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城市题材剧文化交流的历程与反思

2020-03-23李江月何世剑喻琴

戏剧之家 2020年7期
关键词:对外传播一带一路

李江月 何世剑 喻琴

【摘 要】在“一带一路”背景和消费文化语境下,国家形象也通过城市题材电视剧等大众媒体传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可供我国观众挑选的国外电视剧随之增加。城市题材剧呼唤精品。我们不仅要鼓励原创,加大对优秀作品的扶植力度,打造中国制造的城市题材剧精品,还要有“走出去”的大局观,将中国元素融入电视剧,处理好全球化和本土化关系。

【关键词】城市题材;对外传播;“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7-0051-03

大众媒体是各国受众互相了解的主渠道,人们从电视剧了解他人故事,以及某城市、地区、国家的风土人情,国家形象也通过媒体传播。电视剧的制作涉及到人力、资源、政策多方面的储备。城市题材电视剧毫无疑问是展示城市综合实力的舞台。《长安十二时辰》在2019年热播,城市题材剧又一次走进大众视野。

在影像叙事中,“城市”作为审美意象,所指涉的不仅是自然景观、地标建筑、城市空间等可见物质形态,它更多承载的是历史文脉、人文底蕴、社会形态与文化精神。城市元素是文本建构的特定场域,不应只是毫无分量的道具,而应参与叙事。

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例,城市不仅是故事的发生地和背景,更是人物行动的根基。电视剧《长》不仅展示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中的风土人情、自然风景,还塑造了一批生动活泼、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群像:刚愎自用的唐玄宗、低调隐忍的太子、心怀鬼胎的林右相、忠诚直率的大臣何监、年少气盛的李必、左右为难的名臣后人姚汝能,还有普通小吏如忧国忧民的科学家徐宾与蝇营狗苟的元载,以及退伍军人张小敬和身在底层的江湖儿女。虽然他们立场各不相同,但都为保卫这座城市而卷入一场殊死搏斗。《长》复原了长安在唐代盛世的浪漫奇观,将文学作品具象化、丰富化,情节紧凑、引人入胜,成为现象级城市题材剧佳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可供我国观众挑选的国外电视剧也随之增加。这些引进电视剧不乏城市题材剧,如《六人行》《欲望都市》等,给国内电视剧造成一定冲击,督促行业内部正视一些乱象:近年来我国电视剧交易是按集付款,随着大量热钱涌入影视剧市场,投资商为提前收回成本、支付高额明星片酬,往往会在质量上“偷工减料”,并随意添加剧情以拉长集数,导致一些作品注水严重。城市题材剧呼唤精品。很多城市题材剧实际上是受海外电视剧启发而拍摄,模仿痕迹比较严重,甚至有些电视剧从人物设置到剧情内容几乎和某同类剧一模一样。明显模仿美剧、节奏和剧情尚有不少瑕疵的《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正说明我国城市题材剧普遍创意平平、内容平庸,长期以来无法吸引观众,所以偶尔出现一部精品便引发收视热潮。

城市题材剧在我国具有广泛的观众基础和高收视潜力。如何加强城市题材剧的原创性,如何合理借鉴海外同类电视剧的优点,如何超越现有的海外优秀城市题材剧,走出自己的道路?这些都是电视剧创作者和研究者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美国城市题材剧:影响深远的城市题材源流

(一)家庭情景喜剧

《成长的烦恼》拍摄于1985年,是中国引进的第一部反映美国人日常家庭生活的连续剧。剧中,孩子们在父母呵护下,一路健康成长。多年后,《成长的烦恼》还让一部模仿之作爆红。无论是故事的结构,家庭成员的组成,乃至各自的性格,中国城市题材剧《家有儿女》几乎把《成长的烦恼》全盘复制。

显而易见,借鉴与模仿是城市题材剧较方便的制作途径,但如果一味地照搬国外同类作品可能会使我国城市题材剧的创作失去独创性和主体性,会阻碍其未来发展。受众在观看的时候难免将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影响了他们观看的主动性。创作者在借鉴美国优秀城市题材剧的过程中必然要进行本土化实践,使电视剧的语言、习俗、故事情节与中国文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相适应。因此,不能简单机械地挪用外来文化,不能直接套用同类美剧的剧情和叙事模式,以免让作品“水土不服”、显得不伦不类。

