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拉伸与加强中国经济韧性

2020-03-23毕夫

中关村 2020年3期
关键词:服务业新冠肺炎

毕夫

时下,与新冠肺炎疫情走向同样令公众普遍高度关注的,莫过于疫情过后的中国经济趋势。对此,央行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态,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乐观预测,肺炎疫情之后的中国经济在2020年将走出“V”型态势。

动态上将疫情分割为短期(一个季度之内)、中期(两个季度之内)与长期(全年四个季度)三个阶段可能更容易识别出其对国内经济的不同影响。疫情爆发与蔓延的激烈期自春节前后至2月中下旬持续一个月,该时段不仅旅游、餐饮、娱乐等线下消费基本停摆,而且商业零售收入锐减,全国交通运输发送旅客大幅下降,同时商品房成交急速跳水;初步估算,仅春节期间的10天,零售、餐饮和旅游市场直接损失超过1万亿元,同时客观数据显示全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下滑86.19%。另外,受到封城、封路以及延迟开工的影响,农产品销售、基建、工业生产制造等一、二产业均受到了严重影响。短期看,宏观经济肌体受到肺炎疫情的破坏性侵蚀确实不小。

但是,全国新增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在2月12日后已经连续处于逐日回落状态,疑似病例在2月8日后也出现不间断回落,而且二者回落的斜率越来越陡峭。不仅如此,新冠肺炎全国的治愈率目前已经提升到12%以上,表明疫情肆意性蔓延态势得到了有效控制。即便是如同专家所言“返城观察期”第二代感染者病症发生从而会出现一个新的上升拐点,但鉴于各个城市跟進的严格管控措施,疫情再度恶化性升级的概率非常之低。同时,即使接下来全国各地还会出现一些零星新增病例报告数据,但在二季度来临之前,疫情控制也能基本告捷。这一时期,第一、二产业由局部有序复工转向全面开工,生产经营活动转向正常,但餐饮娱乐、旅游住宿等消费端的启动存在一个心理上的观察期以及行为上的试探期,恢复到正常营业状态尚需时日。

综上可以肯定,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在短期,即今年第一季度国内GDP很可能沉降到5%以下,而从第二季度开始,经济增长会出现缓慢上爬以及第三季度与第四季度快速上升的趋势。因此,即便是第一季度GDP出现了不小的跌落,但全年(长期)经济增长受到的影响并没有17年前的SARS那样剧烈。乐观估计,2020年国内GDP增速逼近6.0%的胜算可能性很大。

经济受到疫情的冲击程度取决于对疫情的有效控制程度,这一结论显然已经为全民所认知。对此,除了公众已经看到了中国政府防控阻击疫情中的超强动员与资源调配力所彰显出来的显著效率外,我们还会发现,无论是已经确诊还是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其实二者主要集中在湖北尤其是武汉市,也就是说全国除湖北以外的其他各地生产经营活动受到疫情的影响其实相对有限,更多的只是阶段性而已。另外,大规模隔离防控措施主要集中在1-2月,而这一时期本身就是经济活动大幅减少阶段,同时,企业延迟复工期又发生在春节期间,考虑到往年基本建设与民营企业大面积正式开工也会在正月十五之后,因此,即便是今年因疫情复工延后了7-10天时间,对整体生产经营以及资金与要素的供求配置应当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鉴于一季度GDP占全年经济总量约20%的常规生态,尤其是1-2月在全年总产出中占比不大的客观事实,2020年整体经济增长受到疫情的扼制与冲击其实比较有限。

必须明确,疫情过后,许多行业还会出现加速赶跑的商业镜像,如生产制造“抢进度”,基建行业“抢工期”,房地产行业“抢销售”等,从而直接带动疫情过后几个季度经济增长的提速。而在所有抢跑阵营中,最值得期待则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抢安排”。除了智能、绿色制造以及5G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外,鉴于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国内医疗和物流方面的短板,疫情之后全国范围内有望展开大规模的医院床位和医疗设备投资建设,同时扩充与增强交通设施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初步估计,通过以上投资的“抢安排”,我国人口与医院床位有望达到世卫组织5‰的比例标准,物流成本将由15%降到国际通行的5%,同时投资所产生的新动能也会形成对消费因肺炎疫情而短期回落后的有效替代,从而支撑经济的平稳增长。

无疑,旅游、餐饮、娱乐等服务业经营常态的恢复要比基建、生产制造等二次产业步入正轨缓慢一些,但服务业却存在着一个补偿性消费和爆炸性消费特征,即心理负担一旦解除,人们会迅速重启原本因疫情压制和打断的消费计划,如踏上策划好了的旅游路线,增加品尝美食的频率,拥抱久别的电影院线以及走进大汗淋漓的健身场所等。关于这一点,我们除了从SARS之后的国内旅游消费结果得到求证外,也能从2016年巴西寨卡疫情之后旅游业的爆棚取得佐证。数据显示,寨卡疫情发生的次年,巴西吸引外国游客攀上660万人次的历史新高,打破该国因举办世界杯而创下的外国游客人次历史纪录。对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一个全国消费品零售年度总额超过41万亿元以及国内旅游超过60亿人次的中国来说,疫情结束后仅国内可以点燃的消费激情绝对不会亚于巴西,由此植入给经济增长的消费动能会叠加得更为丰满而强大。

必须强调的是,虽然已经占到GDP总量近60%的服务业是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但同时要看到服务业本身结构的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自身免疫力。与服务业线下场景因疫情而黯淡完全不同,生鲜电商、在线娱乐、在线教育、企业服务、在线医疗、外卖经济等却逆势全线飘红。除了《王者荣耀》在2020年除夕当天得了20亿元的破纪录流水外,还有近2亿人目前在钉钉平台开启了在家办公模式,同时有20多个省份的超过220个教育局加入到了钉钉和其他阿里系产品的“在家上课”计划,覆盖2万多所中小学、1200多万学生。另外,阿里健康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截至发稿前,在线义诊累计访问用户数超320万,医生数量超1600名,参加线上义诊的在线医生人均日接诊量超120单。不仅如此,微信小程序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小程序生鲜果蔬业态交易笔数增长149%,社区电商业态交易笔数增长322%,同时京东到家销售额同比增长470%。所有这些线上渠道的拓展,不仅让服务业遭受的疫情冲击损失降到了最低,同时也有效收窄与封闭了疫情对宏观经济的侵扰空间。

其实,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每一次重大的危机都是对商业模式广度创新、企业自我深度重塑与经济肌体升级再造的强力驱动。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小企业外贸业务全线受挫,马云创建了阿里巴巴并推出了服务中小企业的B2B线上业务;“非典”狂虐之下,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阵地孵化出了携带C2C强大服务功能的淘宝平台,刘强东也将中关村的实体店铺搬到了线上。如今新冠肺炎袭扰公众生活,更多的消费者将服务需求转移到线上,诉求比重越来越大,必然启示并牵引着企业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到线上空间。除了服务业之外,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也会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大大提速,智能工厂、熄灯工厂普及步伐日益加快,同时智能研发与设计、智能物流与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会竞相涌现,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将再次迎来爆发式增长。所有这些不仅彰显制造业的升级与服务业的优化,更标志着我国经济的增长韧性获得超强度淬炼与补给。也正是如此,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不会削弱中国经济行进的潜在动能,反而会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再次赋能。

猜你喜欢

服务业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冠疫苗怎么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认识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