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采用“三镜”联合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预后情况研究

2020-03-20大连九洲世纪医院普外科辽宁大连1164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胆总管微创结石

大连九洲世纪医院普外科 (辽宁 大连 1164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临床采用“三镜”联合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术式,观察组采用“三镜”联合微创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治疗和康复中相关评估指标;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应激水平;胰腺炎、切口渗血等的出现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相同,P>0.05;观察组治疗疗效、生活质量以及应激水平、手术治疗和康复中相关评估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三镜”联合微创疗法可获得较好效果。

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率和年龄呈正相关。近年来,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手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法。在选择手术方法时,传统开放手术可以有效缓解梗阻,但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经切开胆总管手术创伤较大,老年患者耐受性较差[1,2]。近年来,随着微创和内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内镜微创手术已逐渐应用于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且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减轻对体内环境干扰,加速胃肠功能恢复。本研究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术式,观察组选择“三镜”联合微创疗法。分析手术成功率;手术治疗和康复中相关评估指标;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应激水平;胰腺炎、切口渗血等的出现率,分析了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式与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20例,年龄32~68岁,平均(48.89±2.11)岁。男12例,女8例。结石大小8~25mm,平均(14.21±3.21)mm。对照组20例,年龄33~70岁,平均(48.51±2.21)岁。男12例,女8例。结石大小7~24mm,平均(14.11±3.46)m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术式,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和切除胆囊手术治疗。

观察组选择“三镜”联合微创疗法。①ERCP/EST网篮取石,先局麻,给予十二指肠镜置入,找到十二指肠乳头,实施胆管插管造影了解胆管结石情况,并在12点方向切开乳头括约肌,根据结石直径决定切开的大小,之后实施网篮取石,若患者十二指肠乳头开口较大则无需切开,并尽可能保留十二指肠乳头的功能;②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取石。其中包括经胆囊管取石以及切开胆总管取石;③三者联合。实施胆总管切开取石之后实施一期缝合手术,先实施胆囊切除手术,对胆总管进行穿刺将胆汁抽出,并采取内镜微型电凝刀将胆总管前壁纵切,切口15mm左右,若结石靠近切口可直接取出,或者经剑突下套管置入胆道镜而探查胆道,用取石网篮将胆总管内结石取出,取净之后用3-0可吸收线将胆总管一期缝合,并给予引流管放置。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治疗和康复中相关评估指标;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应激水平;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活质量评分,应激水平、相关手术指标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

两组手术成功率相同,均是100%,P>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应激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以及应激水平相似,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以及应激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和康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治疗和康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胰腺炎1例,切口渗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0.0%;对照组发生胆漏2例,胰腺炎2例,切口渗血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261,P<0.05)。

表1.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以及应激水平分析比较(n=20,±s)

表1.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以及应激水平分析比较(n=20,±s)

去甲肾上腺素(μg/L)观察组images/BZ_116_1417_550_2303_719.png治疗前 55.68±5.11 118.46±12.11 65.06±5.28对照组组别 时期 生活质量(分)血清皮质醇(μg/L)

表2.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和康复指标比较 (n=20,±s)

表2.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和康复指标比较 (n=20,±s)

组别 手术时间(min)黄疸消失天数(d)排气时间(d)住院时间(d)对照组 132.57±21.57 3.11±0.11 4.46±0.57 12.11±2021images/BZ_116_1287_909_2303_1066.png

3.讨论

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痉挛,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和发热现象[3]。由于胆汁被结石堵塞,很容易引起阻塞性黄疸。目前,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方法较多。实施三镜手术(包括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以及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创伤小,疼痛少,可减少术后胰腺炎、切口渗血等的出现率,且有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研究显示,相对于传统的切开手术,实施三镜手术可获得相似的治愈率和结石取净率,获得临床治愈[4]。但从安全性方面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结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手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内镜下可获得清晰的判断和视野,实现精确操作,可减轻创伤,快速促进患者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术式,观察组选择“三镜”联合微创疗法。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成功率相同,P>0.05;观察组效果、生活质量以及应激水平、手术治疗和康复中相关评估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三镜”联合微创疗法可获得较好效果。

猜你喜欢

胆总管微创结石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穿孔术中护理配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