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戏剧在小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研究

2020-03-17陈桥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小班心理健康教育

陈桥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课题实践研究中,我们初步尝试创编适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绘本剧剧本,通过观察研究了绘本剧对提高幼儿心理品质的价值和意义,孩子们通过绘本戏剧模拟生活、表现生活,加上儿童天性喜欢游戏而带来的创造欲,以及儿童思维具有情感的泛灵性和形象性。可以说是最容易与儿童精神世界契合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在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其他艺术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优势。

关键词:绘本戏剧;小班;心理健康教育

一、绘本戏剧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

1.绘本内容来源于生活

绘本戏剧表演之所以受到幼儿的喜爱,并能收到良好的心理教育效果,其重要原因就在于绘本剧所体现的丰富内容,基本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针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有分离焦虑,对妈妈有依赖情绪,为了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就设计了绘本戏剧表演《抱抱》,在游戏中让幼儿通过模仿猩猩与小动物们的抱抱感受到除了妈妈还可以从老师、身边伙伴那感受到的爱。小班幼儿自我为中心,不懂与伙伴分享。我们通过绘本《为你撑一把伞》让幼儿在绘本音乐戏剧表演过程中模仿小男孩为动物撑伞遮雨,与动物在雨中前行而感受到分享,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

2.游戏化情境中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

绘本戏剧表演通过一定的场景、道具、音乐、录像等具体真实的情景再现生活,幼儿通过肢体动作、表情声音、对话等形式以角色身份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例如,在绘本剧表演《小黑鱼》中,幼儿通过用动作和语言扮演小黑鱼在海底遇到的险情,害怕、孤单、惊恐、无助及最后跟朋友团结协作而战胜了金枪鱼。培养了遇到困难不害怕,勇敢的良好品质。

3.学习调节情绪

幼儿常常以真实而强烈的情绪支配自己的行为,一件成年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有时会引起孩子十分强烈的情绪波动,并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和言语声调表现出来。在绘本戏剧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在于他人互动过程中,需要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来适应各种角色的需求。在不断“磨合”,不断地调整,从而顺利地完成绘本戏剧活动。试想,如果经常给孩子戏剧情节背景,让他们学会相处与合作,他们必然渐渐获得同伴冲突地解决策略,从而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绘本戏剧表达、创作、控制、表演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应用及其效果

1.绘本戏剧表达

以绘本为载体,引导幼儿在绘本戏剧游戏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和想法。

模仿:小班幼儿用身体动作和语言模仿绘本故事中人、事、物各种特性及其细节。画面精美的绘本是孩子最喜爱的文学作品,无论大中小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喜欢看、听、编、演。他们看着、听着,常常能与绘本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情感和心灵上的互动。通过模仿、扮演绘本书中的角色。引导幼儿进入角色去想象和创造,与自己喜爱的形象同呼吸、共命运。在绘本戏剧表演《拔萝卜》中,幼儿通过模仿老爷爷、老奶奶、小动物角色,通过调动以往的经验,用表情、动作、声音和语言表达出来。在情景表演中感受到乐于助人、分享带来的快乐。

造型:造型是静态的、瞬间的,是对身体运动的一种静止化,凸显瞬间表情、动作、声音和语言特质及个性。小班幼儿在绘本戏剧表演中的造型相对比较简单。故事里的花草树木、房子等静态物体造型,看似简单的造型,当开始角色扮演游戏时,即使非常好动的幼儿在扮演中也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在游戏中意志品质得到了养成。如在绘本戏剧表演《小蝌蚪找妈妈》游戏中,很多幼儿喜欢选择海底世界里的珊瑚、海草、石头,而且表演的动作也是千姿百态,造型各异。可见绘本戏剧带给幼儿的魅力。

控制:是指对身体运动和言语的快慢、动静、轻重、高低、大小、远近等相对性的把握。戏剧表达不仅仅是张扬的,也是有一定约束力的。在绘本音乐戏剧表演《为你撑一把伞》中,小蚂蚁的走路、大熊的走路、小弟弟撑伞的动作,音乐的快慢、停止变化都能让幼儿感受到小弟弟帮助动物而体验到的快乐。

情感:绘本戏剧表演全过程情感都贯穿始终,幼儿通过模仿、造型、控制感受到情感的体验、理解、共鸣。

2.绘本戏剧创作

绘本戏剧创作的主体是幼儿,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在虚构的情景中将自己的想法转变为可感知的行动。幼儿绘本戏剧是以“角色创作”为先,在角色造型、性格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基础上。在绘本剧《可爱的鼠小弟》表演中,通过一个鼠小弟角色与多个幼儿扮演的大象、猴子、长颈鹿等互动。教师入戏,扮演其中角色,高支配的方式引导幼儿通过动作与表情、声音与语言进行创作。在绘本戏剧的场景中,让幼儿对绘本人物、情节、主题的体验更立体,表达更生动,理解更深刻。

3.绘本戏剧表演

绘本戏剧表演是属于幼儿自己的“表演”,它不同于以往以成人為主导的表演。而是教师作为支持者、引导者、鼓励者指导幼儿创作的:“表演”。绘本戏剧场景可以发生在幼儿园的各种空间。在幼儿相对熟悉一个角色之后,角色是可以经常变化的。依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我们将绘本剧表演与幼儿的生活、游戏、各教育领域紧密结合起来,主要以绘本音乐剧表演为主,将绘本剧表演与其他教育形式有机结合,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之中,从而促进了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如在绘本戏剧表演“谁咬了我的大饼”中,戏剧的剧本创作、道具、音乐的选择、场景的布置都是以幼儿为主。在班级中美术区成了道具制作区,语言区成了剧本创作区,走廊成了幼儿表演的小天地。在戏剧表演开展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分享、等待、商量、谦让,自信心也得到了锻炼。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让绘本剧表演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

4.亲子共演,享受快乐时光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家长,亲子和谐对幼儿的一生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若幼儿园与家庭能够形成合力,使家园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教养教育方式做到统一,就能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预期的效果。而互动式亲子绘本戏剧可以营造家庭中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和谐、快乐的氛围,是家长与孩子沟通,互相建立情感和信心的重要桥梁。当孩子看到父母跟自己同台表演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因此,作为老师应该与家长的密切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调动家长参与绘本剧的创作和表演的积极性,协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开设了亲子剧场,鼓励家长踊跃参与,与幼儿共同合作表演绘本剧。我们曾精心设计、演出了由幼儿和妈妈以及教师共同表演的绘本剧《聪明的乌龟》,通过亲子一起讨论故事情节,一起制作由废品利用的道具和布景,一起选择音乐和音响效果,一起商量角色的分工。亲子配合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乌龟面对危险不慌乱,和青蛙一起战胜狡猾狐狸的故事。演出让家长深刻体会到,自己既不能总是包办代替,也不能低估幼儿的愿望,应该当好幼儿的同伴、参谋和鼓励者,与幼儿一起面对困难、挑战困难。在绘本戏剧表演过程中不用强调活动的完整性,更不要强调所谓的“教育性”,而是让孩子在绘本戏剧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在自由、轻松、愉悦的情境中,了解生活的真谛。让绘本戏剧活动真正成为亲子交流情感,享受天伦之乐的重要桥梁。

(作者单位:霞浦县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班心理健康教育
再去小班看看
爸爸的名字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小班幼儿体育游戏——《小兔跳跳跳》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