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逃离舒适圈之前,你真的舒适了吗?

2020-03-19陶瓷兔子

家庭百事通 2020年2期
关键词:满屏圈圈聚餐

陶瓷兔子

近年,随着各种自我管理和励志书籍的流行,“舒适圈”开始变为众矢之的,每个人提起它时都带着一点不屑和鄙夷,仿佛这是什么让人避之不及的东西。随便在网上搜索“舒适圈”,就会出现满屏的“跳出舒适圈”“远离舒适圈”“冲出舒适圈”等字眼。而文章的内容都大同小异,不外乎不要满足于已经没有挑战的领域,不要贪图安逸,等等。

可问题是,停留在舒适圈与不求上进真的可以画等号吗?在或不在舒适圈里,是否真的非黑即白?

我敬仰膜拜过一位出了三本画册的姐姐,除了插画的业余爱好之外,她还有一份并不轻松的本职工作。可不管加班到多晚,她每天都会提笔练习上一会儿,即便只是半小时,几年来从没间断。

我曾经向她求教:“你是怎样一直保持这种上进心的?”

她反倒露出一脸惊訝的表情:“为什么你会觉得我上进?我每天都在偷懒,逛街聚餐都是能逃就逃。对我来说,出去跟人应酬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待着画画更轻松有趣。”

她笑着比了个鬼脸:“你们都努力让自己多方面发展跳出舒适圈,倒是我,干脆在舒适圈里面挖了个洞,死赖着不走了。”

“可是,明明看电影、玩手机、刷微博才更舒适吧。你每天下班还要画画,不累吗?”我问。

她一笑,认真地回答:“对我来说,刷微博点赞才累呢,还要考虑领导同事会不会看到,看到之后又会怎么想,多麻烦啊。还是画画更轻松。”

“或许是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努力吧。”当时我这样想。几年之后,我在知乎上又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无所事事会让人情绪低落,一点也不轻松?”

其中一个作者给出的答案很有趣,大意是说,无所事事和轻松清闲的心理状态全然不同,前者则是焦虑疲惫,后者是轻松享受。

那一瞬间,我忽然就明白了那位姐姐的话。

看电影、刷微博、聚餐、玩手机看似很轻松,心中却要应对着“今天又虚度了”的自责和压力。而选择自己喜欢的画画,别人看来辛苦,自己却甘之如饴,在这样乐在其中的状态下做自己习惯和喜欢的事情,才能不断地向新的高度迈进。

成长并不是单纯地跳出舒适圈和挑战自己,跳出舒适圈的前提是你在自己所谓的舒适圈中,是真的感到舒适和清闲,还是自欺欺人地无所事事?

强迫自己去参与明明不喜欢的聚会;去做一个明明不拿手的项目。内向的人逼着自己见人就露三分笑,热情地去搭讪;外向的人逼着自己今天一定要单独待着,看完这一本不知道在讲些什么的书。看似上进,其实焦虑,反而生出了自责和无助:“为什么我没有办法改变自己,我是不是颓废得没有救了?”

找到自己真正的舒适圈的人并不会急着逃离,相反,他们会想尽办法在圈圈的底层挖一个洞,或者在圈圈的上面垒砌高塔。舒适圈并不是一个只可以平面发展广度的图形,还有可以无限向上下延伸的空间。与其盲目地选择改变,强迫自己去接纳明明不喜欢的人、工作和生活方式,还不如安心地停留在这个圈里,把自己的喜欢变成爱好,把爱好变成特长。

因此,在跟风跳出舒适圈之前,不妨问问自己:你在自己的舒适圈里,真的感受到舒适了吗?

编辑 龙轲轲

猜你喜欢

满屏圈圈聚餐
晚祷书(外一首)
妖怪圈圈
聚餐喝『高』了,如何解酒才对?
推理:多彩的圈圈
象鼻套圈圈
近 春
不一样的聚餐
椅子,画个圈圈转晕你
聚餐
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