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众音乐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的特色分析

2020-03-23王传历

声屏世界 2020年2期

王传历

摘要:《乐队的夏天》是一档以小众音乐为对象的综艺节目,但它仍然是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高效的广告营销体现了节目的商业性;作为一部充满欢笑和泪水的综艺节目,这是其娱乐性的体现;追赶真人秀流行大潮、自我复制模式的打造和又体现了节目的流行性。

关键词: 小众音乐综艺节目 《乐队的夏天》  特色分析

2019年,一档名为“乐队的夏天”的音乐综艺节目点燃了这个夏天。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其“豆瓣评分从7.4一路飙升到8.4分,近30天百度搜索指数日均值突破10万,并封顶微博综艺榜TOP1,相关话题累计阅读超220亿。”①

《乐队的夏天》的商业性

《乐队的夏天》是米未传媒继上档爆款节目《奇葩说》之后的一次全新探索,旨在挣脱内容公司“低端自我复制”的陷阱。商业化运作承载着公司的前途命运,广告收入是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节目维持生命力的基础。与传统的广播电视广告植入相比,网络综艺更加自由,投放人群更加精准。

植入自由。“目前,(网络综艺节目)植入式广告主要以主持人的声音植入、实物道具的植入、背景板或标角的植入、节目环节策划的情景植入等形式存在。”②这些植入形式在《乐队的夏天》中都存在,如马东对广告商的调侃,现场可以随意喝的饮料,舞台后面的荧光板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向观众输送了广告。

投放精准。据“猫眼专业版显示,《乐队的夏天》观众群中18-24岁的年轻受众占比仅为25%,25-35岁的职场人群成为主流受众,占比高达59%。值得一提的是,36岁以上受众接近10%。相比同类综艺,《乐队的夏天》已成功实现年龄破壁。”③《乐队的夏天》的主要赞助商分为饮料、汽车和手机三类。手机在现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快速消费品,应该说18-35岁人群是一个重要的客户群体,而汽车对于25-35岁的职场人群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消费品。

《乐队的夏天》的娱乐性

总体而言,《乐队的夏天》算是一部充满欢笑和泪水的综艺节目,这是其娱乐性的体现。为了提升节目档次,节目组在乐队和嘉宾的挑选方面花了大量心思,用竞演的表演方式和大落差淘汰制构成了残酷的赛制。

一、精心地安排人物。

首先,嘉宾挑选。虽然《乐队的夏天》采取了一种去精英化的评委设置方式,但这并不代表它准备放弃名人效应,毕竟这些乐队的知名度还不足以在当前已是一片红海的音乐真人秀里产生足够的影响力。正如张亚东在第四期所言:“因为资源的配置不公平,给乐队的机会太少了。每一个平台都是大明星、流量艺人,就非常俗,但是这是现实,大家就是要流量、流量、流量。”马东近些年凭借《奇葩说》成为网络综艺炙手可热的人物,他的加入事实上已经给节目带来了一定的观众。另外,节目组还邀请到了国内一些知名的音乐人,如张亚东、吴青峰、老狼、大张伟、高晓松、欧阳娜娜、乔杉等。最后,在整个赛事结束之后,节目组又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派对,并邀请到了李宇春、朴树、谭维维等众多流量艺人参与。不论是为《乐队的夏天》第二季造势,还是为Hot5乐队造势,算是为第一季赛事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其次,乐队安排。既然是音乐综艺节目,除了明星观摩团,参赛队员的素质也直接决定着节目的档次和收视率。在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节目组按照新老交替的原则从1000多支乐队中挑出了31支。乐队既有老牌的经典乐队,也有刚刚成立的新锐。另外,成员年龄横跨70、80、90三代,可谓老中青皆有。老牌乐队的参加自然能提高节目的影响力,但有新乐队的加入才能制造更多未知的情节,增加节目的好看性。

此外,虽然要新老交替,但总体实力还是要大体相当的,因为对于观众而言,旗鼓相当和以弱胜强的对抗赛往往更有吸引力。对于乐队而言,老牌乐队希望找到一个真正合适的平台,去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自己乐队的实力;年轻乐队则希望在一个公平的大舞台上挑战自己,挑战权威,为自己赢得筹码。

