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颈环状电切术与宫颈冷刀锥切术在治疗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临床对比观察

2020-03-20天津市北辰医院妇科天津3004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内瘤环状上皮

天津市北辰医院妇科 (天津 3004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宫颈环状电切除术在治疗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运用及对相关手术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的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宫颈环形电圈电切术,对照组给予宫颈冷刀锥切术。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手术费用低于对照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切缘干净人数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观察组术后出现2例创面出血,对照组出现1例出血,1例宫颈管狭窄粘连,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宫颈环状电切除术对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创伤小,术后随访提示手术安全性好,切缘干净。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反映了宫颈癌发生中连续发展的过程,有研究显示宫颈癌前病变有8~10年的持续时间。研究指出宫颈癌的一级预防在于早期识别,即通过相关仪器和检查手段及时识别和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环状电切除术(LEEP)兼具诊断与治疗功能,已经成为临床中常用于诊断和治疗宫颈病变的手段[1]。为此本文拟收集本院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分析上述仪器的治疗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120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出血,白带异常等。通过阴道镜和病理检查下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年龄21~52岁,平均(38.42±16.34)岁。孕产次数0~2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年龄21~48岁,平均(36.28±15.11)岁。孕产次数0~2次。对照组年龄23~52岁,平均(39.8±17.85)岁。孕产次数0~2次。两组基本资料无差异。

纳入标准:①具备完整随访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②自愿参加试验,愿意随访者。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②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者;③严重药物过敏史者、手术禁忌证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冷刀锥切术手术:膀胱截石体位,常规清洗和消毒,铺洞巾,麻醉后,暴露病变部位。碘实验确定病变,在宫颈病灶外缘0.3~0.5cm处作环形切口切开宫颈黏膜逐渐向肌层内倾斜,由浅入深作圆锥形切除宫颈约2~2.5cm,电凝止血,缝合后碘伏纱布填塞,术后48h由医生取出,术后常规预防性静脉点滴抗生素24h。

表1.两组手术相关指标(n=60,±s)

表1.两组手术相关指标(n=60,±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切口愈合时间(d) 手术费用(万元)观察组 16.28±8.27 23.68±7.51 25.34±8.52 0.24±0.08images/BZ_150_214_520_2303_677.png

表2.两组手术预后(n=60,n)

观察组:采取宫颈环状电切除术:手术体位为截石位,消毒铺巾,卢戈氏液涂于宫颈表面,宫旁利多卡因麻醉。使用LEEP环形电刀,配合对应刀头,电凝功率为18~22W,混切功率35~40W对宫颈转化区进行切除,形成椎锥高1.0~1.5cm、直径1.5~2.0cm的转化区,给予电凝止血,常规采取带尾碘伏纱布压迫创面(此纱布术后24h由患者自行取出),术后给予抗菌药物口服3d。告知患者术后若有出血不适及时随访。

1.3 观察指标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预后及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手术费用低于对照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预后

观察组术后切缘干净人数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观察组术后出现2例创面出血,对照组出现1例出血,1例宫颈管狭窄粘连,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

3.讨论

根据世界范围内统计,每年估计有46.6万左右的宫颈癌新发病例,相关研究指出每年因宫颈癌死亡的患者达到25万人,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占世界总发病率的14%,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宫颈癌分布情况呈现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的特点,尤其在我国中西部的一些地区,发病率达到4.28/10万,此外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2]。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反映了宫颈癌发生中连续发展的过程,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利于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故手术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宫颈环状电切除术微创痛苦小,术后恢复快,能够极大地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本文研究发现60例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术后所有患者中仅2例出现术后出血,未出现其他重大并发症。这提示手术具有微创的优势,疗效较为理想[4-6]。还有研究指出宫颈环状电切除术诊断与治疗的双重作用,手术采用局部麻醉或静脉麻,术中出血量少、手术风险小。本文还发现观察组术后宫颈形态恢复状态完好,切缘干净人数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这说明宫颈环状电切除术可减少或防止出现漏诊[7,8]。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宫颈环状电切除术对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创伤小,术后随访提示手术安全性好,患者易于接受。

猜你喜欢

内瘤环状上皮
宫颈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特点
miR-490-3p调控SW1990胰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三七总皂苷对A54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circRNA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祛湿解毒汤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对宫颈柱状上皮内瘤变合并高危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影响
GEO数据库分析环状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研究
第78届莫斯科数学奥林匹克(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