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多维康复护理对脑胶质瘤术后肢体功能及癫痫控制的效果

2020-03-17张玉君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肌群

张玉君

相关研究发现,脑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1]。脑胶质瘤偏良性者瘤体生长缓慢且病程偏长,而偏恶性者瘤体生长快,70%~80%的患者自症状从出现至就诊间隔时长不足6个月[2]。脑胶质瘤是高危遗传因素与环境致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根据肿瘤恶性程度分为低级别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治疗以手术为主[3]。相关研究显示,经综合治疗低级别、高级别胶质瘤对应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10年、1~4年[4]。本研究在脑胶质瘤手术患者中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多维康复护理,探讨其对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及癫痫控制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0例脑胶质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头颅CT、磁共振成像等检查确诊为脑胶质瘤;确定行手术治疗;术前1年内未行头颅手术;认知、沟通能力正常,且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伴有其他脑血管疾病;伴有肝、肾功能障碍;术后体征指标不稳定。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34例,女11例;年龄41~72岁,平均(57.13±3.71)岁;病程4~18个月,平均(12.22±5.34)个月;肿瘤分类[5]:星形细胞瘤18例,髓母细胞瘤13例,室管膜瘤14例。观察组中男38例,女7例;年龄42~74岁,平均(57.78±3.92)岁;病程5~21个月,平均(15.84±5.83)个月;肿瘤分类:星形细胞瘤16例,髓母细胞瘤15例,室管膜瘤1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肿瘤分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呼吸道护理、体位管理、饮食营养管理、康复知识教育、常规康复训练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多维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术后第2天起,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开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选用Auto-move AM800型生物反馈治疗仪,仪器参数:电流强度为0~50 mA、频率为1~120 Hz、脉宽为50~500 μs;护理人员借助95%的乙醇脱脂棉擦拭电极片粘贴位置,而后将3个电极片(40 mm×40 mm)分别粘贴于上肢伸肘肌群、下肢胫骨前肌、腕背伸肌群,选择半主动配合模式,确定刺激参数:脉宽为200 μs、频率为50 Hz、刺激时长为8 s、间隙时长为12 s,根据自感反馈调节刺激强度,以引起腕关节背伸为宜,配合连续收缩受累肌肉,直至收缩肌电值达到设定阈值,并观察屏幕提示,每天1次,每次20 min,连续7周[6]。

1.2.2 多维康复护理干预

1.2.2.1 全身振动训练 患者可下床活动后,护理人员借助Galileo 900振动训练器指导其开展全身有氧性振动训练,每天1次。(1)下肢肌肉训练。取双足中立位,引导患者手握振动器扶手开展适应性训练4 min,而后协助屈曲双膝5~10°,保持微蹲姿势,而后缓慢屈膝深蹲60~90°,臀部保持紧绷,再后练习屈伸膝关节、屈伸髋关节、带踝下蹬等动作,以实现对下肢肌肉的收缩锻炼,约10 min。(2)小腿后肌群训练。在前脚掌下垫放毛巾,厚度为4 cm,躯体重心前移,以实现对小腿后肌群的有效牵拉,并微曲膝关节,保持3~5 min;恢复站立位,以躯体为转动轴上下摆动,对应振幅为4 mm、频率为20 Hz,每次4 min,训练时借助弹力绷带对踝关节加压[7]。

1.2.2.2 等速肌力训练 借助SYS4型等速肌力训练仪指导患者开展等速肌力训练[8],指导患者取坐位,并调节座椅、机头角度为0°,引导其放松肩部,保持腕关节中立位伸直,而后手握操纵杆并保持肘关节伸直,即准备体位,肘关节活动度为100°。做热身运动,时长2~4 min,而后屈伸肘关节开展等速肌力训练,对应角速度为60°/s、120°/s,每次每个角速度练习8~10组,组间间歇20 s,训练强度以肌肉产生酸胀、疲劳感为佳;同时,根据上述步骤开展患侧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以实现对下肢肌群的有效锻炼,每天1次,每次20~40 min,连续1周。

1.2.2.3 经颅磁刺激[9]干预 术后第1天起,对存在癫痫发作风险的患者实施经颅磁刺激干预,选用MAGPR02R30型经颅磁刺激仪实施治疗,先采用直径12 cm的线圈对头皮位置实施刺激,以引起右侧第一骨间外侧肌运动,并据此明确运动阈值;而后,刺激前额中部、左背外侧、右背外侧3部位,对应频率为0.5 Hz,每天每部位30次,连续实施2周。

1.2.2.4 取穴针刺治疗[10]选取印堂、合谷、涌泉、人中、劳宫等穴位。以75%乙醇消毒,对印堂穴实施提捏进针,向鼻根处实施平刺,得气后留针20 min;对人中实施斜刺并留针10 min,合谷穴透刺劳宫,并配合捻转泻法,涌泉穴选捻转泻法。每周3次,隔日施针,连续干预2周。

1.3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采用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于干预2周后评价术后肢体功能表现,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包括上肢、下肢2部分,共17个项目,50个条目,条目评价均采取3级评分法,对应分值0~2分,上肢66分,下肢34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则肢体功能表现越出色。(2)两组癫痫控制效果比较。护理人员统计干预2周内发生癫痫的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比较(表1)

表1 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比较(分,

2.2 两组癫痫控制效果比较(表2)

表2 两组癫痫控制效果比较(例)

3 讨 论

脑胶质瘤一种多发性颅内肿瘤,发病率约为3~10/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11]。临床研究发现,脑胶质瘤多发于30~40岁人群,且以大脑半球脑胶质瘤为主,占比超过了50%[12]。临床治疗脑胶质瘤以手术方式为主,并配合实施放化疗。相关数据显示,手术联合放化疗综合干预下,脑胶质瘤患者平均生存期仅8~11个月[13]。在脑胶质瘤中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多维康复护理,针对实施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配合开展全身振动训练、等速肌力训练;采取经颅磁刺激干预、取穴针刺治疗,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防控癫痫发生。

研究发现,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针对实施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借助Auto-move AM800型生物反馈治疗仪对肌群实施电刺激,能促进刺激部位肌力恢复,有助于患者主动伸腕、屈踝,可缓解腕屈肌、指屈肌痉挛,进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护理人员指导其开展全身振动运动,能实现对足底传入神经的有效刺激,改善局部韧带、肌腱、肌腹状态,进而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14],有效预防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可实现对肌群的有效锻炼,以增强肢体活动能力[15]。

观察组癫痫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针对实施经颅磁刺激治疗,借助脉冲磁场对脑组织特定部位实施刺激,可促进神经细胞去极化并生成诱导电位,实现对脑内代谢活动的有效干预,达到控制癫痫放电的目的;护理人员选取印堂、合谷、涌泉、人中、劳宫等穴位,并基于不同手法实施针刺,通过穴位刺激,能疏通经脉、促进血液循环,可调节机体状态,减少癫痫发生。

综上所述,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多维康复护理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可减少癫痫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肌电生物反馈肌群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探讨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