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途径

2020-03-23王玲平王薇崔阶萱

祖国 2020年2期
关键词:思政大学生教育

王玲平 王薇 崔阶萱

摘要:大学生思政教育承载引导社会主义人才政治素养的重任,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思想观带来多元化思想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了挑战。做好思政教育工作,要加强具体落实措施,探索如何高效实现目标的科学高效途径是大学生政治教育方向,高校思政教育失败往往被操作为一种形式,导致思政教育目标落实受阻。其原因是传统教育模式老旧,强调大学生发展脱离现实状况,要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政有效性,必须以党的政治教育方针为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做到有针对性的引导,对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   新时期

21世纪,时代发展特征是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思政教育目标是现代化建设人才素质要求的反映,其目的是培养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观。将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工作,坚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基础,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论述为高校思政教育理论实践研究树立了方向。新时期思政教育面对新情况,科学化发展深刻影响新时期思政教育,要求用与时俱进的理念引导大学生思政目标,增强大学生责任感,如何培养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思政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必须明确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大学生奋斗目标。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困境

做好思政教育工作要有效落实,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往往仅注重目标设定,对落实关注较少,赋予了思政教育工具化色彩。大学生思政教育实现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大学生价值认同危机,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缺少人文关怀,思政教育工作创新不足。

西方价值观对思政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积极的思想有助于大学生吸收先进的理念,消极的因素对思政教育造成不良的影响。少数大学生沉迷于感官物质享受,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传统灌输思政教育方式过于陈旧,导致大学生政治信念迷茫,放弃了应有的社会担当。市场机制健全带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全方位变化,使得文化多元化发展,对大学生价值认同造成很大的冲击。社会环境复杂化带来价值取向多元化,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困惑。公平正义等主流价值观被社会一些不合理现象冲击,导致大学生动摇核心价值观。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造成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目标信任危机[1]。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逐步走向成熟,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特点,竞争性能够促使大学生养成进取的价值观,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目前思政教育体系设置不够完善,隐含利益至上的消极因素被部分人奉为价值标尺,不少大学生受到不良影响。大学生拜金主义等问题突出,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理解缺乏长远性目标,导致政治认知直观化,部分学生为个人利益采取积极态度,政治参与过分偏重利益化,传统民族责任感逐渐淡化自我价值。很多学生考虑自身利益参与政治活动,对肩负的历史使命意识缺乏正确态度。

对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作出适应性的自我调整,思政教育科学化关系思政教育的成效,由于思政教育工作深度创新不足,一些教育工作者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往往概念化,未使教育内容活化,教育内容往往停留于考试范围内,将学生的成绩作为提升薪酬的手段,思政教育课程配置与相关专业分离。目前实行的大学生德育工作明显不足,对有关知识体系经过压缩后直接搬用,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突出问题是内容落后,思政教育紧密联系科技伦理教育相当缺乏,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传统思政教育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学校无法将社会热点事件作为教育切入点,教育内容设置应符合总体目标,根据教育目标确定适应时代发展的内容。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实现途径

(一)优化大学生主流政治意识

当代大学生主流政治意识应是核心价值观基础上构建思政价值体系,高校思政教育是为确保大学生思政主流意识正确,注入时代内涵,完善结构体系。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社会变革的特点,深刻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2]。

思政理论课为大学生树立理想提供基础,正确的理想源于科学理论的武器,正确应对各种社会思潮,有了崇高的理想才会有坚定的信念,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将理想教育渗透到学习生活中,让大学生深入社會实践,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教育。将思政教育资源渗透到民族精神,科技创新等领域中。建立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定期编写教学课程,鼓励学生了解社会,使公共政治所传授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意志,外化为习惯,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更好的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将个人利益融入社会利益,加强科学理论对个人理想信念的指导。

随着社会发展,多元化渗透到各领域,各种新的稳态应运而生,思政教育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面对复杂的环境,思政教育要适应多元化要求,思政教育理论具有客观性,必须对其进行不断健全,才能使思政教育内容适应时代,科学解答社会上新出现的问题。要结合大学生实际需求,开展多元化思政教育理论研究,多元化教育理论研究要结合政治,文化等新教育元素,融入其他各类教育形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特征结合,增强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及时唤醒大学生自身的文化自觉,使得思政教育紧随时代发展。

(二)提升思政教育人文性

思政教育如果偏离受教人群生活,无法融入大学生内心。发展回归生活的思政教育模式,才能吸引接受思政教育的主体,思政教育要解决大学生心理思想问题,应探索立足生活的思政教育途径,设计取材生活的教育内容,教会大学生适应生活,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应有计划科学组织实施,职业生涯教育有助于学生确立奋斗目标,使其勇于面对客观事实。目前高校未构建完善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首先要科学引导大学生确定职业目标,其次引导大学生自我剖析,客观认识自我,尽量促使学生深入实践,深入思考是否具有能力胜任,最后联合社会组织机构力量共建职业规划培训[3]。为学生思政教育搭建社会平台。

分层教育是更好适应大学生身心需求的总体要求,分层教育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可采取分主题,分年龄等形式,大学生思政教育目标应包含个人发展目标与社会生活目标,将思政教育总体目标根据学生不同划分层次,能够规律的符合教育目的的进行思政教育,以灵活的方式广泛引领大学生。展示对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尊重。构建大学生教育目标发展序列要遵循由浅入深的方式,思政教育目标应随大学生成长阶段变化改变,大学新生大部分处于学校生活适应阶段,其活动范围往往局限于班级寝室,针对大学新生特点,思政教育目标设定应强调基础性。大二学生活动出现分流,大四学生活动范围拓展到校外,大学生活动范围不断变化,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实现方式需要及时调整适应变化。

(三)增强思政教育体系创新

思政理论教育依托课程载体,将思政课程教学及实践等环节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强化教师思想理论修养,目前高校常规化显性教育效果较好,但对学生的隐形渗透方式需要加强,课程设置需要具有渗透性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让学生不会产生反感,可以按照教育活动的需要开设第二课堂,按照日常生活需要设计课程体系,注意课程设计必须土贴近搭设实际需求,推动其思想身心等方面全面发展。

网络时代决定思政教育格局发生变化。传统教育模式对学生知识能力培养起到奠定基础的作用,但没有网络教育模式激发大学生自发性的教育功效,结合网络教育手段有利于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高校可以通过建立门户网站向大学生开放思政教育资源,借助网络隐匿性使大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引导大学生自我提高,使得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统筹大学生成长需要,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主体地位。

三、结语

大学生思政教育要紧随时代要求,有效的教育目标实现途径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探索实现途径,明确内容方法,实现途径是立足于大学生生活设计具体方式,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必須围绕创新教育理念,重视个体需求,构建立足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唐亚南.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途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1):116-117.

[2]王庆男.新时期“Z世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01):174-175.

[3]林仁强,孙艺铭,张明星.新时期下大学生事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途径[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12):49-50.

(作者单位:[1]王玲平,王薇: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2]崔阶萱: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思政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