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与口腔卫生的影响

2020-03-17赖翔婵李燕敏梁艳华梁妙萦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口腔卫生牙周病牙龈

赖翔婵 李燕敏 梁艳华 梁妙萦

牙周病的致病因素较多,与遗传、免疫及口腔卫生等因素有关,其中口腔卫生差是导致牙周病发病的最主要因素之一[1-2]。大部分牙周病患者存在不良口腔卫生习惯及口腔保健自我管理效能低下等,对口腔卫生认知不足或缺乏正确的口腔保健方式,导致牙齿及牙龈受损,引发牙周病[3-4]。若不改变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将不利于牙周病的治疗,且易引起牙周病的反复发作。口腔保健是长期的过程,行为转变理论是基于慢性病管理及不良生活习惯纠正的健康教育理念[5-6],近年来我院在牙周病口腔健康教育中应用行为转变理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经X线及临床检查诊断为慢性牙周炎;3个月内未接受过牙周治疗;无义齿;年龄>18岁;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或免疫系统疾病;近期应用过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合并恶性肿瘤或免疫系统疾病;妊娠女性;其他口腔疾病。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21~63岁,平均(41.9±3.6)岁;病程2 d~13个月,平均(3.9±0.7)个月。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0~62岁,平均(42.1±3.3)岁;病程3 d~12个月,平均(4.0±0.9)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给予疾病教育,口腔健康知识宣讲,洁牙、龈下刮治及根管治疗的注意事项,治疗前后饮食及口腔保健指导,包括如何改善口腔环境,正确的方式洁净口腔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指导的健康教育方式,依据行为转变理论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

1.2.2.1 前意向阶段 牙周病患者对口腔卫生缺乏认知,在初次就诊时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对牙周问题与口腔卫生的关系缺乏认知,治疗诉求较为简单,如控制牙疼、改善牙龈出血等,因此,需了解患者需求,评估、了解其口腔保健认知能力、需求,指导其关注健康教育的公众号,加入微信群,以便及时评估和指导。

1.2.2.2 意向阶段 此阶段患者对口腔保健及牙周病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牙周疾病的治疗存在期望,且期望值高于早期的认知,如美学需求、口腔其他的健康需求等,形成了口腔保健的需求动机。在此阶段患者虽然对口腔保健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缺乏系统性,对口腔保健的范围、方法等缺乏了解,对口腔保健进行自我管理缺乏信心,在此阶段应纠正需求的偏差,使患者初步了解口腔保健知识,并引导其建立正确的口腔保健需求。

1.2.2.3 准备阶段 此阶段患者已经具有明确的口腔保健需求,对口腔保健的认知也较前有了明确的提高;同时已经开始了牙周病的系统治疗,随着治疗的进展,会加深对口腔保健重要性的认知。在此阶段应积极引导患者进行口腔保健的系统性规划,包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正确的口腔保健,如牙缝刷、水冲洗工具等洁齿工具的选择,做好系统性口腔保健及自我管理的准备。

1.2.2.4 行动阶段 此阶段患者已经开始尝试系统的口腔保健,重点指导其正确的保健方法,讲解口腔保健知识、漱口时机、正确的刷牙方法,避免产生软垢的方法,以及如何改善口腔环境、建立自我约束能力,如睡前定时刷牙,刷牙后避免进食食物,避免含糖饮料及刺激性食物等,提高自我管理的效能。

1.2.2.5 维持阶段 此阶段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具有明确的认知,并且有了明确的需求和自我管理能力。牙周病痊愈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自我约束能力往往下降,如不良口腔卫生习惯再次出现,刷牙等口腔清洁频率降低,甚至再次出现牙周软垢、结石等。因为损害是慢性的过程,短期内对牙周的危害不容易显现出来,因此患者放松自我约束能力,出现不良口腔卫生习惯;另外牙周治疗的过程包括洁牙及龈下刮治,多伴随不同程度的牙龈过敏,漱口及刷牙时容易出现不适症状。此阶段要针对不适症状给予充分、耐心的解释和答疑;指导患者定期进行口腔门诊检查及自我检查,观察软垢形成情况,牙周不适症状等,引导其规律的进行口腔卫生的维护和保健,维持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3.1 口腔保健自我效能 教育前及教育3个月后采用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评价[7-8],量表包括3个维度,即定期的口腔就诊、正确的刷牙方式及口腔饮食平衡,每个维度15个条目,1~5级评分,总分15~75分,各条目累加计分,得分越高,表示口腔保健自我效能越好。

1.3.2 口腔卫生状况 教育前及教育3个月后评估患者口腔卫生状况,观察软垢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软垢指数依据软垢有无及覆盖范围分为0~4级评分,评分越高,表示卫生状况越差。牙龈指数依据牙龈炎症、出血及红肿、溃疡等情况分为0~3级评分,评分越高表示牙龈炎症越重,卫生状况越差。龈沟出血指数依据龈沟出血有无及程度分为0~5级评分,评分越高表示龈沟出血越严重,卫生状况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教育前后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比较 两组教育前口腔保健自我管理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两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评分均提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教育前后口腔保健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分,

2.2 教育前后两组口腔卫生状况比较 教育前两组软垢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两组软垢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均较教育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教育前后两组口腔卫生状况比较(分,

注:1)为t值;2)为t’值;*与教育前比较(配对t检验),P<0.05。

3 讨 论

牙周病是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牙周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长期的口腔卫生差是主要的病因,牙菌斑的致病菌感染、牙结石导致的牙龈萎缩及损害均是引发牙周病的主要原因[9-10]。牙周病能够导致牙龈袋持续的炎症反应,引起炎性介质的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11-12],引起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最终导致牙齿疼痛、松动及移位,影响咬合功能及外观,甚至导致牙齿脱落。牙周病的防治除了洁牙、刮治、引流、抗感染等措施外,改善口腔卫生习惯对于牙周病的治疗及减少复发尤为重要[13-14]。

口腔保健是长期的过程,对口腔卫生的正确认知是建立良好口腔保健习惯的基础,因此对于牙周病患者,要加强疾病教育,让其了解牙周病的发病机制及口腔保健的重要性,从根本上主动预防牙周病的发生[15]。行为转变理论是针对不良生活习惯纠正的理论系统,分为意向阶段、犹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及维持阶段5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给予不同的教育内容和引导方式,随着教育阶段进展,最终帮助患者正确认知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并加以维持[16],最终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改善口腔卫生条件,预防牙周病的发生[17]。

综上所述,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指导能够提高患者口腔保健的自我效能,改善其口腔卫生条件,健康教育效果满意,适宜在临床护理中应用。

猜你喜欢

口腔卫生牙周病牙龈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口腔卫生师的职业与职责
给牙龈按摩防萎缩
肇事肇祸强制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口腔卫生认知水平分析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牙齿移动对静止期牙周病动物模型牙槽骨的影响
口腔卫生宣教应用于社区老年人牙周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口腔卫生师
“毁容”警告:你的“牙龈线”正在后移
牙龈之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