二、残酷的赛程设置。

首先,竞演表演形式。竞演是一种特殊的选秀方式,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它对选手有一定的门槛要求。即使是草根出身,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乐队的夏天》一开始的定位便是原创音乐节目,参赛选手除了按指定主题表演以外,都需要自己的作品。把实力大体相当的选手邀到一起,竞演能把选手在舞台上更多的不确定性表现出来,从而吸引观众。从节目最后产生的Hot5乐队来看,恰恰有兩支都是从淘汰选手中复活返场的,既很好地证明了大家实力大体相当,也较好诠释了竞演表演形式的魅力。

其次,不设安全区。节目采取了一种大众评审方式,它在维持比赛公平性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它最大限度地规避了专业评委“偏袒”老牌乐队的嫌疑。这31支乐队有很多乐队早已成名,并且有相当多的乐队在专业音乐公司包装下早已推出了自己的专辑。因此这个比赛对于那些已经成名的老乐队来说,是没有安全区的。比如第五期,痛仰乐队在第二场淘汰赛就惨遭淘汰,就其实力而言还是非常可惜的。面孔乐队在一次采访中曾提到当初接受邀请时有“怕晚节不保”这种顾虑,④其实道出了很多想来参加音乐真人秀的音乐人的真实心声。不设安全区既能让乐队更加投入表演,也能给观众制造更多的紧张感,从而使节目呈现更大的戏剧张力。

最后,大落差的赛制。既然是竞演,就存在淘汰。纵观整个赛程,节目组选择了残酷的大落差淘汰制。31支乐队去竞争最后的Hot5,第一场淘汰赛就是冲击16强,直接去掉了一半。甚至在第一场淘汰赛中,有些乐队在后期节目剪辑中连个露脸的机会都没有。第二场淘汰赛是16进8,又是对半砍掉。并且这两场淘汰赛在结尾的时候,又都采用了非常规的竞争模式。在复活赛中,网络投票排名前6的淘汰选手才能获得返场资格,去竞争1个复活名额,同样又是大落差。

《乐队的夏天》的流行性

在国内音乐类真人秀已经铺天盖地之时,《乐队的夏天》的诞生可以说也是在赶时髦。《乐队的夏天》在制作的过程中,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可以自我复制的模式。

追赶真人秀流行大潮。《乐队的夏天》是一档没有什么“新意”的节目,它既不是国内第一档音乐真人秀节目,也不是第一档以乐队文化切入的综艺节目,它只是资本进入综艺的又一次尝试,它的成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不得不说《乐队的夏天》是当前“网络综艺热”大潮中的一支,只是节目凭借着精良的制作获得了观众的肯定,这份成绩得益于节目组对其通俗性、商业性和娱乐性的精准拿捏。目前,关于真人秀的火热,各种意见都有。笔者始终认为,把小众音乐推向观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如果有人做,就值得尊敬。做得好,更值得我们去钦佩。

自我复制模式的打造。应该说所有综艺节目的根本目的都在于打造一个能够自我复制的模式,这是由其商业性决定的,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小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利润。据业内人士反映:“网络综艺节目一般而言第一季并不是赚钱的,只有发展到第二季、第三季才会赚钱。”

在文化软实力日渐成为国家与国家较量的重要力量时,各个国家都在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打造版权源。纵观当下中国如火如荼的真人秀,其实很多版权都是引自国外。如《我是歌手》引自韩国,《中国好声音》引自荷兰,连那四把椅子都是从荷兰空运过来的。也就是说,在我们习惯于国外综艺本土化的同时,中国还是非常缺乏拥有自己独立版权的综艺节目。

像米未传媒的上一个作品《奇葩说》,成為了语言类的一个现象级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作为该公司的一个新作品,第一季算是开了个好头。目前第二季的报名工作也正在进行,代表着这个节目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模型。未来我们还希望有更多的拥有自主版权的网络综艺节目诞生,来充实我国的网络文化。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注释:

①刘颖余:《〈乐队的夏天〉火了,乐队的春天会来吗?》,《工人日报》,2019/08/05。

②曾耀农,李萌萌:《论网络综艺节目中广告的植入技巧》,《未来传播》,2019(1)。

③猫眼专业版:《〈乐队的夏天〉观众年龄覆盖18至35岁,成功打破年龄次元壁》, http://ent.tom.com/201908/4397721887.html,2019/08/05。

④唐金燕:《乐队的夏天:当“摇滚”遇到“综艺”》,《中国经营报》,2019 /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