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土地区无支撑基坑项目的险情分析及控制对策

2020-03-18葛朝林

建筑施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售楼处险情挡墙

葛朝林

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0011

早期,搅拌桩主要用于加固软土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随着沿海软土地区高层建筑和地下设施大量兴建,搅拌桩开始运用于基坑工程中。随着搅拌桩重力式挡墙的广泛应用,一些工程问题逐渐显现[1]。本文主要以上海地区某工程项目为背景,介绍搅拌桩重力式挡墙的适用条件、险情分析及控制对策等,为以后类似项目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经验。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基坑面积为56 000 m2,一般区开挖深度约5.50 m。按照上海市基坑工程技术标准,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环境保护等级为三级。场地北侧及东侧分布有市政道路,西侧及南侧为空地。

本工程地基土属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土层从上至下依次为①杂填土、②粉质黏土、③夹砂质粉土、③淤泥质粉质黏土、④淤泥质黏土等。

场地浅部土层中的地下水属于潜水类型,其水位动态变化主要受控于大气降水和邻近地表水。勘察期间实测取土孔内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为0.5~0.7 m。根据上海市长期观测经验,地下水水位埋深一般为0.3~1.5 m,本次设计按水位埋深0.5 m考虑。

2 基坑设计方案

本项目基坑开挖深度一般,周边环境相对宽松。若采用有支撑系统的板式围护结构,一方面造价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后期挖土较为困难,支撑安装及拆除较为烦琐,不利于控制施工工期。因此,采用无支撑系统的围护结构。上海地区常用的无支撑系统围护结构有放坡开挖、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墙。本项目地下室退用地红线距离有限,不满足放坡开挖的空间要求,故围护形式普遍区域采用双轴搅拌桩重力式挡墙。

搅拌桩重力式挡墙在上海地区基坑项目中较为常用,一般适用于基坑开挖深度不超过7 m且周边环境保护要求一般的项目。该围护形式的优点是围护成形后可一次开挖到底,方便开挖;缺点是位移控制能力对围护桩成桩质量、土方分块等依赖性较大。

3 基坑险情分析及控制对策

3.1 基坑险情发生区域围护设计概况

本项目样板区开挖至坑底后出现搅拌桩桩顶变形较大,搅拌桩及周边出现开裂等情况(图1)。

1)邻近售楼处:周边卸土至售楼处基础底标高,待样板区地下室完成后再行施工售楼处。周边卸土后,基坑开挖深度4.88 m,采用宽4.2 m、φ700 mm@500 mm的双轴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墙,插入比1∶1.23。

2)其他一般区域:基坑开挖深度5.58 m,采用宽4.7 m、φ700 mm@500 mm的双轴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墙,插入比1∶1.17。

图1 样板区周边环境示意

3.2 险情概况

险情出现在邻近西侧售楼处及北侧,围护变形较大,墙顶水平位移最大处达10 cm,墙顶及售楼处区域地面发生横向裂缝,裂缝宽度最大处达2 cm(图2)。

图2 周边险情现场实景

3.3 险情原因分析

搅拌桩重力式挡墙出现变形较大情况时,一般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地质因素、基坑支护设计因素、施工因素、基坑周边环境因素、气象因素等[2]。

1)邻近西侧售楼处。经分析,围护墙变形较大,发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为:

①实际施工工况未按设计要求进行。售楼处为2或3层建筑,基础形式为桩承台,承台底埋深0.7 m。按照设计要求,周边先卸土至售楼处基础底,待地库完成后再施工售楼处并回填。而在现场实际施工时,在地库开挖过程中,周边售楼处同步施工完成且基础回填厚1.5 m土至标高±0 m。由于施工工况与设计不符,周边售楼处覆土超载较大,导致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变形较大。

②沿基坑边大面积土方同时开挖,基坑一次性暴露面积较大。西侧基坑边长约60 m,现场开挖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分块分层原则进行土方开挖,基坑边一次性全部开挖到底,基坑暴露面积过大。

2)北侧区域。经分析,围护墙变形较大,发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为:北侧基坑边长约80 m,现场开挖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分块分层原则进行土方开挖,基坑边一次性全部开挖到底,基坑暴露面积过大。

3.4 险情控制对策

险情通知处理时,样板区基坑已开挖至坑底,垫层浇筑一半。针对施工现状,采取了针对性的应急措施:

