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2020-03-23樊鑫

祖国 2020年2期
关键词:入党党员理论

摘要: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鲜力量,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大学生党员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如何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形成长效机制,有力塑造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灵魂,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建立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教育   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鲜力量,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大学生党员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与教育事关社会、人民和国家的命运。新时代如何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形成长效机制,有力塑造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灵魂,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我国已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實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这个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抓大学生党员教育,就是抓决胜点,抓核心竞争力,对于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大学生党员作为党员队伍的新生力量,有其特殊的属性。他们知识层次较高,年纪较小,思维活跃,接收新鲜事物较快,但正处于理想信念塑造时期,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所以引导大学生党员端正入党动机,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为党员队伍输送优秀人才,才能从源头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有利于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许多新事物、新思潮,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尖锐化。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利用意识形态争夺战作为实现其国家利益的武器。因此,在新时代下,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应对严峻的外部挑战,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影响带动广大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我国在人才争夺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有利于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不仅承担着学术文化的传播使命,更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有利于夯实高校党建工作,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四)有利于大学生党员自身成长成才

国家有中国梦,每个人有自己的梦,处在人生最朝气蓬勃阶段的大学生同样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到“青年强则国家强”。他强调,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大学阶段是青年发展的最关键时期,也是成长的重要阶段[1]。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的领头羊,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不断汲取先进思想的养分,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有利于其坚定理想信念,克服种种磨难,真正实现自身成长成才。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国各高校都进入了稳定发展和快速提升时期,这离不开高校党建工作的有力保障。我们可喜地看到,高校大学生入党热情持续高涨,学生党员数量逐步增长,广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养不断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正在发挥。但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我们必须正视,并积极反思。

(一)党员培养过程中重发展前教育,轻发展后教育

大学生在校时间为四年,除去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的一年时间,党员发展后的教育时间很有限,甚至有的学生党员在入校第三年才发展入党,发展后受教育时间更少。部分学生党员存在入党后“一劳永逸”的想法,入党前积极表现,入党后不思进取。高校参与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部门和教师有限,主要靠基层党支部实施教育,而党支部对于大学生党员的全过程教育实施不够全面,从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到预备党员的入党介绍人,其作用只停留在填写培养考察意见和推荐入党意见上,在日常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并未真正发挥联系沟通的培养作用,加之党支部组织生活不够频繁,对大学生党员的考察和了解的方式有限,造成部分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党员在后期接受教育较少,出现思想懈怠,不能充分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甚至造成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广大青年入党的积极性。

(二)政治理论学习重灌输,轻实效性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教育人,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更为紧迫。特别是对于处于“三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科学的理论学习对于其成长成才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政治理论学习教育中,存在几方面问题,使得理论学习的实效性不足。一是学习方式单一,高校中对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教育以灌输式为主,理论性太强的内容,对于本身理论功底较差的大学生党员而言较难接受,在理论教育上缺乏互动交流和启发式教学。二是理论学习针对性不足,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只注重把党的理论成果灌输给大学生党员,没有把理论和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有效进行结合,忽视了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脱离了大学生实际的社会环境,使得理论教育犹如空中楼阁,可远观而不可拿来运用,使得大学生党员无法理解政治理论真正的现实意义。

(三)教育实践重形式,轻创新性

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基本上还是依托于基层党支部,党支部对党员教育的主动性不是很强,往往是应上级党委要求召开相应的党日活动或理论学习活动,各种会议流于形式,以上交会议记录作为考核支部生活的指标。此外,在社会实践教育方面,一般以短期活动为主,未形成长效机制,形式也比较单一,以志愿服务为主,创新性不够,以几次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来作为党员先锋行的考量标准,大学生党员未能在系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践行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党性锻炼。

三、新时代建立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的若干建议

(一)构建全过程复合型教育模式,持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大学生党员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大学生身心特点,遵循高校教育规律,构建全过程的整体性的系统性的复合教育体系。

1.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整体性队伍建设,形成有效合力

大学生党员教育不仅仅是党务部门和基层党支部的职责,在高校中,任何教师都应担负起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要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整体性队伍建设,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各部门、基层党委、党支部、辅导员、任课教师应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在大学生党员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上发挥育人作用。同时,可以发挥高年级优秀学生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让学生党员教育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形成高校上下师生齐心抓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合力。

