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影”为媒塑造“丝路”城市形象

2020-03-23康玉茜侯乃宁张茜

戏剧之家 2020年7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城市形象影视

康玉茜 侯乃宁 张茜

【摘 要】“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主要对外交流的渠道,是通往友谊与财富、交流与共荣的桥梁。它对促进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表现“丝绸之路”主题的电视纪录片也成为世界了解“丝绸之路”、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丝绸之路》(1979)、《新丝绸之路》(2004)、《新丝绸之路》(2005)为例,本文着重分析纪录片中“丝路”沿线城市形象的呈现。学会在影视媒介中寻找城市形象推广的新窗口,打造丝路沿线城市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丝绸之路”;城市形象;影视;文化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7-0072-02

“丝绸之路”的概念最初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von Richthofen)于1877年提出。如今,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之间,和通过地中海及其沿岸地区连接欧洲和北非的交通线的总称。[1]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包容性的概念已延伸至今,并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早在1954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就拍摄了《敦煌壁画》,之后几十年间,随着人们对历史认知度的不断提高,日本、英国等也专门组织摄制组赶赴中国拍摄与“丝绸之路”相关的纪录片。目前,与“丝绸之路”题材相关的纪录片有数十部之多,许多国家都在拍摄相关题材的纪录片。在这些作品中,较为完整地记录“丝绸之路”的,当属1979年CCTV与NHK合拍的 《丝绸之路》、2004年NHK拍摄的《新丝绸之路》和2005年CCTV拍摄的《新丝绸之路》。

一、丝路起点,盛世长安

1979年CCTV与NHK共同制作的《丝绸之路》,让许多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了中国西部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这条世界著名的贸易通道。这部片子已然象征着当时中国纪录片创作的最高水准,当时在日本等国家激发了“中国热”这一现象。“25年过去了,遗址、文物以及当地的民族的生活状态,都发生了变化。即便是拍摄对象相同,对遗址的解读方式也会不同,25年里考古理论有很多新的发现。”在2004年和2005年,中国和日本分别制作了《新丝绸之路》纪录片。NHK将其愿景定位于关注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生活现状,以及当地的民俗文化整体的新面貌上;中央电视台更专注于发现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挖掘文化背后的故事。

从中国西安,经陕西、甘肃、新疆、中亚、西亚诸国的丝绸之路沿线分布的众多城市大多都是曾经丝路古道上的重镇或驿站,与丝绸之路渊源深厚,历史上曾经是古丝路文化的发祥地。[2]如今,这些城市依旧象征并传承着丝绸之路文化。西安是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可以获得太多头衔。上千年的历史,经过几代王朝的打造,才造就了西安如此重要的城市地位。早在两千年之前,西安(长安)便已经是东西方文化的聚集之处,古都长安既是丝路的起点也是丝路的终点,当时商人们通过到长安进行贸易的方式接触到了东方文化。

《丝绸之路》第一集就是从西安这座古城开始讲述的。镜头画面由近及远,从行驶在沙漠中的驼队开始描写,骆驼的驼铃叮叮作响,这也将东西方贸易紧密相联。影片中以航拍的方式呈现了西安市的整体风貌并进行讲解。之后对一些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进行展示,并采访代表性人物,使影片资料更具真实性。由于当时拍摄设备不够先进、完善,表现的画面也不够稳定。而二十几年后技术与设备都得到完善,人们选择重新纪录这段传奇历史。

《新丝绸之路》主要在叙事方面有所创新,选择了对丝绸之路上楼兰古城遗址以及和田、敦煌等不同文化特色的遗址进行深入挖掘。每个地点各自成章。《新丝绸之路》的拍摄,动用了三百多人,深入敦煌、楼兰、西安、喀什等地实地采访,并专门设立海外组,在八国近十个博物馆拍摄了大量珍贵镜头。片中讲述了西安丝绸之路的开端,各种文化和养分的融合。第十集《永远的长安》中以历史资料、大气的拍摄手法和逼真的三维动画为基础,尽可能重演了当年长安的盛世。熟悉而又新颖的画面内容也带给该纪录片很多的魅力。在技术上首次使用超高清设备,直升机、动力伞、航模飞行器等技术辅助,实现了与电脑CG技术的合成画面等,这些技术使该片效果更加真实,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体验。这种对于已经消逝在镜头前,陌生而又奇异的生活的还原,在2005年版本中成为一種特殊的屏幕造型手段。正是这种手段、语言、时空、思维的电视化过程,才突破了以往对过去时的压缩,从时空束缚中挣脱出来,向时空自由型转化,体现出更为广阔的视野,更为开放的思维。[3]

