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降级,其实你更渴望简单的生活

2020-03-19

科学之友 2020年3期
关键词:精简降级品牌化

消费前三思而后行

打开手机,十天中有九天能看见商家的促销信息,若你经不起各种广告的轰炸,就会冲动购买,看起来好像获得了优惠,其实却顺带买了很多实际不需要的东西。

“囤积”似乎已经是一种常态,大量的折扣购入令人满足感爆棚,却无形中消耗了更多金钱和精力。这该如何是好?

明确需求

这条购物终极秘诀,或许可以帮你减少不必要的消费——“这件东西你是想要还是需要?需要就买,想要就不买。”

精简欲望第一步,就是需求和欲望之间的界限。了解尊重自己的需求,但要拒绝多余的欲望,让消费更加理性和纯粹。

计算使用价值

在购入一样东西之前先思考一下使用频率,以及可以使用的时间限度,把注意力从价格转移到品质,做到“少而精”。

去品牌化也是一种美

說起“去品牌化”,想必大家心中最先浮现的是日本品牌无印良品,把平实和质朴完美提升到了极简主义的高级感,让“简单”也变得不再简单。但是当这份精简变成了市场上难能可贵的存在以后,反而和日常生活产生了距离——消费以“纯粹”为卖点的品牌,却要付出比一般商品更高的价值。

听说连日本的年轻人也越来越不喜欢“品牌”了,美版“拼多多”更是把去品牌化做到了极致,它自产自销,所有的产品都自己研发,奉行简单、环保、纯粹的极简原则。每个品类都只有一款产品,每个产品只有2~3种配方,然而价格低廉且品质上乘。

“品牌”可能是消费社会最大的幻觉之一,随着经济浪潮愈发炽热,一部分人已经从“品牌”掉头,重新审视“物”的价值本身。消费降级有时意味着放弃价格高昂的名牌产品,但换一种思路的话,反而可以打开视野,让消费者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物品本身的使用功能上。

用记账的方式平衡收支

钱都花到哪里去了?脑袋里时常会出现这个问题,总觉得自己没有怎么花钱,到工资日前手头却总是紧紧巴巴。培养记账的习惯,其实是管理欲望的第一步,掌握自己的消费习惯,才能明白要怎么作出改变。

记账的方式多种多样,选来选去还是用手机记录最为方便妥当,比如“随手记”就是一款非常完善的记账App,将收支都记录下来,时刻把握自己的收支平衡。

记账就好像把生活当作游戏来玩,财务状况就是自己的生存攻略,当这些数据都整整齐齐摆在自己面前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商榷的空间。

不需要的东西就应该消失

山下英子的《断舍离》里面谈到要让家里的东西“流动”起来,比如同一种类的衣服只放五件,同一季节的鞋子最多放五双,多的就处理掉,身边的物品就像会“新陈代谢”一般。

精简、流通的个人所有物会使人清醒而警觉,不再增添不必要的东西,不断出现的回收业务也完美地适应了这种新的需要。

不管是旧衣服、旧家电、旧家具,随着二手回收业务愈发成熟,越来越多闲置的物品都能被有效处理掉。

找回久违的“生活感 ”

生活中我们被各种“屏”充斥着。从早上醒来睁开眼睛,到晚上睡前依依不舍放下手机,一整天眼睛都在各种屏幕上辗转,久而久之甚至出现了和身体失联的错觉,被困在各种网络终端,反而觉得和现实生活有种奇怪的疏离感。

消费降级,有时候意味着要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开支,在衣食住行四座大山里,多走点路,少去餐厅,少点外卖,说不定会找回久违的“生活感”。

走路

上下班途中多走一些路,感受一下身体的“动态”模式。

做饭

停住点外卖的手指,抽空给自己做顿饭。从购买食材、清洗、拣择、加工、烹煮,简简单单一顿饭间,让自己与食物不再是简单的“吃”与“被吃”。

多走路、自己做饭,在现在的很多人看来是一件麻烦的事情,而做这些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增加生活的“参与感”,让自己从虚拟的社交网络中抽身出来,跟自己的身体重新连上信号,体验生活中无比丰富的细节。

不管消费降级是危言耸听还是正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实,换一种方式思考,也许正是改变生活方式的一种契机。当我们从永无止境的消费欲望稍作喘息,不禁会怀疑难道消费真的是最终目的?理清了自己与“物”之间的关系,说不定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到生命中更重要的东西。

猜你喜欢

精简降级品牌化
探索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大兴路径”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分析
基层精简办事手续不能各唱各调
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冗长商品名称精简方法
吹牛皮
消费降级了吗?
极简垃圾桶
十八大后遭“断崖式降级”的官员
从电影到品牌:看黄渤的“品牌化”之路
Panda Prior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