2.强化大学生党员各个阶段过程性教育,做到全面覆盖

高校的教学模式更灵活,课余时间相对充足,校园民主氛围更加浓厚,大学生易接触到社会中各类思潮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党员教育应注重各个阶段的特点,分层分类地开展全过程性教育,形成长效机制,将入党启蒙、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及毕业生党员教育培训融合起来。具体来说,对于刚入校的大一新生,应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党团认知认同教育,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对于入党积极分子,要加强他们对党的政治理论、方针、政策、社会形势的学习,武装他们的头脑,为早日加入党组织而努力。对于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要进一步培养和考察,强化他们的党纪观念,提升政治素养。对正式党员,要通过组织活动和理论学习,持续提升他们的党性修养,增强他们身为学生党员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在毕业的关键环节上,要充分引导大学生党员发挥典型作用,树立自觉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就业观,真正将个人的梦想融入祖国的前途命运之中。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着力推进政治理论入耳入心

1.注重贴近实际,使大学生党员真学真懂真用政治理论

高校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同样,高校政治理论教育也要以学生为本,脱离学生实际的理论讲授是苍白无力的。我们所讲的、引导的要与大学生党员的所思所想所需相一致,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的教育才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在讲授政治理论过程中,要利用典型事例将基本理论形象化;要结合大学生党员生活学习的现实情况,把党的理论融入进去,在接地气上下功夫;要弄清大学生党员在实践中遇到的思想困惑,抓住大家普遍关注又迫切需要解答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运用政治理论帮助他们答疑解惑;要挖掘大学生中的优秀典型,“身边的榜样”远比“遥不可及的榜样”更具引导的作用,将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在贴近实际的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党员真学真懂真用政治理论,把教育要求落实到日常言行中、体现在具体生活、学习和工作上。

2.激发学习热情,使思想政治教育鲜活有力,润物无声

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灵活的互动式教育,激发大学生党员学习的热情。增加交流研讨、演讲、辩论、知识竞答等形式,营造“人人讲理论”的学习氛围。充分运用新型多媒体手段,将政治理论以PPT、图片、视频的形式进行呈现,让政治理论不再枯燥乏味,转化为直观的视觉教育。黨中央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反映我党历史、发展和优秀人物的纪录片、影片、著作,这些都应作为政治理论教育的教材。研究大学生信息传递特点,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技术,打造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学习平台,壮大网络舆论宣传力量,使政治理论教育润物无声,实现“时时刻刻讲学习,时时处处能学习”的新时代党建教育模式。

(三)拓展实践教育活动新阵地,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创新活动形式,提升大学生党员服务意识

创新设置多种活动平台,拓展大学生党员服务阵地,分配任务,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在实践中巩固理论教育成果。实施党员包班制度和寝室制度,促进大学生党员进社团、进学生会、进班级,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和帮扶监督作用,在各年级班级、寝室和各类学生组织中实现普通学生和学生党员的沟通联系,加强学风建设、文明养成教育相结合,强化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真正实现“有困难找党员”的效应,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作用[2],扩大大学生党员先进性辐射影响,使党的宗旨变得生动具体。鼓励大学生党员进社会,利用节假日和重大意义时间点,组织大学生党员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强化党员先锋意识。

2.利用红色资源,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希望他们多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利用红色资源作为党性教育基地,可以让大学生党员在红色文化和基因的熏陶下,感悟理论教育,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让大学生党员亲临实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和感悟民族精神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红色历史的挖掘和革命前辈的寻访,以报告会、文艺演出、编撰采访实录等形式进行继承和发扬,让大学生党员在时空交错中、在心灵震撼中反思,思想得到升华,丰富党性教育的内涵。

综上,在新时代下,高校应及时反思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教育模式,完善教育长效机制,使高校真正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参考文献:

[1]刘营,张勇.创新和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路径探索[J].科教导刊,2018,(20):89-91.

[2]原慧丽.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2018,(20):83-84.

(作者简介:樊鑫,硕士,山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讲师、团委书记;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猜你喜欢

入党党员理论
我是党员向我看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