二、丝路画廊

“有人有过这样的比喻:如果把莫高窟的壁画、彩塑铺展开来,可以在沙漠之中布成一个长达二三十公里的大画廊。而这个画廊便承载着莫高窟的生命——敦煌的文化生命。如何更好地延续这个生命,不仅是那些正在莫高窟努力工作的人们的使命,它也将成为全人类一个共同的课题。”纪录片《新丝绸之路》中的解说词说道。由于其在文化和艺术的地位,敦煌使这座城市功能更加简单,城市形象极为生动。从每个大面块的细分,观众可以了解敦煌石窟、壁画和彩色雕塑在历史演变中的发展。它还从多个方面反映了历史事件、民间生活及宗教信仰等。敦煌莫高窟艺术集东西方文化于一身,不仅是中国人的文化宝藏,也是整个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4]因此,在1987年12月,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敦煌研究院正在采用各种措施,包括最现代化的技术以及对人们进行宣传、在高校组织学术讲座等方式来保护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而《新丝绸之路》第六集《敦煌生命》,讲述的是20世纪初,轰动了整个世界的历史事件——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这件事让斯坦因(英)、伯希和(法)、华尔纳(美)、奥登堡(俄)以及大谷光瑞探险队纷至沓来。从而使大量的敦煌文化艺术珍宝在世界各国流散,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悲伤的一页。该集主要的关注点是敦煌莫高窟科技人员采取的现代化文物保护措施。如《丝绸之路》第三集《敦煌》,主要以拍摄敦煌石窟里藏有的壁画及佛像雕塑为主。该集在展示一些壁画有残缺时,就地采访了当时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先生。得知当年一名历史学家因一时贪念,将壁画印于布上带回自己国家,现壁画中残缺的两尊菩萨肖像收藏于波士顿霍斯博物馆中。镜头拉近特写壁画被盗走的留白位置,再用电脑技术将其还原,随后还原部分又从画面中消失,这一镜头给观众留下无限遐想。与此同时,海外敦煌文物的流失,使敦煌研究走向世界,成就了许多世界著名的学术大师,而敦煌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人文科学研究的一种学术研究方向。

三、丝路:沉睡千年的旧梦

从玉门关、阳关往西的“楼兰道”,是早期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楼兰古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是丝绸之路西域段最重要的城镇。它维护并带动了东西方交通、文化、经济的交流,这也使得楼兰古城当时在丝绸之路上具有重要地位。

《丝绸之路》中讲到丝绸之路上的楼兰王国,正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枢纽,这一带以西的沙漠是中国核弹和氢弹的试验场,所以被列为高度机密地区。中央电视台版本的《新丝绸之路》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古代城镇和壁画等文物遗迹,主要关注的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状态。在人物展示方面,主要是对古代人物的刻画,如《生与死的楼兰》《一个人的龟兹》《探访黑水城》这三集都使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去构建古人的生活影像,再加上专家学者关于历史或文物的讲解。第一集《生与死的楼兰》是基于考古队对“小河公主”尸体的挖掘,真实再现了4000年前罗马人在罗布泊生活的场景。画面中出现一个女孩穿着像“小河公主”一样的羊毛斗篷,脚上穿着牛皮靴,背着用稻草编织的小篓。整个情境再现的过程更多倾向于带有抒情性的视觉想象。第一集主要围绕小河墓进行讲解,这一类的历史资料比较少,现存少量的黑白影像资料,两个版本都是围绕考古队挖掘遗址来阐述,以第三人称讲历史及采访的方式进行描述。

就《新丝绸之路》内容而言,这两部的拍摄并非像《丝绸之路》那样对沿线城市进行报道,而是分集挖掘不同城市遗址的故事。例如,来自罗布泊深处神秘的小河墓地、保存完好的楼兰美女干尸、对壁画的记忆以及对和田玉的探索,还有世界上唯一的释迦牟尼真骨舍利、黄金面具等大量珍贵的文物。这些都反映了穿越亚洲腹地的文明之路的历史,这些历史文化慢慢渗透到了全世界,同时揭开了古代东方和古代世界文明的一角。

四、结语

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文化融合是个大的趋势。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创新模式,这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引发各方的高度关注,同时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再一次引起高度关注。[5]电影和电视作为一种媒介,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过去的窗口,用特殊的角度和方式探索一座座輝煌城市背后的历史故事。它所述说的事实的真实性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它选择说出真相的方式,这才是重点。新的丝绸之路文化首先是在保护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承担着丝绸之路文化的复兴和创新的重任,最后必须采取多元文化共存的民族形象和高度凝聚的精神特质,形成“东方文化”,实现与国际社会的对话与交流。

参考文献:

[1]吴瑶.NHK“丝绸之路”系列纪录片叙事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1996.

[2]张语洋,周星.“一带一路”语境下“丝绸之路”电视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J].中国电视,2015.

[3]丛丽娜.从电视纪录片《新丝绸之路》看创作观念的变化[J].纪录片之旅,2006.

[4]徐晨.“丝绸之路”纪录片的创作趋向[J].民族艺林,2017.

[5]何茂春,张冀兵.学者: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中国的历史机遇、潜在挑战与应对策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城市形象影视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形象呈现
城市形象研究路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