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

2020-03-17朱艳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主问题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朱艳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主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展开文本阅读是十分重要的,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阅读水平的提升。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放者,要善于基于阅读需求点,设计阅读“主问题”;基于文本共同点,设计阅读“主问题”;基于文本矛盾处,设计阅读“主问题”,以此促进他们阅读的高效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容易遇到的核心问题是在为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时,如何在良好地进行思维指导的同时,引领学生对作品做出更加全面、深入的思考。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由于问题多并且太过琐碎,不能很好地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效果。如何对教学现状做出改变,主要的方法是从教学目的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主问题设置,这样一来,才能起到把握阅读重点问题、强化学习成效的作用。

一、基于阅读需求点,设计阅读“主问题”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设计只有从学生的审美及价值取向出发,加强与学生的审美及价值取向的贴合程度,才能更好地起到激发学生思维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效果。教师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思维及学习模式,在对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时,可以将教学问题作为切入点来展开。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变色龙》一课进行教学时,将教材插图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充分观察以后,谈谈对图片所传递信息的想法。仔细观察图片后,学生们开展了热烈地讨论。“图片里的动物叫变色龙,变色龙的颜色会因环境颜色的变化而改变。”“变色龙变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伪装,这样既能捕获更多的食物,还能防止被天敌发现。”教师以学生的认知基础及学习情况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变色龙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可以改变自己的颜色。大家细致地阅读全文,思考作者在描述这个特征时,先后顺序是怎样的,在介绍了变色特性以外,还对变色龙的哪些特征进行了介绍?”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时,就可以带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提升阅读效率。

以上案例中,教师向学生展示关于变色龙的教学图片,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调查,把握学生关于变色龙的认知情况。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讨论,通过沟通探讨,促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教师通过小组讨论这一种常见的活动方式,以学生的学习认知情况为基础来进行问题设置,并引导学生探讨交流,可以进一步达到学生思维拓展的效果,从而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文章的核心内容。

二、基于文本共同点,设计阅读“主问题”

比较作为阅读教学中的常见方式,它的内容包含了思考、批评、判断等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对作品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比较上下文的方式去理解文本的内容。由此一来,就可以实现在阅读模式上从单一向多元的转变,也能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深度。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孔子游春》一课进行教学时,向学生讲述了孔子论水对弟子进行教育的故事,表达了对孔子教育理念及水平的赞扬。在此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很多描述师生关系的课文进行了学习,像《莫泊桑拜师》以及《师恩难忘》等等,因此在此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比较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在教书育人方面,孔子的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师存在哪些差异?”学生通过比较阅读的形式,就能发现虽然教师之间的教学方法存在不同,但是都能给学生带来启示。《师恩难忘》一课中,田老师以娓娓道来的方式,用故事来讲述课文,让文学的种子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莫泊桑拜师》一课中……通过对课文间的比较阅读,学生在思维模式上能够实现由单一向多元的转变,也能挖掘课文更深层次的内容。

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以课文具体内容的特点为依据,给学生设置一个可以进行比较阅读的情境,让学生形成对课文内容的独到理解,从而提高阅读思维能力。

三、基于文本矛盾处,设计阅读“主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课文出于良好表达的需要,会有较多矛盾的地方。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围绕这些矛盾来突出设置主要问题,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引导学生进一步发掘课文中人物的突出特点,正确地解读课文内容。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苏教版语文《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进行教学时,讲述了关于公仪休拒绝收受他人礼物的故事,表达对公仪休公正廉明品质的赞扬。原文中有这样两句:(1)“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2)“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这两句话中有着明显的矛盾之处。因此关于此课的教学,对于上述矛盾点,可以进行以下的问题设置:“公仪休是否真的喜欢吃鱼?为什么在别人送鱼给他吃时,他说自己闻到鱼腥味就要呕吐?”这样进行问题设置就能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通过深入思考,学生就可以领会尽管公仪休喜欢吃鱼,但是具有一定的原则,他拒绝接受别人送给他的鱼,同时可以用委婉的语言来说明这一点,这就很好地体现了他在为人处世方面的显著魅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良好水平。这种方式既委婉地表达了拒绝的意思,同时也不令人觉得难堪。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比较准确、完整地把握公仪休这个人物的特点。

在上述教学案例当中,教师有意识地围绕课文文本中的矛盾点,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探索。这样的教学方式,令学生的探究乐趣及热情得到激发,同时也能切中课文的教学要点,进一步完成深度阅读的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正确地完成主问题的设计,是教师需考虑的重要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把握阅读教学的重点,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从而让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深刻,阅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12).

[2]王华明.让阅读教学走向高效[J].小学语文教学.2017(11).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文亮小学)

猜你喜欢

主问题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主问题”设计:课堂活动的牵引机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