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的新载体

2020-03-23卜颖华

戏剧之家 2020年7期
关键词:音乐剧中华校园

卜颖华

【摘 要】校园音乐剧日渐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一员,成为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的新载体,承担着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重任。本文主要从剧本、表演、音乐与舞蹈和舞台美术设计四个方面,来挖掘、探索校园音乐剧与传统文化的创新结合方式。

【关键词】传统文化;校园音乐剧

中图分类号:J82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7-0012-02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精神标识。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传统文化需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要全方位融入教育的各环节,并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意见》还对高校的学科专业、校园文化、教师队伍指明了具体的建设方向。如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进校园等。而日渐成为高校校园文化重要一员的校园音乐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多元包容性,在高校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校园音乐剧是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的新载体

随着国内外音乐剧在中国文艺演出市场的日益繁荣,音乐剧(Musical Theater)这一相对新型的艺术样式也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线。媒体敏感捕捉到当今社会文化艺术的审美流向,制作了诸如《声入人心》这样的电视节目,从而进一步推动了音乐剧的发展。在高校,校园音乐剧更是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蓬勃发展起来。除了专业艺术院校不断创作和精心制作原创音乐剧之外,许多综合性大学比如复旦、南大都有学生音乐剧社团复排国内外经典剧目片段甚至原创一些小型音乐剧。音乐剧成为高校文化艺术传播的新载体,承担着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对这样一种新兴艺术形态,尤其在高校教育教学环境下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传统文化以校园音乐剧为媒介传承发展的内容

音乐剧是一门综合性剧场艺术,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舞台美术等形式,其通俗性、商业性、娱乐性和多样灵活性,更易让思维活跃、思想前卫的当代大学生所接纳和喜爱。但它毕竟是西方的舶来品,需有甄别、有取舍,尤其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并落实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这一重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的广义内涵

传统文化包含着哪些内容,在《意见》中早已明确规定: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中华人文精神。这是广义的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积淀的精神追求,它是校园音乐剧背后力透纸背的精神诉求。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只要是表达上述精神内容的音乐剧剧目,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的狭义内容

在维基百科中是这样对“传统文化”定义的:“传统指历史沿传而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①无疑,维基百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释是狭义的,但却为校园音乐剧与传统文化的创新结合提供了参考内容。传统文化是形而上的,它必然要通过各种具象的诸如诗、曲、画等,才能与校园音乐剧这个新型艺术样式所结合,而这种结合则大致体现在文本、音乐舞蹈、表演和舞台美术设计等方面。

(三)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音乐剧创新结合的手段

1.文学——剧本——内容题材

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作品形式是从先秦至清代末年的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涉猎的内容从王侯将相到寻常百姓、从历史人文到神鬼玄幻。一方面,中国本土音乐剧可以从《三国演义》《水浒传》《桃花扇》《红楼梦》《西厢记》等不胜枚举的写实的经典小说或者民间故事中寻找剧本素材,创作出《花木兰》《蝶》《西厢》《聂小倩和宁采臣》这种传统题材的音乐剧作品。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借鉴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猫》——把英国诗人“艾略特的诗歌作为戏剧发展的大纲,有点类似于将中国的汉赋改成了歌剧,类似于将人们耳熟能详的李白的诗歌谱上了新曲”②——非常规的音乐剧创作手法,应用在中国本土音乐剧的创作中。

2.表演——形式樣式

戏曲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在校园音乐剧的创作中融合戏曲元素,是通俗与高雅的结合,是当代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条好途径。如借鉴黄梅戏《女驸马》创作的原创音乐剧《长河》,融入了黄梅戏的声音、身段和表演方法;类似与戏曲结合的音乐剧,还有跟川剧结合的《辉映羌山》、跟豫剧结合的《人民的焦裕禄》、跟淮剧结合的《大吴老师》等。还有如上海民营剧团徐俊戏剧艺术中心原创的音乐剧《白蛇惊变》,集结了作曲房绍卿(美国)、词作梁芒、编舞Lene Bonde(丹麦)、音乐总监Michael Lavine(美国)、灯光设计萧丽河、舞美设计徐肖寰、造型设计范丛博、台词指导岳美缇、声乐指导王作欣等的中外艺术家团队,该剧号称融汇古今中外,甚至将武术、鼓乐、竹编、刺绣、银锻等十几类非遗元素都结合进去。且不论这些改革与创新究竟成功与否,且不论“戏曲音乐剧”这一概念是否正确,但都是中国艺术家们试图探索出一条中国本土音乐剧道路的重要实验。

