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小古文”朗读教学探究

2020-03-17杨晶晶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小古文古文教材

杨晶晶

摘  要:文言文是古代汉语言的精华所在,在培养语言的关键期接触古文学习,能够就此展开根植性的语言滋养,能够为学生奠定终生的母语根基,只有根基扎得越深,语言这棵树才能够长得郁葱繁茂。基于此背景,对小学语文“小古文”朗读教学的指导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古文;朗读教学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从三年级开始增加了小古文,小古文就是短小的文言文,由此也引发了很多的质疑:开展小古文的学习是否存在必要?因为这一阶段的小学生针对现代文的阅读仍然不够成熟,是否有必要过早的接触古代语言?对学生而言,接触古代语言不仅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需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小古文,既包括勤学故事,也包括寓言故事以及神话故事,所讲述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在进入高年级之后,会更多的偏向于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人生志向的树立等。而且高年级的小古文篇幅更长,内容更深,所涉及的语气词也更多,在节奏以及意蕴等其他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别。所以,针对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类型的古文,有必要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

一、激发“小古文”朗读兴趣

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最有益的老师,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对小古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时,才能有效消除畏难情绪,改变厌学心理。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所编排的每一篇小古文都是一个和儿童生活相近的充满趣味性的故事,故事这种形式是学生比较喜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讲故事以及看图想故事等多元的方式,改变古文的呈现状态,既能够实现化古为今,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接触趣味小故事的过程中,能够自然地融入对小古文的学习中。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小古文的不同特点,或演或赏,充分利用多元的策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充满童趣的语言能够给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在教学小古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契机为学生设计有利于畅所欲言的机会和平台,这样的小古文学习才能充滿生机和活力。如,在教学《司马光》时,教师可针对“如何抢救落瓮的伙伴”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表达,另一方面也可以拉近学生和小古文之间的距离,当然也可以以得救孩子的视角讲一讲获救感言等,以学生的表达展现他们眼中的司马光,使他们在脑海中不断丰富司马光这一聪慧的形象。这种形式的共情,会使小古文深深地扎根于学生心底。

二、研读“小古文”文本意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针对古文的理解会存在相应的难度,但是,为了体会古文所具有的魅力,首要任务就是了解其意,而明意显然不能脱离翻译,实际翻译过程中,必须要满足以下三个要求:信、达、雅。简单地说,就是要确保翻译的内容忠于原文,行文通畅、语句要生动具体,更要充满情感。那么如何才能满足这一要求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其一,针对字词的学习应对比注释,了解每一个关键词语的意思;其二,就是要逐句看古文,对应白话文;最后就是对其进行复述,而且需要突出相应的情感要求。

对于明意这一过程而言,需要了解古文的词句构成方式,了解“知乎者也”在其中的不同意义,既要体验出语言表达规律,也要促进深入理解。如,惊弓之鸟、离弦之箭、败军之将,体会其中“之”的含义。对于刚刚接触古文的学生来说,理解文意难度较大,由此也容易引发他们的畏难心理,但是以现代文和古文相对读的方式就能够显著降低这一难度。如,在理解《自相矛盾》这篇古文时,可以分句呈现,要求学生说一说古文的意思,只有具备初步的基础和掌握之后,学生才能说得更通顺、更流畅。

三、读出“小古文”文本情感

古人在读书时,特别讲究吟咏,入情时会摇头、晃身。在五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小古文使用了更多的语气词,如“也”“矣”“乎”“哉”等。实际朗读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这些语气词,才能体会小古文独有的韵味,体会作者寓于其中之情。

以《古人谈读书》和《少年中国说》为例,其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这句话中的“也”,用来表示陈述论断的语气,目的是为了强调观点;“心既到矣,眼可不到乎?”在这句话中使用了两个语气词,“矣”表示感叹,其含义等同于“了”,“乎”这一语气词很显然表示疑问,这句话中连用了两个语气词,更能够突显强调反问的语气。又如,在《少年中国说》中,“美哉”“壮哉”中的“哉”所呈现的都是感叹语气,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抒发作者情感。

可见,针对小古文的朗读指导,应当关注语气词,当然也不需要过多的聚焦于针对语气词含义的解释上,只需要理解句意,学生自然能够由意生情,自然能够读出、悟出其中的情感,并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虽然道理简单,却能够直观地展现诵读小古文的真谛,任何一篇好文章,只有反复品读,才能体会其中之味,才能读出更深层面的含义。在小古文的教学实践中,诵读同样不可或缺,不仅有助于提升听说读写等各种语言活动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展核心素养,形成良好的语感。只有善于朗读,小古文的学习才能够事半功倍,而施以诵读为教学手段的教者,其教学也会达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志明.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

[2]梅丽娜.浅析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文亮小学)

猜你喜欢

小古文古文教材
绿豆发芽(小古文版)
教材精读
称象
嫦娥奔月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多维诵读有效感知与积累小古文探究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对小古文教学的探索
小古文,打亮学生一生受用的中国文化底色
小学语文课程中引入“小古文”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