(二)消费时代的城市镜象

“美国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消费社会的国家”。①《欲望都市》是探讨现代女性在一线城市生存状态的佳作。茨威格写在小说《断头王后》里脍炙人口的名句——“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在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片中的女主角们辛苦赚钱就是为了买下心仪已久的奢侈品,该剧有句台词说:“爱情会逝去,鞋子永远都在!”信奉时尚至上的Carrie面对租住的公寓即将被收回时,感叹:“我买鞋曾花掉了4万块,如今却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美国城市题材剧历史悠久,内容多样,很大程度上启发了中国城市题材剧的发展和演变,给予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以我国城市题材剧《爱情公寓》为例,虽然该剧借鉴了美剧同类作品,但并不是生吞活剥、全盘接受的照搬,而是一种中国化的扬弃,显得接地气,受到了中国观众的欢迎。与其说是国產剧抄袭美剧,不如说是二者互为镜像,相似的都市生活体验引发了在不同国家、不同城市居住的人们的共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电视剧作品走出国门,也给了美国影视剧不少灵感,例如美国迪斯尼新片《花木兰》启用了在我国大陆深受观众欢迎的电视剧女演员刘亦菲,说明国际影视市场认可中国观众的审美眼光和欣赏需求。这样的文化交流值得探讨。

二、英国城市题材剧:再现历史与面向未来的哲学叙事

(一)《福尔摩斯探案集》:伦敦的“清明上河图“

该剧拍摄于1984年,将小说传神地复原到电视剧里,让观众能够看到一个原汁原味的维多利亚晚期的伦敦。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是一个神秘而生动的历史片段。巨额的财富,精明的官员,粗鄙的底层,狡猾的恶棍,迷乱的都市……混杂在一起,宛如一幅绚丽浮世绘。

纵观中外影视史,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的案例层出不穷,以福尔摩斯探案故事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在21世纪获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尤其伴随着影像时代的到来,经典不断被翻拍,剧本需求也不断增加,由于经典文本自身就具极大知名度与号召力,文学作品影视改编成为城市题材剧的重要创作方式。

(二)《神探夏洛克》: 将古典故事搬到21世纪繁华大都市

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系列小说不仅曾被数次搬上大银幕,也是城市题材剧宠儿。不同国家观众都可以通过电视荧幕了解英国的城市文化。同题材电视剧《神探夏洛克》则将故事背景从维多利亚时代、帝国鼎盛时期的老伦敦变成了新世纪的喧闹大都市。福尔摩斯不仅担任侦探更成为引领时尚的潮人。他和他的好友华生破获了各种离奇事件。这些案件看似独立其实互有关联,每解决一个案子,却又会出现新难题和无辜受害百姓,让观众目不暇接。

(三)《黑镜》:网络时代的黑色寓言

英美合拍的都市题材剧《黑镜》以极端黑色幽默讽刺和探讨了科技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该剧每集为独立故事,由不同演员扮演,具有不同故事背景,但几乎都围绕当今生活展开,让人担忧:如果我们不够聪明,人类的未来就是这样。在娱乐狂欢时代,电视剧除了大尺度展示各种奇观,使得“含蓄文化与暴露文化、美学文化与暴力文化、积极文化与颓废文化等在此汇聚”②外,更需《黑镜》这样的引發人类对自身命运思考的哲理之作。

《黑镜》让观众更了解人性和社会,即复杂人性与科技结合的时候,能推演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后果。在社交网络、公共领域出现的表演只是表面,人性之复杂更多是灵魂深处的欲望、黑暗、纠结以及各种癖好。现代文明社会的法律一直在探讨自由与平等的边界,也一直鼓励保护个人隐私,但互联网打破了这个秩序。《黑镜》促使人思考科技和伦理的关系,引申出丰富哲学内涵。

英国城市题材剧一般为高成本、大制作,不仅题材内容独特,善于从城市的悠久历史吸取营养,更因为剧中演员的精彩演技和主创人员在细节上的呈现,无论是台词、眼神、服饰、场景等等,都让人身临其境。这些电视剧在服装、道具方面,可谓精益求精,目的就是为了更为逼真地展现城市的历史面貌。