1)邻近西侧售楼处:

①对于已经开挖的区域,尽快完成垫层浇筑,垫层浇至围护边。

②西侧基坑暴露边长约60 m,垫层浇筑完成后,在1/3跨位置设置沙袋堆进行反压(设置2个),每个沙袋堆尺寸为3 m×3 m×3 m(图3)。

图3 西侧沙袋反压方案实施现场

③对基坑外已形成的地表裂缝应及时进行修补,如对裂缝内进行注浆,地表的裂缝用水泥封堵,防止地表水沿裂缝进入土层中。

④西侧底板尽快浇筑完成,并分成南北两块进行浇筑,浇至围护边。底板分两块浇筑,主要是确保底板未完全形成前,沙袋堆可以对坑内土体形成反压作用,增加被动区土抗力。

⑤加强西侧监测,由一日一测加强为一日两测。

2)北侧区域考虑采用3种方案:坑外卸土、土钉墙、钢板桩拉锚。基于以下原因,最终采用钢板桩拉锚方案。

①由于基坑已开挖至坑底,不具备土钉施工作业面,因此不采用土钉墙方案。

②样板区外侧为待建场地,未打设工程桩。按照建设单位要求,为确保工程桩施工场地,样板区坑外不能卸土,因此,不采用坑外卸土方案。

钢板桩拉锚方案为:北侧区域在基坑内侧紧靠坝体位置打设拉森Ⅳ号钢板桩,桩长12 m,顶部双拼槽钢围檩,间隔布置钢筋拉锚(图4)。

图4 北侧拉锚方案实施现场

4 搅拌桩重力式挡墙施工要点

搅拌桩重力式挡墙作为一种常见的基坑支护形式,在上海等软土地区应用较为广泛,但需要注意以下问题[3-4]:

1)一般适用于基坑开挖深度不超过7 m且周边环境保护要求一般的项目。当基坑开挖深度较深或周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时,不适宜采用该围护形式,搅拌桩重力式挡墙为悬臂支护结构,墙顶水平位移一般相对较大,尤其是软土地区,软土易产生蠕动,加剧了围护变形,不利于对周边环境的控制。

2)搅拌桩水泥掺量及强度需达到设计要求。挡墙位移控制能力依赖于搅拌桩的成桩质量。上海地区,一般要求双轴搅拌桩水泥掺量达到13%,明暗浜区域,水泥掺量适当提高。搅拌桩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应低于0.8 MPa。搅拌桩达到设计强度和养护龄期后,方可开挖基坑。

3)基坑开挖过程中,应确保分层分块跳挖,一般软土地区,沿基坑边一次性开挖暴露边长不超过20 m。开挖过程中,随挖随浇垫层,当开挖约200 m2的土方后,垫层便需跟进浇捣,施工时需保证垫层的平整度、厚度和强度。

4)基坑开挖过程中,邻近基坑边土方不可超挖。超挖土方相当于增加基坑开挖深度,坑底应留厚200~300 mm基土用人工铲除修平,避免超挖。

在搅拌桩重力式挡墙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包括考虑地质因素、周边环境因素等。在基坑设计与施工的全过程中,应尽可能充分考虑各方面的不利因素,做到及时预警,确保基坑安全。

5 结语

本文以上海地区某工程为背景,分析搅拌桩重力式挡墙险情,提出具体的控制对策,通过采用钢板桩拉锚、坑内设置反压沙袋、加强监测等手段,使险情得到控制,基坑得以继续施工。

本文对搅拌桩重力式挡墙围护墙险情的成功处理,可为其他项目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1] 郑刚.水泥土重力式挡墙倾覆破坏的分析[J].岩土力学,2001,22(2): 192-194.

[2] 尚祖光.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土墙常见垮塌原因及应急措施[J]. 建材与装饰,2018(14):1-2.

[3] 李圣国,时培利.水泥土重力式挡土墙支护位移原因及处理[J].建筑 工人,2013,34(11):38-39.

[4] 刘国斌,王卫东.基坑工程手册[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猜你喜欢

售楼处险情挡墙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我将赤脚走向荒野
重庆中央·雲璟售楼处
可爱的想象力
可爱的想象力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某挡墙变形成因分析与处治
充填采矿法挡墙受力分析及安全性研究*
河道生态挡墙的计算分析及实际应用
曼谷Modiz Condo售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