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2020-03-17段杰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小学数学

段杰

摘  要: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应注重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笔者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出发,认为应当在讲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课程总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并指出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应注重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应当根据学科特点,在讲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在教学第一线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

一、顺应教材,弘扬爱国主义情怀

党和国家明确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从青少年抓起。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虽然在教学内容上偏重科学语言与工具的教学,但在数学课堂中应有效整合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和人文历史向学生详细介绍,并结合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在教学完试商内容后,可以进一步介绍“同头无除商八九”“除数折半商四五”等知识;又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时,可以利用教材第95页“你知道吗?”这一板块介绍刘徽、祖冲之等对于圆周率的贡献,并认识到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確到小数点后7位的人,这一研究成果比国外数学家早了1000多年。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应顺应教材的教学内容,及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家的光辉事迹,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可以拓展学生的解题策略和知识视野,在培养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紧抓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数学学科具有科学、严谨、有序等显著特点,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内在的逻辑性、表达的严密性、形式的规范性以及结果的确定性等,这些都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因此,教师可以从紧抓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缜密、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明确指出了在课前准备、上课表现、课后作业等方面的要求。我们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课前预习时应让学生理解是在粗读文本的基础上精读重点,尝试理解新知,做好问题积累;课上学习时应引导学生调整状态,带着预习时的问题认真听讲,主动思考,及时反思;完成作业时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如作业的格式、数字、符号要书写规范,作业卷面要保持整洁,应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后完成,仔细计算并验算等。这些细小的学习习惯,看似平常,但却是学生日后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基础,更是为未来进行科研探索夯实基础。

三、注重合作,树立团结协作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既能充分展示他们的主体地位,促使他们从“学会”向“会学”转化,又能给学生发展个性、展示才华的机会,在提高探索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时,可以设计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主线的教学环节。由于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曲线图形,可以组织学生以四人为小组进行讨论质疑、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活动,自主构建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的知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优生在自己理解新知的基础上,还能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主动帮助其他同学理解知识。而学困生则能在合作学习中认识自己的不足,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提高。这样既能使全体学生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又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

四、联系实际,优化日常生活行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素材的选用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这些素材应当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时得到感性而丰富的德育发展,进而使他们自觉完善自己的行为,最终实现德育目标。

针对学生吃午饭时浪费粮食的现象,我利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进行观念和习惯矫正。课上,我出了一道题:“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在吃午饭时经常把没有吃完的米饭随意倒掉,如果按每人每天浪费20克米饭计算,全班45人一年会浪费大米多少千克?如果按每千克大米4.6元计算,全班一年浪费大米多少元?”学生很快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20×45×365÷1000=328.5(千克),4.6×328.5=1511.1(元)。通过结合所学知识的实际计算,促使学生认真反思日常行为,真正深刻认识了爱惜粮食的意义,从而有效优化了学生的日常行为。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德育,重在渗透。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积极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将其与知识传授自然地融为一体,结合学科教学规律,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小学校)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渗透小学数学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