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根课堂 立德树人

2020-03-17徐卉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德育作业

徐卉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的同时也重视学生的德育的培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有利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也就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将其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让学生形成识字、写字、阅读理解等综合能力,还要让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多方面综合发展。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可行的措施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语文中不但包含了文化知识,还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思想品德,语文的学习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加深,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还是学习和认识知识的工具,具有着强烈的文化气息,能够陶冶人形成良好的品质,这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中国自古以德为重,礼仪之邦,现代的中国更是将“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语文学习中要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培养,让学生逐渐提高品德。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语文知识和德育的结合,从多角度寻找德育的渗透点,尽量让德育和语文知识得到良好的结合,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质。

一、德育与语文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素养,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这是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原因决定的,也是国家和社会赋予教师神圣的使命。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要掌握一个度,不能太过重视德育而忽视语文的教学,要点到为止,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握好教材的德育点,还要认真地分析教材,正确处理好德育和语文之间的关系,不能够本末倒置。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核心素养才是教学的重点,德育是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不是教学中的衍生物。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既能够掌握语文素养,还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将其向文章一般分析,看作是文章的主体,而是要在教学的关键点让学生分析文章的主旨,让学生感受哪些是最让学生受到感触的地方,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共鸣,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品质,例如在学习苏教版的“梅兰芳学艺”一课中,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梅兰芳先生的生平事迹,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其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突显出来,突出其闪光点,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也能够发现其光辉,做事的时候要有毅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其中的精神品质的可贵,让学生能够在心中形成正确的态度。

二、立德于文本,渗透于无形

语文课文的选取都是宣扬真善美,或是鞭挞假丑恶,其中蕴含着多样的德育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掌握好教材内容,充分地利用教材渗透德育,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中的《木兰从军》一课中,在学习木兰的相关知识时,让学生认识到木兰为了家人,为了自己的国家奉献了自己,在长期艰苦的条件下隐藏自己的女儿身份,为国奉献,最终获得胜利,这才说出自己的情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我们应当拥有一颗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怀,让学生认识到木兰的奉献精神,国家面前无小事,激发他们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奋发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德育在语文学科知识的教学中得到良好的渗透。

三、树德介评价,感染于声色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是信息的传播者,教学的组织者,而且还必须是出色的评价者。对于学生的状态、反馈等信息,教师应该及时做出正确的“好”评价。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中,获得学习上和德育上的双赢。因此,课堂的评价不仅仅是教师从自身角度考虑的表扬批评,应该是多元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既可以让孩子判断自己的“对错”,也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和德育框架,更加能够形成示范榜样,让学生感同身受、耳濡目染。比如,当需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时,老师的评价可以这样:老师拍拍他的肩或摸摸他的头,悄悄地提醒,说的评价可以是:“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 ”又或者当老师的提问难度不断提高时,老师说:“再考大家一个难题。”或是说,“老师再问一个更有趣(考验智慧)的问题”。当学生组织语言有困难时,老师的评价语言可以是:“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请你再说一遍。好吗?”相信,这样的评价,孩子接受更加容易,而且也让孩子在这样的评价氛围里得到德育的滋养,潜移默化中树立德育的架构。

四、养德亦作业,行做间渗透

现在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尤其非智力因素,可见德育的重要,而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培养其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意志力的培养。通常作业完成的过程也是知识提取、克服困难的过程,自然学生的意志力相应也得到了培养。作业的难易自然影响到学生成就感获取的不同,怎样让作业发挥它德育渗透作用的最大化?教师要对作业进行设计,结合发掘。比如,部编版语文二年级识字课文《中国美食》,作业设计一改学好课文中那些美食中的字和制作方法,而是布置孩子们自由选择安排,按自己的喜好分一分做一桌家庭美食。孩子们会发现家庭做饭不能很多很杂那也铺张浪费,他们会挑选家里比较受欢迎的菜,参考营养搭配合理,有荤有素,还有主食,来进行设计,完成作业。这個作业完成的过程也就是对孩子进行了营养膳食、节约不浪费的教育过程。

不仅仅作业内容中有德育思想,作业评价中也可以积极鼓励,浸润渗透。比如,学生作业做得又对又好,批改不要仅仅是优秀、良好,可以更为鼓励性地加上“★”(星星)写得好的字可以鼓励,造得好的句子也可以鼓励。这样让孩子从星星中获得成就感。学生作业粗心大意,则可以用评语鼓励: “再细心些,准行!”“一手漂亮的字,也是一个人的财富。”

五、习德依拓展,延伸深内化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课外教学,能够形成更加鲜明的教学效果,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认知和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创造合适的环境让学生进行课外体验,使得教学方式更加的多样,在课外活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德育。例如在学习苏教版练习中的“春天来了”中,除了常规的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去发现春天,感受春天,去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去表达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东西,并在参与到寻找春天的过程中让学生重视环境的重要性,要保护环境,并且在之后的环节中让学生写作,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够从写作中反应学生的德育情况。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和多样性,让学生能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教师也良好的将德育教育融合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任务,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内心净化的一个过程,尽管和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有所区别,没有其直接分析教学,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能够影响到学生。在课文中只有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才能够发现和感知到,教师也要深入地挖掘利用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和体验德育,真正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审美能力,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做一个正直、有魅力的人。

参考文献:

[1]袁乐.浅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文学教育(下),2018,(8):36-37.

[2]常世明.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18,(33):112.

[3]唐雷.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J].科学咨询,2018,(20):19.

[4]王彩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J].读与写,2018,(22):54.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德育作业
选择
快来写作业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作业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