时间不长,未来的下跌空间有限。但是,如果疫情进一步恶化,并造成持续的严重经济衰退,则指数还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例如在2009年的金融海啸期间,标普500的市盈率也曾经有过低至13倍的时候。”

出海基金感受滔天巨浪 美国股市何时复苏未有定论

就公募基金而言,主要征战海外股市的产品就是QDII基金。Wind数据显示,293只QDII基金中,近一个月中净值出现下跌的高达281只,而跌幅在30%以上的也有46只。同时,在混合型基金的排行榜中,因投资区域涉及港股的沪港深基金也几乎“垄断”了倒数排行榜居前位次。在本次因疫情引发的全球股市巨幅震荡中,出海的公募基金产品着实感受到“切肤之痛”。

嘉实基金的基金经理张自力分析了本轮美股巨震的原因,“本次调整既非经济周期带来的熊市,也非结构性失衡带来的熊市,更多的是股市对于疫情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的提前反映,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叠加了油价暴跌的事件性冲击影响。站在当前时点,投资者在风险之外更多地应该关注巨震后的宏观系统性投资机会。历史数据来看,此类技术性熊市回到前期高点的时间周期一般为6~9个月。”

他进一步指出,最初的美股市场下行,主要来源于风险平价基金的减仓。风险平价基金是目前华尔街最为流行的对冲基金模式。野村证券跟踪的风险平价基金仓位显示,这些基金所有的股票持仓,在过去三周市场持续下行后,已经基本降至零。这类基金规模非常大,据2018年一份报告估计,仅在美国管理的总金额就高达1.5万亿美元,相比于资金体量而言,这些资金在统一策略下有较为一致的行为模式,所以“集体行为”的能力巨大,对市场的冲击较为集中。

“虽然今年2月份之前公布的美国宏观经济数据尚可,但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未来美国可能会出现短期的经济衰退。按高盛最新的预测,2020年4个季度的年化季环比增长率分别为0%、-5.0%、3%及4%,而2020年全年的GDP增长率为0.4%。疫情也造成了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大幅下降,并引发了长短期收益率明显倒挂的现象。美联储也对此做出了快速反映,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降至0-0.25%的水平,而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0.8%,因此,长短期收益率倒挂的现象得以消除。”冉凌浩补充强调。

无独有偶,丘栋荣也提醒投资者对美股不能盲目乐观,美联储此次降息叠加QE,反映了疫情可能对美国经济冲击超过预期,而美股的大幅下行更是加深了这种担忧。货币政策宽松对市场的影响要分阶段看,短期有一定程度的利好,但不应高估;中期有望修复经济预期,却也可能隐藏前期存在的问题。同时,参考历史上美股受到冲击后风险溢价的情况,当前释放程度不够,对投资者的补偿还不足。因此,对美股应保持观察和谨慎态度。

不过,中泰资管基金业务部总经理助理田瑀在一次粉丝交流会中指出,美股一周之内熔断三次,在美股的历史上都是没有的,类似波音,股价都下跌了70%左右,很多航空股都打了五折,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对疫情的悲观预期;同时可以预计在疫情控制之后,很多国家都可能会出台刺激经济复苏的相关政策,因此对于全球市场而言,目前股市不能说已经见底,但至少不能太悲观。

全球征战风险较大 出海产品或退守港股市场

《红周刊》记者了解到的信息显示,面对此轮海外市场的狂跌,目前内地公募基金部分主要负责海外投资的基金经理仍保持着相对冷静。

招商QDII基金经理白海峰指出,此次疫情对全球产业链有一定影响,但如果参照历史上其他大型疫情,这个影响将是短暂的、脉冲性的,对制造业、物流等行业的工期节奏和原料成本的价格影响可能比较明显,对全球产业链很难造成根本性的冲击。他同时指出,从基本面来看,美股过去十年长牛的趋势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A股市场已经部分消化了疫情带来的影响;港股的价值优势在估值回调后会更加突出。当欧美的疫情有转折之后,对全球的资产、对全球的经济都会有相应的利好作用。

