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旋律编创》研究报告

2020-03-23曾丽萍张生周英

祖国 2020年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

曾丽萍 张生 周英

摘要: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清水河分校《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提升高段学生旋律创编能力的应用研究》课题,是成都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课题立项批准号为:cd2016—28.课题于2017年3月22日立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变革小学旋律编创教学方式,构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的进行,促进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高,培养了一批研究型教师,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旋律编创   教學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材的设计层级非常清晰,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会在编创中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节拍与节奏概念的混淆,时值线的错误运用,作品表达和实际情绪的背离,音区感知混乱等等。我们思考,如果能有效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进行旋律编创教学,切实提升其旋律编创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研究价值、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本课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对学生音乐旋律创编能力提升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二)课题研究实践意义:

1.对学生的实践意义

本课题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挑战这一难点,借力突破,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完成创编,感受“生活的音乐,音乐的生活”,并在创作、分享的过程中享受成功,体验快乐。

2.对教师的实践意义

在研究过程中将实现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生旋律创编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研究问题源于课堂教学实践,其操作性和实用性有助于一线教师教学运用。

3.对学校发展的实践意义

有助于丰富我校市级结题课题《川大附小西区活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成果,深化 “活水学堂”教学理念(教师活教、活导、活评;学生活学、活思、活用 )。

三、研究目的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进行旋律创编兴趣,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热爱音乐并乐于创作的品质。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小学高段学生音乐旋律创编的表现和评价方式。

(三)利用信息技术变革音乐课堂教学方式,形成提高学生旋律创编能力的有效策略。

四、研究过程

(研究周期为三年,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

(一)前期实验性研究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2月):调查问卷的完成,信息技术背景下研究课例的准备。

1.课题组成员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学习、交流。

2.先后集中学习了《如何做课题研究》等专著。

3.2017年12月,区音乐教研员到校进行课题研究课的指导。

(二)实施阶段(2018年1月—2019年9月):完成学案编制和课例展示。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举行研究课和研讨活动。

1.2018年1月,成功进行了武侯区音乐教师市级课题展示交流活动。

2.2018年4月,邀请市技术装备中心张主任,市信息技术教研员,武侯区技术装备中心阳主任等专家,对本课题进行了开题论证。专家组认为本课题具有理论的科学性、合理性,研究的价值性,实践的可操作性,具备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同意开题。会后,根据专家组意见,课题组对课题研究方案与计划,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随后,课题研究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3.以两个校区高段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就小学旋律编创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组织程序、教学实施原则等方面进行探索,构建小学旋律编创教学模式。

4.定期组织课题研讨课。课题组成员每人每期至少上1节研讨课。

5.先后三次邀请区音乐教研员来校指导课题研究。

6.2018年9月,课题组成员视频课例《欢乐少年—-编创与活动》入选成都市教师继续教育网课例,极具推广价值,获得一定的区域影响,这极大地鼓舞了课题组成员,推动了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

7.2018年12月,本课题参加成都市教育信息技术及教育装备研究“十三五” 规划课题中期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

(三)总结阶段(2019年9月—2020年3月):归纳资料,分析数据,对课题进行适度调试、补充、完善,形成研究报告。

1.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共撰写论文14篇,制作了与小学音教版教材相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20个。

2.2019年9月-12月,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系统地总结小学旋律编创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准备资料,作结题准备工作。

3.2020年3月。课题研究所有资料归类装订成册,提交专家组对本课题进行结题鉴定。

五、研究成果

(一)认识性成果

1.帮助老师转变教学观念

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克服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教育观念实现了向以培养学生旋律编创能力和塑造学生良好人格为中心转变。教学场所把课堂与课外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

2.帮助教师整合课程资源,有效指导教学

音乐编创软件的创新使用,与计算机整合创作音乐作品,都更好的帮助教师有效地关注课堂教学的审美功效,深入挖掘音乐作品的审美要素,引发师生共同参与到音乐学习的审美体验中来。

3.该研究有助于学生跨越识谱障碍

该研究能帮助学生记忆音乐主题,创造性的使用打谱软件创编解决部分孩子音准问题。而旋律创编评价软件的研发,将进一步帮助学生正确并熟练运用节拍、节奏、音高、情绪、音色等音乐要素进行旋律创编。

(二)操作性成果

1.利用信息技术系统建构高段“旋律创编”的内容和形式

第一学年:四.五年级学生能初步运用研发的音乐软件,根据音乐课本旋律创编要求进行创作。

第二学年:五、六年级学生能根据不同难度的创编要求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进行创编,还能共享旋律创编作品并评价。

2.逐步形成“旋律创编教学模式”的一般范式

以旋律创编为载体,我们逐步形成“审美体验——自主探究——创造表现” 的课堂教学模式。

3.建构旋律编创评价总结的一般范式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自评、互评合作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教师点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及探究成果,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培养音乐素养,提高旋律编创能力。

4.提升了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

三年来,撰写的论文有4篇在教学杂志上公开发表,另有8篇在市、区级论文评比上获奖。其中:《小学高段旋律编创教学的有效策略》等4篇论文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等4篇论文在市、区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5.提高了研究者的教学能力

三年來,课题组老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获国家级三等奖1次,市级奖4次,区级奖10次,校级奖12次;课题组老师承担区级公开课2次,校级10次。这极大地鼓舞了课题组成员,推动了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

6.培养了一批研究型骨干教师

课题组主要成员因教学业绩和科研成就突出多次受到表彰与奖励,课题组两位老师被评为“武侯区学科带头人”;一位老师被评为“成都市骨干教师”;课题组科研成就突出研究的课题连续几年被学校评为“优质资源奖”,课题组所在音乐教研组还被评为“武侯区优秀教研组”称号。

六、研究结论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高段音乐旋律编创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着重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全面提高的现代教学模式。

(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高段音乐旋律编创教学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音乐审美的全面提高。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高段音乐旋律编创教学有利于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培养了一批研究型骨干教师,推动了区域课题研究的开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崔蕾.音乐软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6,(02):120.

[2]魏洁.电脑音乐软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考试,2017,(18):99.

[3]李福华.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实施分层协作教学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3,(10):169.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清水河分校)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