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沈阳对外宣传工作的新平台
——记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

2020-03-21高洋

侨园 2020年10期
关键词:战俘营陈列馆战俘

高洋

①2005年9月,前580号战俘哈罗德•卡特及家人重访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②2007年5月,前1066号战俘韦恩•米勒在曾经被关押的营房前停留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地坛街30-3号,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关押欧美盟军的战俘营,是中国二战文化的代表性展馆之一,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战俘营是二战时期日本在沈阳设立的专门关押太平洋战场盟军战俘的中心战俘营,后关押过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7个国家的2000余名战俘。在近三年的关押中,战俘们饱受死亡、疾病、饥饿、毒打的折磨,有240名战俘长眠于这座被称为“东方奥斯维辛”的战俘营中。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从特殊视角见证了中国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历史地位,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唯一反映二战期间日军关押盟军战俘历史的专题博物馆。

一、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落成

2003年,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一经发现,就被确定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并划定了具体的保护范围,同时成立了战俘营陈列馆筹备办,开始进行战俘营旧址抢救性保护及文物史料征集、陈列展览大纲撰写等工作。2005年,沈阳市有关部门对战俘营房、日军办公用房等保护建筑进行了腾迁和修缮。2007年,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建设项目获市发改委正式批复,同年列入市建委、发改委和财政局下发的城建投资计划。此后,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工程项目逐年推进。

自2008年以来,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宣传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这处沈阳新地标,战俘营陈列馆筹备办先后举办了“中国及太平洋抗战与战俘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了《中国及太平洋抗战与战俘问题研究》《战俘营史话》《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图集》等相关学术类、科普类图书。2010年6月,战俘营陈列馆筹备办联合《沈阳晚报》开辟了《无声之营》专栏连载;2013年4月,又与《沈阳日报》合作,出版8期相关介绍性文章;同年5月,同《华商晨报》联合出版《探秘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遗址陈列馆》系列文章。这些工作填补了以往盟军战俘营历史研究领域的空白,为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的建设及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舆论宣传。

2011年,战俘营旧址陈列馆新馆主体落成,其外部辅以浅灰色金属装饰板,并涂刷了防水清漆,使展馆整体给人以沉痛的凝重感和不屈的抗争感。与此同时,根据历史照片和战俘回忆,1号战俘营房和日军办公室的场景仿真复原工作也同步完成,利用硅胶塑像技术成功再现了70年前战俘营中的历史场景。2012年,在经过多次研讨、勘正后,展馆内部要展示的历史文物及相关史料全部落实,展馆的基本陈列《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史实陈列》布展工作顺利完成,形成了以史实陈列、战俘营房、原状陈列和专题展览多种形式综合运用的陈列体系,为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工程建设聚齐了最后一块拼图。

2013年5月18日,历经十载筹划、五年建设的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隆重开馆。俄罗斯驻沈阳总领事馆总领事白德福•谢尔盖、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副总领事罗杰以及相关专家学者、沈阳市各博物馆代表、学生代表、部队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了开馆仪式。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的开馆揭牌活动吸引了众多国内媒体的争先报道,与会媒体包括新华社、《中国图片报》《辽宁日报》等二十余家电视、报纸、网络媒体。

2013年7月29日,由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陈列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70周年国际学术交流会在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举行,来自国内外数十位专家学者及有关人员参加会议。 在交流会上,与会人员就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遗址的历史价值、现状与展望、保护与利用,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新史料的挖掘,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和探讨。同年,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入围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二、电影《铁血残阳——在刺刀和藩篱下》在美国获得“金天使奖”

2015年11月3日晚,第十一届中美电影节开幕式暨“金天使奖”颁奖典礼在好莱坞举行。由中国著名导演沈好放和美国著名导演李察·安德森联合执导,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策划,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求是影视中心、辽宁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联合摄制的纪录电影《铁血残阳》,获得了2015年第十一届中美电影节最佳纪录片“金天使奖”。

纪录电影《铁血残阳》通过发生在沈阳盟军战俘营的一段真实历史,展现了日军的虐俘行为以及盟军战俘的抗争,这也是二战时期一段被尘封的历史,从一个特殊视角见证了日寇令人发指的、灭绝人性的罪行。《铁血残阳》采用了情景再现的手法,依据战俘营老兵的回忆,以演员表演的方式,展开了细节的描述。

央广网副总编、哈佛肯尼迪学院学者伍刚曾在观影后颇为感触地表示:“恰恰因为这是一段大多数美国人都不知道的历史,愈发增加了《铁血残阳》这部电影的历史厚重感。”《铁血残阳》在中美电影节上的获奖,让中国声音和历史真相实实在在“走出去、立起来”,体现了运用文艺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魅力,是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反映。

三、《无声之营——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史实展》在英美巡展

为了向世界宣传沈阳抗战历史,展现沈阳抗战文化,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将展览《无声之营》打造成世界巡展品牌。2015年11月6日至15日,2017年11月20日至12月5日,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先后两次在英国利物浦和美国旧金山成功举办《无声之营》巡展。两次巡展,都在当地引起巨大反响,参观观众累计五十余万人次。2015年11月11日,英国王室安妮公主亲临参观了《无声之营》展览。《中国日报》、新华社等海外媒体纷纷对巡展进行了跟踪报道,国内外百余家传媒在醒目版块进行报道、转载。

巡展举办期间,曾在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关押过的战俘老兵后代纷纷走上台前,向当地观众讲述中英、中美人民并肩作战的光荣历史。有些战俘老兵后代出于对巡展的感谢,主动与巡展主办方取得联系,先后无偿捐赠珍贵文物百余件。与此同时,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的工作人员,利用巡展在当地社会取得的轰动效益,与大英博物馆、帝国战争博物馆、美国国家档案馆等机构进行了更广泛、深层次的交流,让“走出去”取得了良好的互动互利局面。

《无声之营——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史实展》世界巡展,通过200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战俘日记、回忆录和当年战俘绘制的漫画以及50多件实物,真实再现了沈阳作为中国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紧密纽带和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历史见证。《无声之营》世界巡展以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让沈阳在“大外宣”格局中找准定位,讲好中国与世界紧密关联的故事,让“走出去”接地气,给西方观众提供深入、全面了解亚洲太平洋战场的独特视角,了解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性贡献。

猜你喜欢

战俘营陈列馆战俘
某陈列馆鉴定与改造加固研究
郁南康家大屋红色之魂陈列馆开馆
匍匐在污泥中的和平天使,你恐惧什么?
战俘请假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Base Of China’s United Front in Chongqing
什么是战俘?(答读者问)
永恒的历史
日军设置的上海盟军战俘营
也门交战方两天内交换224名战俘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最好的“地质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