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亨得利:百年老店 历久弥坚

2020-03-19苏小小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0年3期
关键词:钟表眼镜经营

苏小小

老字号“亨得利”之所以能愈老弥坚、影响深远,靠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诚信。

亨得利创始人王光祖,原本是个裁缝,在家乡定海开了个小裁缝铺度日。后来生意不佳,便跑到上海做裁缝活。一个偶然机会,他给一家洋行里的人做衣裳。洋行里的人要他为洋行做广告。王光祖为了多赚钱,就在衣服前后身上挂一块有“大罗马”瑞士表图形的白布,替洋行做广告。这是王光祖与手表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后来王光祖觉得,与其替人家做广告宣传,不如自己做买卖赚钱,于是裁缝生意不干了,开始跑码头做起了行商生意。

跑行商撈到了第一桶金以后,王光祖萌发了开店铺的打算。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王光祖在宁波开设二妙春钟表修理店并手工制造插屏,既有销售又有修理。王光祖的生意越做越大,钟表行开到了南京、镇江、上海。1915年,王光祖和岳父应启霖以及徒工庄鸿奎3人集资,在商业繁茂的镇江创办了一家钟表眼镜商店,取名“亨得利”,寓意“万事亨通得利”“生意亨通,利市百倍”,王光祖任经理。由于其经营有方,发展很快,后来相继在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沈阳、郑州等大城市开办了亨得利钟表眼镜商店,兴盛时期全国共有60多家连锁店。

当时北京有三家亨得利,分别在大栅栏、王府井大街、西单北大街,主要经营各种钟表,达一百多种。位于北京前门外大栅栏的亨得利钟表店,是1927年由王光祖之子王惠椿独资开办的。因其地处南城,故简称“南亨”。南亨表店建筑颇具西洋风格,楼前高大的霓虹灯写着“亨得利”,柜台全部采用钢化进口玻璃,这在当时很新潮。王惠椿毕业于南京华中公学,并在上海亨得利总店学过徒,业务精通。“南亨”开业不到三年,积资甚多,于20世纪30年代在王府井大街开办了亨得利分店,因地处东城,故简称“东亨”。随后王惠椿又在王府井大街开设了惠龙钟表店,在西单北大街开办了亨得利分店,简称“西亨”。这就是当时北京的四大钟表店。总店设在“南亨”,各分店由总店统一管理、统一结算。四大钟表店的商品进、销,人、财、物的管理,大权都掌握在总经理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亨得利钟表店主要经营进口高档商品,其经营品种主要有瑞士的欧米茄、西马、浪琴、美度等高级手表,以及从德国进口的名牌双箭保星座挂钟,同时也经营一些唱机、唱片和高级金丝眼镜等,并附有验目配镜和修理钟表业务。由于其经营品位高,买卖大,重信誉,又地处繁华闹市,一些达官显贵、社会名流等经常光顾,生意长盛不衰。

亨得利还有自己的一套经营管理生意经:

一是店规严。要求店员从学徒开始,就得讲和气、懂礼节、站姿端正、注意仪表举止。站柜台要求夏穿长衫、冬穿长袍马褂。

二是用人严。王惠椿招收徒工进店,要有两人担保,经过三个月严格考察后择优录用。学徒期必须学会收货、卖货、算账、辨认商品产地、规格质量及其使用常识,还要学会修理技术,特别要学会接待各种不同的顾客,揣摸顾客心理,想方设法把生意做成。

三是重信誉。亨得利出售的一些商品,印有“亨得利”的商标,出售前都要经过仔细检查,如烟台钟厂生产的落地钟、座钟、挂钟要试走三天,天天核对,如发现毛病必须修好后再售。为了扩大宣传,还曾把带有“亨得利”字样的落地钟、挂钟无偿送给庆乐、长安戏院等单位,以提高亨得利的知名度。

