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放战争中的第二条战线研究

2020-03-23林童

祖国 2020年2期
关键词:国统区

摘要:解放战争时期,在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军事斗争之外,还自发出现了以学生运动为主的第二条战线。探讨第二条战线的产生原因及历史作用能够帮助我们从新的视角了解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胜利的多方面原因,认识到国统区人民运动所代表的第二条战线在解放战争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第二条战线   学生运动   国统区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抉择。面对蒋介石军队的进攻,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在军事斗争方面展开了坚决反击,同时还形成了由学生运动为先锋的整个国民党统治区的第二条战线。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这一时期人民运动的研究,了解其产生发展的原因和历史作用,总结这个时期人民运动的基本经验。

一、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共产党领导人非常重视国统区群众运动的开展,由时任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部长的周恩来亲自挂帅,选派了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深入国统区领导工作。制定了“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16字方针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先后领导了国统区学生反甄审斗争、昆明“一二一”运动、打破了国民党掀起的反苏反共的逆流。全面内战爆发后又领导了上海摊贩的斗争、组织领导上海职工开展“爱用国货,抵制美货”运动,引导民族资产阶级也加入反美反蒋的统一战线。1948年秋,在敌我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后,周恩来根据国内形势,又及时地为党中央起草了《蒋管区斗争要有清醒头脑和灵活策略》的指示,在指示中明确指出我党在国统区的目前工作夕不要“犯冒险主义的错误[1]。”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导致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是第二条战线形成的重要保障。

(二)國统区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1946年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宋子文称:1946年“遭逢数十年未有之饥懂,灾民达数千万”。经济学家赵人隽指出物价波动最根本的原因是内战。因为军费开支太大,使得经济不平衡就不得不增发纸币。以国民党南京市政府一九四七年南京市物价指数统计表公布的数据来看,其中国货价格指数12月较民国二十六年上涨104004倍,与十一月相比,上涨24.88%,又以粮食指数上涨39.91%为最速[2]。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导致军费开支庞大,财政赤字连年增长。为了弥补巨额的财政赤字,解决所遇到的经济危机,印刷钞票成为国民党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办法。1947年5月6日上海十万工人要求解冻生活指数,罢工半日,南京、上海各地都发生了抢米风潮,甚至中央大学教授也不得不为了填饱肚子而发愁。当时每位公办大学生每月2.4万元的经费只够吃两根半油条或两块豆腐,毫无营养可言,学生因吃不饱肚子而罢课要求增加副食费。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广大人民的生活无法再继续维持下去,他们被迫为了生存而斗争,逐渐形成了第二条战线。

(三)蒋介石军事进攻的不断失利

第二条战线的出现与正面战场的军事斗争息息相关。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凭借人数和装备上的优势本以为可以顺利取得战争的胜利。但是让他们出乎意料的是,仅在全面内战后的八个月,我军就消灭了国民党军队71万人,使国民党政府在军事上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和失败。同时在国统区就出现了人民运动斗争的高潮“红五月”,特别是5月20日发生南京的反饥饿、反内战游行。就在这场运动爆发四天前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的王牌74师在孟良崮被华东解放区全歼,战争结果震惊了国民党高层,也振奋了人心,给国统区的人民运动打了一针强心剂。

二、第二条战线的起点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1947年2月1日,周恩来在中央政治局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这就是第二战场,这是目前所知中共中央领导人关于第二条战线最早的论述。毛泽东于5月30日为新华社写的评论把国民党统治区日益高涨的人民运动表述为第二条战线,标志第二条战线这一说法得到了党内人士的认可。

有些学者将一二一运动当作第二条战线的起点,但本人认为此时全面内战还未爆发,不能将其称为第二条战线,只能将其当作第二条战线的酝酿时期。

本人赞同将抗暴运动作为第二条战线的起点,有以下几点理由:第一,1946年底的抗议美军暴行其规模要比一二一运动大的多。总计有50万学生参加了抗暴运动,还得到了广大华人华侨的支持,陈嘉庚领导新加坡华侨,发起10万人的签名支持学生运动,上海、北平等地的许多知名教授、学者也发表声明支持学生,谴责美军暴行,要求美军撤出中国。其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了美蒋。抗暴运动标志着国统区群众运动走向高潮,是第二条战线开始形成的一个标志。第二,抗暴运动发生在解放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此时军事战场的第一条战线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因此将其称作第二条战线的开端更加合理。

三、第二条战线的意义

探讨第二条战线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和了解第二条战线,弄清共产党为何能打败军事实力远胜自己的强大敌人。除了从政治上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打击外,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军事上牵制了敌人一部分兵力。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国民党军队大量有生力量被歼灭,其兵源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与此同时,后方的人民运动日趋高涨,迫使蒋介石政府不得不将一部分兵力留在后方,防范人民运动。据统计约在当时国民党正规军总兵力的十分之一,其中大部分是青年军和宪警。在上海为202师,北平为208师,重庆为203师[3]。以学生运动为先锋的人民运动牵制了国民党相当一部分兵力,让其不能将全部兵力投入前线,为缓解解放军的军事压力,能以优势兵力消灭部分敌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同样牵制了蒋介石一部分兵力,“一九四七年一月起,相继有十四个省,三百多个县的农民组织起来,以武力抗租、抗征、抗捐、反抓丁,惩办恶霸。其中尤其以抢米风潮最为猛烈,迫使蒋介石抽出三十万正规军进行`围剿”[4]。1949年4月21日,在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同时,在长江上游重庆,数千学生举行了“争温饱、反迫害”示威游行,和国民党军警宪特几万人进行斗争,牵制了国民党的有生力量,客观上配合了人民解放区的渡江战役。

第二,积蓄了革命力量,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干部。据统计,北平解放时,地下党员发展到三千多人,党的外围组织 “民联”、“民青”有会员五千多人。上海解放时,地下党员有9000多人[5]。1949年4月8日中共中央上海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前给上海党组织下发了“解放军渡江和我们的工作”指示:必须认真的来准备党内外各种干部,了解干部,掌握干部,培养群众领袖和各种新民主建设人才[6]。在党的培养下,这些经过革命洗礼的同志,成了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全国解放后,他们当中许多人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投身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在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科技研究等领域上发挥作用,有的还被选为各级党政的领导成员。

第三,配合解放軍入城作战和接管城市,维护地方秩序。帮助民众认识共产党,了解共产党的政策,监视特务战犯,协助解放军作向导及其他需要。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共产党适时调整了第二条战线的主要任务,提出:第二条战线的任务是里应外合配合解放军接管城市而不是组织城市暴动武装起义[7]。

第二条战线的斗争,有力的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作战。在解放战争的各个时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通过这条战线的历练,大批年轻的党员、积极分子成长起来,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奉献自己的青春,也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积聚力量,培养干部。

注释: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25册[M].2011第432页

[2]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硏部编著、盖军主编:《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八十年》,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

[3]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办公室编,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学生运动卷中册,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05,第24页

[4]陈冠任著:《蒋氏父子》,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第179页

[5]魏宏远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第五集,第262页

[6]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中共上海市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合编:《上海战役》,上海:学林出版社,1989年,第411页

[7]《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11页、第270页

(作者简介:林童,硕士研究生,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国统区
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中苏文化协会与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统区苏联形象的构建
抗战后期国统区的经济危机及其连锁反应*——基于国民党高层个人记述的观察
民国后期国统区选举诉讼程序研究
抗战后国统区地方新闻团体的运作及困境
抗战时期中共国统区组织发展研究
还原真实的国统区小说
——近二十年国统区小说研究述评
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人民武装发展的历史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