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互动提升能源动力类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2020-03-23吴江李芳芹周敏何平

科技视界 2020年1期
关键词:师生互动专业课程人才培养

吴江 李芳芹 周敏 何平

摘 要 本文结合作者所在院校在能源动力类专业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探索活动,阐述师生互动,一二课堂融合、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多种方式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论述了师生互动在大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及整个本科教育中的地位,以及课内外融合等多种方式对学习氛围、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作用以及所取得的实效等等。师生互动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得到最大发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提出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对本科人才培养有一定推广价值。

关键词 师生互动;能源动力类;专业课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This paper combines the teaching reform activities of the autho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energy and power professional courses,expound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integration of classrooms,and the full use of teaching resourc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to carry ou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The status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 the independent study,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and whol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discussed,including the effects of various ways such as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lasses on the learning atmosphere,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the effectiveness achieved.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maximizes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and innovation,which cultivates students' ability to learn independently and to propose and solve scientific problems.This paper has certain promotion valu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Energy and power;Professional courses; Student cultivation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高等教育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流的人才,“万物得其本者生”。本科为本,本科在高等教育层级中承上启下,是培养一流人才最重要的基础,也是最能体现学校传统和特色的地方,“百事得其道者成”。高校育人虽由多重因素合力构成,但没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就没有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也就没有高等教育的现代化[1]。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征程中,高等教育实施主体的高等学校必须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枢纽。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该不断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创新能力和人才质量培养。

1 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

能源动力类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特性,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需要对行业发展具有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只有师生互动,才能学深学透,将来应用自如。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根据行业最新发展对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师生互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1 师生互动,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传授学科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目前在教学内容上依然存在“以本为本”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能源动力行业的发展,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复杂程度上不断提升,在教授基本理论的同时,将学科领域最新的成果和动态带入课堂。将基础理论与国际前沿的成果、研究热点相结合,深入浅出,给学生以启发大家产生求知乐趣。将科技前沿带入课堂,不但内容上新颖充实起来,同时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接收学科专业最新科技热点,搜集资料进行研究并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是培养国际视野、科创素养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同时,能源动力专业又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行业特点鲜明,需要学生了解行业企业最新的发展与技术需求,将这些带入课堂,将对学生尽快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思考行业企业的技术难题,激发查阅资料、深挖基础理论以解决的热情,是非常有益的[2]。这有利于克服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应用的现象。不断进行调整与更新课堂教学内容,使其紧密结合企业技术进步的实际,让学生尽快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增强适应未来岗位的能力,成为探索有效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新模式。

能源动力类专业本科教育还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引领能源动力行业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基础知识学深学透,并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

1.2 师生互动提升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授知识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参与感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能源动力类专业课程,我们尝试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不但有教师讲授,也有学生互动,采用研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鼓励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就国际前沿的研究热点进行专题研讨,在做充分准备后在课堂上进行研讨,这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将能源动力行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带入课堂,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组织研究团队等方式进行研究和探索,清晰地将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在课堂上表达出来。很多技术难题的解决过程是非常复杂的,需要长时间研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立了研究小组,申请国家和省部级的科创项目,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2 师生互动提升教学质量和科创能力

经过师生互动的能源动力类教学模式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得到提高,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新的想法,组建科创团队,结合学校学院组织的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等措施,教学质量、科创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2.1 科创能力提升,硕果累累

在引入科技前沿与行业技术难题到课堂后,学生积极性提高,努力查阅资料,形成方案,申报学校学院和国家及省部级科创项目的资助,进行行业调研、资料查询,乃至搭建实验台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目前,科创项目不断涌现,围绕能源动力行业的科技前沿、行业发展,延伸出很多节能减排方面的课题,解决发电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烟气组分测试与减排方法等,各种奇思妙想,有些还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这促进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并用以解决问题。

近几年,能源动力类学生每年在国家节能减排大赛、大学生挑战杯、陈嘉庚发明奖等重要竞赛项目中,屡获佳绩。获得包括国家节能减排大赛特等奖等在内的国家和上海市各类学术竞赛奖项近百项,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同时,在Applied Energy,Energy&Fuels,Fuel,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Journal of Catalysis,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等能源环保领域顶级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

2.2 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经过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能源动力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学习积极性提高,科创意识不断增强,在研究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加巩固,并善于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考试成绩上提升,论文与专利撰写上水平不断提高,组织团队进行技术攻关的能力以及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协调、合作能力在不断提升。

从考研进一步深造、就业工作上而言,在近年来考研人数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考研成功率保持良好势头,同时面试能力不断提升,无论研究生面试还是就业面试,这些得益于课堂师生互动的锻炼与提高。同时,就业单位也有同样的反馈,基础知识扎实,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较高,这些与在校期间的科创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是分不开的。

3 结语

在能源动力类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师生互动提升教学质量的探索,在学生学习积极性、科创能力提升方面都取得良好成效。将科技前沿、行业技术难题带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科创项目为抓手,开展资料调研、基础知识学习、方案形成,到实验及论文专利的转写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所形成的师生互动等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云儿.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突破口[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21):3.

[2]吳江,任建兴,潘耀芳,何平.基于培养模式改革的卓越工程师计划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30-31.

[3]吴江,徐爱杰,任建兴,吴懋亮.应用型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83-84.

猜你喜欢

师生互动专业课程人才培养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