四是修理技术精湛。在一般钟表店,修理工都不敢接“油丝乱”“缺轮齿”“断摆尖”等难修的活,而亨得利对钟表一些高难度的“疑难杂症”都能予以解决。所用的零件尽可能采用原件,配不到的就精工车制。他们有一些修理钟表的能工巧匠,技术高超,精工细做,还有严格的质量检查制度。过去该店有钟表修理师傅十二三人。其中一人为“接修”也就是修理工的“头儿”。做“接修”的人,必须技术好,只要收下的活,别人修不了,他必须能修,而且见识要广,认得各种牌子的表。“接修”坐店堂,直接从顾客手中接活,然后分给后车间工人修。车间里分两组,一组修各种怀表和手表,另一组修大钟和留声机。车间里修好的活,交给“接修”检查验收,反复检测,一丝不苟,而后才能交给顾客。该店规定,凡有返修的钟或表,都交原修活之人检修。修钟表的工人都把返修活当作耻辱。谁连续出现几次返修活,就是没有被经理辞退,碍于脸面,也要自动辞职离去。

五是适度让利。亨得利的商品虽然都是明码标价,言不二价,但是,他们经常以优待老顾客和看朋友的面子为由,在原定价上打折扣,让价钱。这样,既把生意做了,又拉住了顾客。

王光祖的亨得利来到上海滩后,生意也非常好,发展很快。但一山容不得二虎,亨得利与另一品牌“亨达利”不仅名字相近,而且经营的又同是钟表眼镜,自然免不了一番竞争,最终还导致了一场官司。因为店名仅有一字之差,亨达利便以亨得利侵权为由,一纸诉状将亨得利告上了法庭。这场官司几经波折,成为上海滩的焦点事件。最后,亨得利的王光祖获得了胜利。

不过,“达”“得”之争非但没有互损皮毛,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使得两家的知名度陡增。这两家本就重视品质和服务的老字号更加精益求精,在产品和服务上不断推陈出新,这使得消费者大大受益。

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王惠椿将惠龙钟表店房产卖掉,至此北京只剩下三家亨得利钟表店。后来,亨得利在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文革”中三个钟表店分别改名为:“北京”“晨时”“首都”钟表店。

改革开放后,恢复了“亨得利”老字号。为使亨得利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他们不断开拓经营,提高修理技术,改进企业管理,在经营上突出名、特、优、新商品,高中低档、各种花色款式兼备,经营品种达400多个,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在经营方式上实行了零售、批发、产销挂钩等,做好售前质量检查,售中严格挑选,售后保换、保退、保修工作。

亨得利在修理技术上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和新技术开发,他们引进了一批用于检测机械表、电子表、石英表的检测仪器等先进设备,学习了新的维修技术,改造了旧设备,并与外商合作,建立各种名牌手表专修业务。一位外国留学生的一只20世纪20年代生产的欧米茄表坏了,他曾跑了几家表店都不能修,于是他抱着碰碰运气的心理来到亨得利。经过修表师傅的认真检查、修理,排除了故障。这位留学生非常感动,连连说:“我佩服你们精湛的修表技术,诚恳地为他人服务的精神,回到祖国我要为你们宣传,愿中国亨得利的声誉传遍世界。”

总的来说,“买得称心,用得放心”是亨得利的服务宗旨,更是他们的立企之本,一贯讲究货真价实的亨得利注重商品品质,严格按照规则办事,这是其兴旺发达的基础。不论眼镜市场怎样风云变幻,亨得利都守着一条底线——眼镜属于医疗器械,不同于其他普通商品,眼镜市场必须理性经营并提倡理性消费,过度降低价格而忽视质量,如果出现半点瑕疵,都将危及消费者的眼睛健康。因此,亨得利对于各个环节非常严格,以诚信为基,保证了所销产品品正价实,操作技术达到行业最高标准,这是亨得利用良心来经营企业的真实体现。以德兴商、信誉为本,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亨得利非常懂得如何不断超越自我。

(编辑 周静charm1121@sina.com)

猜你喜欢

钟表眼镜经营
雷人画语
丽娜认钟表
从天而降的眼镜
神奇的眼镜
藏起来的钟表
奇怪的钟表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
青蛙汤
乔万强:经营企业经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