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文化的受众与其影响研究

2020-03-23庞嘉婧

艺术评鉴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化发展影响

庞嘉婧

摘要:中国书法深具内涵、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中华子女对于中国书法的传承和发展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书法受众群体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从达官贵族向大众化普。当今时代,书法的普及发展不仅增强了大众的文化自信,同时,书法这门艺术不断变化着自己独特的精神风貌和表现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其它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书法文化   书法受众   文化发展   影响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2-0020-03

一、书法受众群体的变化

(一)书法文化的发展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法是在漫长演变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独具特点的造型艺术。中国的文字始于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先是吸收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形象美,以简单地的象形图像为记号。而书法艺术从甲骨文开始,以点书、线条为主,加之人的主观意念,从而使文字的形象与人的表现能力融为一体表现出来。自夏、商、周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铭文刻字,到先秦时期统一六国后的小篆范本,以及程邈对于隶书的整理,是中国书法的良好开端。后经历朝历代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阶段后,书法大致上确定了五体的框架和基本格局,书法文化一直发展至今。

(二)书法的受众

书法文化之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人民,书法艺术由广大人民创造,符合广大人民的审美和要求。随着书法的发展,书法愈来愈成为只有达官贵族、上层阶级才能接触到和消遣的艺术,在书法历史的长河中,能够名垂千史的书家大多数为朝廷政客或达官显贵之人,下层之人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已无其他余力和金钱去陶冶文化,书法愈来愈脱离下层百姓、群众。以现今来看,这违背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文艺美学的思想,将人民大众丢弃,书法变成了只有少数人接触的艺术。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将崭新生活内容和时代气息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是当代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5]当今,只有以人民为中心,将书法从事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于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才有利于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书法艺术的受众群体遍及社会的各个阶层。目前,除了专业的书法从事者,中小学的书法教育逐渐向成熟发展,调查发现,社会成功人士也一直将书法作为陶冶情操的不二选择,剩余的广大人民对书法的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想要改善这个现状,需做人民的书法,做人民的艺术,扎根人民。要求书法作品在追求艺术性的同时也要有实用性。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创新书法作品的呈现方式,使书法更加贴近人民大众的生活,可以在海报、商标、纪念品、文创产品等诸多载体上加入书法元素,使书法潜移默化的影响大众,从而不断提高大众对于书法的兴趣和爱好。

二、书法产生的影响

(一)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具有复杂层次结构的心理构成物,是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等作出客观、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稳定性格特征。[6]著名学者刘云山指出,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理念的认同和发展的一种信心。[7]详细来说是指国家、民族,能够对自身文化内涵有清晰地认识,对自己的文化价值和理念能够认同和传承,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蓬勃发展具有坚定的信念。本文主要是以突出文化认同和坚定信念两方面来谈书法是促进文化自信的。十九大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说:“文化自信基于书法自信,书法应该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必修课。”[8]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根,中华文化的核心,所以,文化自信就是从书法自信开始,书法自信对文化自信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文化发展

1.对于绘画的影响

书法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其他艺术的发展,宋徽宗赵佶开启了把题画诗写在画面上的先河,后来有大量的画家开始在自己的画上题跋抒情、立志,书法与绘画的关系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北宋文人画注重“心”性,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提出“书画本来同”的理论,为了将诗、书、画、印完美的结合起来,画家们开始在绘画中应用书法,加入书法的用笔,“谢赫六法”几乎被“永字八法”所取代,画画也变成了写画,书法的融入对中国写意绘画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极大的推动了中国写意画的发展,使得绘画中写的意味加强,线条质感加强,技巧更加丰富,表现力和意蕴十足,使文人绘画创新了传统绘画的束缚。元代文人画、明清写意画的蓬勃发展,都得力于书法因素的加入。书法抽象线条的使用为绘画注入了新鲜血液。书法运用不同的线条质感和墨色变化强化了绘画语言的空灵性和情感表达。这是中国画异于西方画的重要因素,是中国画的文化生命的体现。

2.对于世界书法文化的发展

中国书法发展历史悠久,书法艺术精湛,闻名世界各国。东汉时期书法艺术便已相对成熟,此时书法五种基本的字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已经形成。早在汉唐时期各类书法及其作品就广泛传播于亚洲、欧洲等发达地区与发展地区的国家,并涌现出不少国外名人书法家,与此同时还影响着其他国家文字的发展。

前期日本文化的特征是“舶来”。可以断定的是在古代日本的书法史上,中国书法给日本书法带来了许多启示与影响,最前期甚至是“依附于中国书法的派生物”(《日本书法史》)。而早期日本未曾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为了文化的记录与流传,它必须有个外来文字给予它能够记录文化的载体,而在国家之间的交流中,汉字必然是打开日本文明起点大门的钥匙。日本书法研究家认为日本文明最早起点在纪元初,以公元57年汉光武帝赐予“奴”国国王“汉委奴国王印”为重要标志。汉朝中华文明处于强大状态,极富魅力的汉字文化受到日本朝野上端人士的崇拜,是以小国“奴”国臣服于汉朝为契机传入古代日本的。此时的日本文化处于低级状态,是直接送中国引进的“舶来文化”。例如被誉为日本书法的祖先——空海。延历时期曾入唐求法,期间学习王羲之的书法,技艺纯熟,有“日本的王羲之”之称。他在继承了唐朝的书法后,还将篆书、隶书引入了日本并创新了书法,为日本的书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古代世界各国受书法影响的书法家还有很多,中国文字、书法影响深远,运用广泛,至今仍可在其他国家如日本、越南、朝鲜等国家文字中寻找出我国汉字的身影。中国文化的历史之久、辐射地域之广、种类之多等等这些文化事实,为国人的文化自信奠定了基本的客观事实。

三、展望

书法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良好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担当,在现今重视书法发展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加大对书法的普及宣传和教育,让书法受众遍及社会的各个阶层,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我作为一名书法工作者,将继续致力于书法文化的宣传,在自身专业上积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夯实文化基础,提高书法创作能力,结合大众审美和所需,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会助力中小学书法教育,给予他们专业的书法指导,讲授书法理论知识,创新授课模式,激发学生们对于书法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让他们快乐的学习书法。在传承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更加深入的挖掘书法文化,与其他文化如设计、布艺、陶瓷、文创、电影等新媒体相结合,继承传统、破古出新,实现书法艺术宣传的最大化。

书法艺术是世界上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古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书法艺术具备了东方艺术的美,呈现出东方文化的优,是我们民族永远的自豪和骄傲,它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独特的艺术特征,但是,中国书法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的,它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他可以走向世界,与世界文化、现代文化接轨。

参考文献:

[1]陈振濂.书法教育学[M].杭州:二西汾印社,1992.

[2]赵旸.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到文化强国[D].海口:海南大学,2013年.

[3]朱喜坤.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J].红旗文稿,2016,(24).

[4]范俊威.浅议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教学[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07).

[5]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1.

[6]车丽萍.自信的概念、心理机制与功能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2).

[7]薛玉成.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其培養研究[J].南华大学,2014年.

[8]十九大代表孙晓云:文化让人有力量[DB/OL].新华网,2017-10-22.

猜你喜欢

文化发展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科技创新与人文繁荣如何“双赢”
唐宋交通发展对文化交流影响几何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文化发展与传承问题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