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春第一课,我们可以教给孩子什么

2020-03-17鹿永建钱红林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0年3期
关键词:摆渡人美德敬畏

鹿永建 钱红林

2020,开年冷峻。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给喜气洋洋迎接春节的人们来了个措手不及。

居家隔离,是抵御病毒、防止传染的最好方式。假期因此延长。

这个格外悠长的假期,注定让孩子们难忘。

这个格外悠长的假期,也注定让父母思考——

怎么给孩子上好“开春第一课”?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一堂家国情怀课,告诉我们与国家的关系。

窗外,阳光正好,我们宅在家里,不能享受无限春光。这是一堂敬畏自然课,告诉我们与灾难的关系。

少出门不聚餐;勤洗手講卫生;保护自己就是保护他人。这是一堂个人素质课,告诉我们与自己的关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请和孩子一起,带着恭敬之心,认认真真上好这一课。

春天来了,阳光和花朵都会如期而至,让我们静静等待。

置身2020年的第一个春天,旺盛的春意与别样的生活在向我们招手致意。

也许您与孩子一起度过了一个多月居家的生活。不管您的孩子多大,这一段时间以来,您可能都会不由自主地思考这个问题:经过这场难以言说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对孩子品格的期待和人生的塑造,应当有什么变化?什么样的品格、能力与志向值得我们循循善诱地传递给孩子?

您所关心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这个春节以来一直思考的。在家中,或者戴着口罩在北京一些空旷、僻静的地方散步、思考的我们,以战“疫”状态的人所秉持的实际与真诚,几番删繁就简,只留下三个组合:知识与智慧、善意与勇敢、自律与节制。

真正的知识,一定带来智慧与创意

2020年之初,全中国人都在学习病毒的知识,如饥似渴。在这个所谓知识爆炸的时代,真正的知识依然紧俏。

什么是真正的知识?

敬畏,是知识的开端。

敬畏生命与大自然。非典时期,我们学习了这个真知识;新冠肺炎疫情又迫使大家再复习一遍。

但是,有人只是学会了表层的知识:果子狸、蝙蝠、穿山甲不能吃。有人学习到更深层的知识:野生动物与数千种病毒共生,危险。这些病毒有可能危及人类生活,但这源于人类自身的“入侵”行为。

但愿每位父母,都以更开阔的视野来看待这个教训,明白纵然飞船、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这些科技日新月异,人类对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奥秘,依然所知甚少。

所以值得敬畏的,不仅仅是生命与大自然,还有更多的对象值得敬畏。敬畏应当成为人面对他者的基本态度。从这种态度出发,所发现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

真正的知识,不分新与旧、专业与大众、国学与舶来品,只在乎是否是真知识,而不是假学问。

疫情、病毒、炎症风暴、疫苗、心理健康……今年,从冬天到初春,上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到医务工作者和每一个普通人,都在追踪、学习这些事关生命安危的专业知识,没有人在乎这些知识的艰深与浅易,没有人在意知识提供者的肤色与民族,只关心这个知识是否真实,这是真知识的关键特征。

不少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常常纠结于是让孩子先学国学还是先学外语,早出国还是先在本地发展等知识路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我国近现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已经给出一个绝妙的答案:

学之义不明于天下久矣。今之言学者,有新旧之争,有中西之争,有有用之学与无用之学之争。余正告天下曰: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

前有王国维的宏论,后有新冠肺炎疫情的检验,今后父母在给孩子选择知识和课程时,就有了一个新的考量办法:是不是真知识。

真正的知识,一定带来智慧与创意。

110年前的1910年,一场鼠疫由中东铁路经满洲里传入哈尔滨,随后大瘟疫席卷整个东北。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在西方做过传染病研究的伍连德医生时年30岁,临危受命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他亲自设计了一种成本极低、易推广使用的简易双层纱布囊口罩——在两层纱布中间放一块吸水药棉,戴上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阻断传播。

110年后的2020年之初,身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同时要防疫,口罩同样紧缺。但人们依赖购买现成的,谁也没想发明一种更简便的口罩或者办法以解决燃眉之急。智慧与创意能力,永远是一种稀缺的能力。

真正的知识是王冠,而智慧是王冠上的钻石,值得每个人终生追求和寻觅。

善意和勇敢是爱的别名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武汉,有一群被称为“摆渡人”的司机。医护人员出于使命与责任奋战一线时,交通工具一时窘困,这群“摆渡人”自发地组织起来,主动为医护人员上下班提供服务。