同样看好港股的还有华夏大中华企业精选的QDII基金經理黄芳,她在本周一的一次线上活动中指出,当天香港市场的估值已经跌到了市净率以下,也就是说PB低于1,这是自1998年以来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但观察到最近南下的资金是在持续买入的,因为很多长期基本面非常好的公司进入了低位布局的时点,主要买的就是一些高股息、低估值的票,还有一些成长性比较好的内资股,接下来值得看好的行业包括科技、消费、医药等。

白海峰进一步解释了其看好港股的理由,港股由于和海外市场联动性更强,因此在此次调整当中下跌幅度相对A股更大,但港股的基本面主要仍是由人民币资产决定,长期还是跟A股的相关性更强,基于当前港股的低估值,总体上仍然看好港股,近期港股的大幅调整也为布局被错杀的优质公司提供了较好机会。

他强调,香港零售业、香港经济的巨大冲击带来的不确定性虽然为港股埋上了一层阴影,但受益于内地市场庞大腹地以及积极政策的支撑,港股短期或以震荡为主,继续下跌空间有限。我们预计,未来海外疫情仍将对港股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压制,但随着人民币汇率企稳,港股盈利预期或阶段性改善,资金流出压力将有所缓解,相比A股折价或趋于收敛。《红周刊》记者注意到,香港市场龙头公司腾讯控股近几日已经有了明显的止跌企稳的迹象。

A股体现较强韧性 避险价值凸显

在全球股市因疫情“黑天鹅”而遭遇深跌之时,A股市场也未能独善其身,近兩周也出现了一定程度地调整,部分品种的大幅回调某种程度上也与前期疯狂买入建仓的外资撤出有关,但总体来看,回撤幅度还是没有欧美股市剧烈。以上证指数为例,从周线来看,上一周指数回调4.85%,本周指数回调约在5%~5.5%区间内。

对于A股市场,招商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姚爽就指出,短期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在外需的层面;第二个层面,短期投资者回避风险,卖出全球资产的过程当中,A股也会受到一定的卖压。其中,第二个风险已经暴露到了一定的程度。外需的影响则恐怕会持续一到两个季度,这需要决策者判断怎样通过内需的恢复或者说政策的托底从一定程度上对冲外需下滑带来的压力。但是从中期看,国内的基本面,相对海外市场的性价比,A股市场其实是有避风港效应的资产。

戴杰也指出,对国内来说,疫情防控可以说已经进入扫尾阶段,国内复工率提升较快,商场人流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增加。我们有理由相信后续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将出现回升,被压抑的需求将会回补。A股市场当前处于一个估值水平较低的点位,同时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效果显著,很多优质股票投资价值逐渐凸显,对应2021年(明年大概率经济恢复正常了)的市盈率已经非常便宜。

他进一步强调,虽然市场短期波动难以预测,但除非发生巨大的“黑天鹅”,目前还是应该坚定持有A股优质股票,这些公司强大的竞争力能够持续实现EPS的增长,同时在市场环境回复平稳之后,估值会修复到合理水平。中小创今年以来的行情偏主题,因为国内流动性过于充裕导致的博弈成分居多,虽然无法预测炒作何时散场,但应该已经接近尾声。后面的行情,是需要仔细地甄别真正的科技股。

丘栋荣则分析称,在A股全市场3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目前仍能挖掘出大量高性价比的股票。这些股票具备的特征:低风险、高成长、低估值、高预期回报,更多来自过去几年上市次新股、小盘股、民营企业,主要集中于医药、科技、广义的制造业等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这些公司过去几年面临融资、税费等政策压力。

猜你喜欢

港股A股基金
港股通一周成交情况
1月A股市场月统计
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
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
一月A股龙虎榜
一月A股龙虎榜
2013年A股大股东增(减)持排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