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020-03-20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辽宁大连11600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肌力偏瘫上肢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01)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额外应用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进行康复训练。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前后变化和组间差异。结果:训练前,观察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得分(Fugl-Meyer量表)为(25.3±4.1)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得分为(48.3±5.4)分。对照组上肢运动功能得分为(25.2±4.3)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为(48.1±5.5)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2,0.150,0.224,P<0.05)。结论: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偏瘫是指患者一侧肢体或双侧肢体功能异常,部分、全部丧失运动能力的一种情况,多见原发性疾病为脑卒中。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目前多主张予以积极干预。分析指出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有助于应对传统康复训练的弊端,提升康复效果。本院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收治的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取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54~71岁,平均(64.1±3.7)岁。病程3~17个月,平均(8.2±2.6)个月,以《偏瘫上肢功能七级评估分级表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分级,3级患者10例,4~5级患者17例,6~7级患者19例。观察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55~72岁,平均(64.2±3.5)岁。病程3~16个月,平均(8.1±2.7)个月。以《偏瘫上肢功能七级评估分级表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分级,3级患者11例,4~5级患者17例,6~7级患者18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符合《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7)的诊断标准,且患者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强调了解患者病情和康复进展,并给予床周运动指导、室内运动指导、室外运动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额外应用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进行康复训练。

应用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训练方式为等速向心,患者取坐位,无法保持稳定坐位的患者,请护理人员或家属进行辅助。要求座椅、训练设备均与地面呈水平角度,固定患者下肢,上肢近端、远端自然放松,固定肘关节位置,腕关节水平伸出,与操纵杆取得有效连接,肘关节保持位置固定,取关节点为核心保持周围90°方向灵活改变。启动设备,进行上肢关节等速屈伸,默认工作参数为45°/s、60°/s、120°/s,每个参数下持续15次为一组,单日进行至少3组练习,如患者感到肌肉酸痛、疲劳,可酌情减少训练量,共进行1个月训练。

1.3 观察指标

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前后变化和组间差异。其中上肢运动功能得分以Fugl-Meyer量表表达,该表共10个项目,满分66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越理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Barthel指数表达,该表共10个项目,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理想。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得分对比

训练前观察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得分为(25.3±4.1)分,训练后为(41.8±6.2)分,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932,P<0.05);训练前对照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得分为(25.2±4.3)分,训练后为(32.1±3.2)分,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012,P<0.05)。两组患者训练前指标得分接近,训练后观察组结果更理想,见表1。

2.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对比

训练前,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为(48.3±5.4)分,训练后为(72.5±6.1)分,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108,P<0.05);训练前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为(48.1±5.5)分,训练后为(60.9±5.8)分,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192,P<0.05)。两组患者训练前指标得分接近,训练后观察组结果更理想,见表2。

表1.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得分对比(n=46,±s,分)

表1.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得分对比(n=46,±s,分)

images/BZ_168_1287_520_2303_677.png组别 训练前 训练后观察组 25.3±4.1 41.8±6.2

表2.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对比(n=46,±s,分)

表2.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对比(n=46,±s,分)

images/BZ_168_1287_867_2304_1024.png组别 训练前 训练后观察组 48.3±5.4 72.5±6.1

3.讨论

偏瘫是脑卒中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目前主要强调就原发性疾病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治疗。此前学者分析发现,偏瘫患者接受等速肌力测试训练,可改善生活质量,提升上肢运动能力评分10%以上[1]。也有学者分析指出,等速肌力测试能够优化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对应评分提升5%~8%。相关学者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在病情接近的情况下,接受等速肌力训练,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明显,较常规康复训练效果更为突出,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优化在5%~15%左右[2]。

从原理上看,脑卒中后,患者运动能力的下降主要受到神经系统问题影响,其上肢肌肉适应性出现改变,长期无法得到改善,甚至可能导致肌肉运动记忆丧失、肌力下降、肌肉萎缩问题。进行等速肌力测试,强调以科学的方式保持肌肉对运动的记忆,并逐步恢复、增加肌肉力量,使其功能在物理作用刺激下逐步恢复。此前学者认为,肌力训练有可能导致患者痉挛和疼痛[3]。

综上所述,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肌力偏瘫上肢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