三、日本城市题材剧:精彩细腻的都市物语

(一)《血疑》与《东京爱情故事》:经典家庭伦理剧和偶像剧

《血疑》拍摄于1975年,引进于 1984年。这部电视剧家喻户晓、万人空巷,它的成功,无意中开创了充满苦情戏的都市家庭伦理剧时代。

《东京爱情故事》于1991年在日本播出,第二年就引进中国。剧情虽然讲述爱情与婚姻,可编剧处理得却相当简洁,清新隽永,主题曲《突然来临的爱情》风靡全国,引发追剧热潮。

(二)日本的城市题材剧与城市化

日本经明治维新后,国家实力迅速膨胀、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二战之后也恢复了工业基础,经济发达。虽然近年来中国取代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日城市化进程还是有一定差距。在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电视剧中的高楼大厦和现代化生活曾让中国观众耳目一新,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日城市化差距缩小,日本城市题材剧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万人空巷”的魅力。

近年来,日本城市题材剧以职场励志剧和青春偶像剧为主,如系列剧《交响情人梦》,也有思考社会问题的佳作,如《半泽直树》等,深受中国年轻观众的喜爱。这些日本城市题材剧模仿了美剧和英剧按季播出的模式,参考观众反应不断推出续集,用边拍边播的手法迎合大众、降低投资风险,收集反馈改进制作质量。

四、韩国、新加坡城市题材剧:闪亮的城市名片

(一)《来自星星的你》:多元化的城市外交

城市题材电视剧不仅展现城市化成果,还促进了不同族群的融合,是多元化城市外交的体现。“多元一体”是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的理论概念,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该概念强调了城市的开放性、主体性和社会合作性。传播学者提出了“可沟通城市”③概念,强调城市空间如何处理城市与乡村、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城市题材剧成为靓丽的外交名片,促进了国际交流。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都教授讲课的教室位于仁川大学松岛校区,该剧播出后,仁川迎来了大批游客。剧中男主角都教授精通不同领域,是青年偶像。该校区建成于2009年,校园内建筑简约大方,极具现代感,这部电视剧毫无疑问成了该大学的免费招生广告。

《来》不经意间成为韩国旅游宣传片,松岛国际新都市是人造岛屿上的商务区,环境整洁,大量影视作品在这里取景。该地还有大量配套设施,是欣欣向荣的新都市。剧中重要场景广域市立博物馆也成了游客的“打卡胜地”。

(二)《人在旅途》与《情丝万缕》:从都市童话到缠绵“双城记”

新加坡是名副其实的“弹丸之地”,但城市化几乎达到百分之百。《人在旅途》是新加坡1985年摄制的作品,《情丝万缕》由江苏电视台与新加坡电视机构联合拍摄,剧情感人,江南美景与缠绵爱情情景交融,蒸蒸日上的工业化进程和企业家的创业情怀也令人振奋。

韩国、新加坡的城市题材剧离不开中国观众,而中国电视剧,尤其是香港的城市题材剧在韩国、新加坡也很受欢迎。电视剧成为文化交流的纽带,维系了各地人们的感情,也宣传了该地的城市旅游和教育、文化产业,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五、结语:借他山之石 打造城市题材剧精品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某些创作者比较急功近利,没能在国际传播舞台上找到合适的视角和主题,一些作品虽已出口国外,但遭遇文化冲突与误读,反响平平,令人遗憾。在全世界都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的今天,与其钻研“宫斗剧”“玄幻剧”,不如扎实地做好具有跨文化交流功能的城市题材剧。

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城市题材剧有了新面貌、新发展,除了展示现代都市的作品,还有反映古代城市长安和汴梁的繁华景象的《长安十二时辰》《大明宫词》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其中,《长》剧借鉴美剧《24小时》,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股追剧热潮,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影视文学和中外电视剧精品可以互相启发。因此,我们不仅要鼓励原创,加大对优秀作品的扶植力度,打造中国制造的城市题材剧精品,还要有“走出去”的大局观,将中国元素融入电视剧,处理好全球化和本土化关系。

注释:

①季松,段进.空间的消费:消费文化视野下城市发展新图景[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9页.

②王长潇,刘瑞一.网络影像奇观的生成逻辑、类型建构与意义解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04):86-91.

③谢静.可沟通城市:网络社会的新城市主张[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22(07):16-24.

猜你喜欢

对外传播一带一路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