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备学工作,提升教学实效

2020-03-17王霞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重点难点

王霞

摘  要: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对于课堂有主导的作用,所以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决定了课堂学习效率的高低,为推动学生的充分学习,授课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基础进行有效备学: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设,并确定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此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备学;已有基础;重点难点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导者,作为教者,只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清楚地把握住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历经充分丰富的学习过程,从而挖掘出本质的数学规律来。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当充分备学,确定好学习的环节,做好重点和难点的突破预设,才能让课堂实效充分展示出来,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立足已有基础寻获教学的起点

数学中的内容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个新知识的学习都应当建立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当然这样的基础不仅指知识基础,也包括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相关经验,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与新知识的学习相关的一些旧知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背景,这样可以找到最佳教学起点,推动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

例如“认识小数”的教学,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到小数的概念,所以学生之前是没有足够的知识基础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学生在这个领域的认知就是完全空白的,在寻找学生的相关经验时,我发现在买东西的时候,学生已经接触过小数,对于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已经能够与实际价格对应起来,而且在考试时打分的时候,也涉及到0.5这样的小数,学生是明白这个小数表示“半分”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创设一个到超市挑选文具的情境,让学生对照标价说出购买这样的商品需要多少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准确地将小数表示的元转化为角,此后我再请学生尝试画图表示一些具体的价格(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学生也顺利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并且在组织交流的时候,学生发现零点几与十分之几是对应的,这就帮助学生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体系中,使得学生初步认识了小数。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情境,从商品价格中的小数切入,完全是建立在对学生的了解之上,因为对于孩子而言,在生活中购买东西是常见的情景,而且在生活中,学生已经由家长教会了价格中小数的含义,或者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运用这样的情境是促进学生的知识再现,并通过画图等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让他们对于小数的认识从知道上升到理解的层次,这样就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二、立足教材的编排确定教学的重点

在备学过程中,教师要尤其关注几个点,一是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二就是教学的内容,所以在备学过程中研究教材也是非常关键的,除了研究教材编排的教学内容是什么,还要研究这些内容的重点是什么,可以从什么地方取得突破等等,这样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激发出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例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教材的设计分为两个环节,一是让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一些不确定的量,二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数量关系。为此,实际教学中我首先从儿歌“数青蛙”引入,让学生体验到随着青蛙数量的增加,可以将儿歌无限延续下去,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我提问学生“数得完吗”“你可以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用这样的问题来推动学生想办法用字母或者符号以及文字来代替儿歌中的青蛙数量,在随后的交流中,学生经过比较确定了用字母表示的方式比较简洁,也体验到字母可以表示的是从1开始的任意一个自然数。并且在这个情境中,学生还要尝试将嘴和眼睛以及腿的数量表示出来,是使用一个新字母呢,还是使用原有的字母加上一些运算呢,研学了这样的问题,他们对于用字母表示数的认识就愈加深刻了。

三、立足学生的反应确立教师的行为

学生是课堂教学无可争辩的主体,所以课堂应当围绕着学生的学来运转,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生本课堂的理念,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不是本末倒置,以自己为主导。在备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预设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反应,并制定好相应的引导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来组织课堂。

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旨在通过探索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累积经验,打好基础。但在预设教学过程的时候,我考虑到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学生在课前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该如何来引导学生呢?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后,我设想到引导学生验证这个想法的方法,用这样的方法推动学生展开探索,所以学生在问题的推动下展开了多角度的思考和探索,丝毫没有因为已经知道了规律而失去探索的欲望。

总之,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备学工作,从备学生、备教材和备教法等角度出发,推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从而让学生因为教师的精心准备而获益。

参考文献:

[1]陈颖姝.让備学从研究学生开始[J].名师在线,2017(02):59-60.

[2]汪小珍,吴亚华.提升“备学”质量,追求高效课堂[J].小学教学研究,2015(14):44-46.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沿河桥小学)

猜你喜欢

重点难点
电力营销计量改造中的重点与难点分析
突破数学解答题,重点难点不丢分
小学数学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方式
浅谈矿建工程预(结)算的编审技
浅析大号基础学习中重点与难点
卤代烃重点难点例析
《飞行控制系统》课程教学研究
第2讲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4讲 化学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