高校校园音乐剧,完全可以借鉴这样的探索模式,吸收戏曲、曲艺等表演艺术的某些要素,融合进剧目的改编与创作中。因为校园音乐剧没有商业票房压力,是实验型、研究型的,所以更应该冲刺在改革创新的第一战线。而校园音乐剧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创新创编之过程,本身就已经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倡导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实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校校园音乐剧的编创排演,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3.音乐与舞蹈——戏剧性的核心表达

音乐剧的戏剧核心,除了文本之外,还有音乐和舞蹈。而音乐和舞蹈,正是音乐剧区别于歌剧、话剧等其他戏剧艺术最重要的部分。音乐是听觉艺术、是抽象的,它自有一套不同于文字语言的音乐语汇;而舞蹈是视觉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肢体动作的夸张与变形。在音乐剧的创作中,一向长于抒情的音乐和舞蹈,都必须要承担起戏剧的叙事功能,最终为“戏”本身服务。这是音乐剧创作中最难的要求,也是中国传统音乐舞蹈元素与校园音乐剧碰撞出火花的唯一准则。

一切从戏剧出发。只要是推进剧情、符合剧中人物的角色、身份、心理、行动的音乐和舞蹈,都可以被应用在音乐剧中,无论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唱法、民族民间舞蹈,还是戏曲唱腔、曲艺、武术和杂技,这种“符合”需要从文本中去寻觅、从人物中去探究。北大音乐剧研究中心主任周映辰在《中国音乐剧在艺术上的回归和自省──以中国原创音乐剧<大红灯笼>为例》一文中提到:“苏童的这部小说,叙述本身有着一种音乐的旋律,小说中的四个女人,出身不同,经历不同,因而心性与气质差异很大,这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复调音乐式的架构。小说中的三姨太,出身梨园,这一人物设定本身就具备着戏曲音乐元素。若反复阅读文本,对从苏童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汉语特有的音乐性柔美,想必会有一定的体会与品味,由此,该剧创作者们对选择怎样的音乐叙事有了初步的意识与设想,即西洋大小调与民族五声调式交融而成的叙事性音乐。”③可见,中国传统音乐与音乐剧的结合,不是一拍脑袋的事,音乐剧最根本的核心还是戏剧,形式上的拼贴只会削弱音乐剧的戏剧性,把它变成不伦不类的玩意儿。校园音乐剧的实验与创新,同样也不能流于形式的拼贴与嫁接、不能违背音乐剧的质的规定性。

4. 舞台美术——美学追求上

舞台美术包含灯光、布景、服装、道具和化妆等综合设计,是对除表演外各种造型元素的统称。“看百老汇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舞美特征,是从地下升起的烛台,从天顶垂下的吊灯,忽然绽放的绚烂烟花,全部在整个剧场空间里布局变化,给观众的感官是奇幻的、浓烈的、奔放的,犹如西部牛仔一样的美国情怀。而我们没被破坏过的美感,是疏影横斜的空灵,是暗香浮动的悠远,我们的民族审美气质和美国观众完全不同……舞美一定要回到传统意境的气化美感中去体悟,去发挥,去试验出人民群众久违的传统美感,又在这传统中发现富有现代流行元素的舞美惊喜”。④校园音乐剧的舞美创作与中华人文精神中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相融合,比如融入书法、中国山水画、工笔画等传统艺术,也可以研究古代的建筑和人物服饰等,这些对大学生来说更是美育中“润物细无声”的一环。

三、对国外经典音乐剧的包容并蓄,是传统文化与校园音乐剧创新结合的重要基础

音乐剧起源于西方,其质的规定性不能改变,否则就会变成别的艺术样式。中国音乐剧乃至校园音乐剧,必须要在学习与吸收西方优秀经典音乐剧剧目的基础上,去做创新和探索。目前已经有不少高等院校结合当地或自身高校的发展背景,成功地原创出一批音乐剧剧目来。譬如北京大学的《大钊先生》《元培校长》《曹雪芹》《大红灯笼》、上海音乐学院的《梦临汤显祖》《海上音》、浙江音乐学院的《梦·寻李叔同》等。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科技革命的迅速变革,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下,高校师生更要站在前沿与世界对话,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而轻松通俗的校园音乐剧与厚重积淀的传统文化相互创新结合,无疑是最好的高校文化育人模式。

注釋:

①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C%A0%E7%BB%9F

②周映辰.音乐剧中的故事[J].文艺争鸣,2006,5:P115.

③周映辰.中国音乐剧在艺术上的回归和自省──以中国原创音乐剧《大红灯笼》为例[J].扬子江评论,2015,第5期:P108.

④周英.物质写意信达雅,民族舞美云风水——音乐剧舞台美术的风格打造[J].音乐剧苑,2015,5:P55.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

[2]张涛.中国音乐剧本土化趋向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4.

猜你喜欢

音乐剧中华校园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