这群“摆渡人”,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美的品质——善良。

善意与勇敢,出自对于善良这一高端价值的信任。在别人需要之时,善意会伸出帮助之手。不可小瞧这群志愿人士的作用,在武汉封城的初期,如果不是“摆渡人”挺身而出,医生,特别是从外地来支持的医护人员,虽然身心俱疲,也只能徒步于空荡荡的武汉三镇之上,其情何堪。

善意和勇敢是爱的别名。

什么是爱?孩子问。我们会说,爱是分享,是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分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同学和需要的人。这种爱,基本是一种安全、没有风险的爱。这种爱,是容易的,稍稍培育即可明白、学会。

但是父母们要知道,即使在一切安好的日子里,当我们决定付出爱时,其实也需要一种心理准备。我们可能会遇到对方不理解,受到伤害,受到物质和财产的损失。极端情况下,付出爱也可能危及自己的健康、生命。

新冠肺炎疫情提醒我们两件事。一是在凶险的环境中,善意与勇敢可能意味着牺牲。果不其然,武汉“摆渡人”当中,确实出现感染者、甚至牺牲者。但是这场疫情也提醒我们更重要的另一件事:如果没有出于善意的勇敢,一个城市可能会突然出现停摆。

我们必须告诉孩子,在某种情况下,善意与勇敢可能带来损失与挫折,但是善意和勇敢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所以,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们看到了医务工作者、警察、志愿者等,因为责任,因为大爱,挺身而出,带着善意与勇敢逆向而行。

我们要把这些善意和勇敢传递给孩子。孩子在成长路上,也许会淡忘这场疫情,但冬末初春里这些勇敢的人和事,将深刻在他们记忆中。

对自由来说,基本的美德是节制

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免聚集。这是人们最近常说的话,也是避免新冠肺炎病毒通过口鼻眼侵入人体的方便法门。

但是,总有个别人不履行疫情期间每个公民应当遵守的防护、报告、隔离义务,将病毒带给了别人,甚至是自己家人。

自律,这种散发着馨香的品格与美德之花,与这些公民无缘。

自律,简单来说,就是将你认同的理念尽力变成你的追求与行为。自律不是绝对的言行如一,而是有一颗自我约束的理智之心。

我们很多人在吃的方面,缺乏自律与节制的美德。这次疫情的来源,普遍认为与贪吃稀奇野味有关。

也许,2020年春天,每一位为人父母者都希望孩子拥有自律与节制的美德,并因此避祸、消灾;但是又担心自律和节制使自己的孩子变得束手束脚,无所作为。

这其实是把真正的自律、节制与胆小、守旧混为一谈了。

当代有没有自律、节制而又奋发有为的名人?教育慈善家田家炳一定可以算一个。他节俭、自律、节制到了近乎严苛的程度,吃饭时从不多吃,参加活动喝剩的矿泉水要带走喝完,平时出门挤地铁。

这位大企业家,不足15岁就承接父业,50年间在东南亚多次创业,成为亿万富翁。64岁时,他以香港人造革大王的企业名家之身,开始专心做慈善。

2018年底,田翁以99岁高寿去世,留下数百所田家炳学校,成为中国教育界的瑰丽风景。

自律、节制与大开大合的事业合奏,不仅没有束缚他,反而给他带来自由、快乐的人生。

田家炳的人生,让我们想起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历史讲稿》一书序言中的一句话:对自由来说,基本的美德是节制。

相信每位父母,在经过疫情时期的隔离生活后,也会同意这个观点,并把它传递给下一代。

直到今天,教育学者还是喜欢引用西方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的话:每个人的灵魂都具有理性、意志和情感三种因素,与此相应,也有智慧、勇敢和节制三种美德。中世纪哲学大师阿奎纳进一步说,审慎、节制、正义、以及坚忍为人类的四大美德,它们之间是互相连接的。

是的,这样的品质与能力组合,虽然极其简洁,却经受了几千年时间的考验。就像人们喜爱的大树,根系深深扎在大地的深处,春天一来,又是枝繁叶茂,娇嫩的鲜花盛开,并且芳香四溢。

(鹿永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新华社高级编辑。

钱红林: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分會常务理事、北京爱加倍关爱家庭中心总干事。)

编辑 王淑娟 623358414@qq.com

猜你喜欢

摆渡人美德敬畏
诚实是美德
范姜锋 从“追梦人”到“摆渡人”
一些敬畏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敬畏先烈
助人为乐是美德
敬畏 果决 笃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