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村民俗博物馆及其社会教育作用分析

2020-03-16郭建忠

神州·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社会教育

郭建忠

摘要:民俗博物馆作为征集、典藏、陈列、研究、展示民俗文化遗产实物的非营利永久性机构,其不仅需要满足公众的休闲、娱乐、学习需求,同时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教育职能,而对于不同类型的民俗博物馆来说,其能够发挥出的社会教育作用也是完全不同的。为此,本文丁村民俗博物馆为例,对其社会教育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围绕丁村民俗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作用提升提出了一些较为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丁村民俗博物馆;社会教育;民俗知识

引言:

丁村博物馆位于山西襄汾县城关镇丁村,建成于1985年,是全国第一家汉民俗博物馆,博物馆以丁村当地古代民宅为主体,保存有元代末期及明清时期的四十余座庙宇及民宅建筑,民宅展馆内陈列的家具、木雕、石雕、明清字画、瓷器及各种建筑装饰保存均比较完整,不仅充分体现了我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同时也为晋南地区古代建筑、风俗文化、民间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能够对公众起到非常突出的社会教育作用。

一、丁村民俗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作用

(一)历史文化教育

作为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工共机构,丁村民俗博物馆最为直接的社会教育作用自然体现在对公众的民俗、历史文化教育上。从馆藏文物来看,丁村民俗博物馆中藏有文物11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70余件,除作为博物馆主体的民宅建筑外,如明清字画、瓷器、家具、刺绣、剪纸、木版画、木偶皮影戏、晋南民间岁时节令习俗、当地婚丧嫁娶礼仪等,也都是博物馆的主要展出内容。通过对这些文物展品的了解,人们不仅可以知晓元末明清时期的各种历史事实,同时还能够对晋南地区古代先人的生产生活、民间习俗、人物风情、思想信仰、文化艺术等文化内容拥有深入了解,进而感受到汉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魅力,产生了解、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强大动力。另外,由于民俗文化是源自于古代人民生活的文化内容与形式,因此通过对民俗文化的了解,人们的社会思想与行为方式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二)社会情感教育

除历史文化教育外,丁村民俗博物馆中极具生活色彩与地域特色的文物也同样能够使公众受到很好的社会情感教育。一方面,丁村民俗博物馆中的文物种类与数量虽然都比较多,但都是以晋南地区的民间文物为主,无论是由正堂、过厅、门楼、厢房等多个部分组成的砖木结构四合院,还是建筑构件刻画的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古典戏曲、历史故事等木雕、砖石雕图案,亦或是以婚、丧、家塾、寿诞、侍亲等习俗礼仪为主题的民俗陈列,都与明清时期晋南汉民族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这些充满民俗文化气息的文物时,当地人民能够深切体会到数百年前祖辈先人在片土地上的喜怒哀乐及艰辛奋斗历程,并将自身与先辈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产生浓厚的乡土情感以及保卫、建设美好家园的远大愿景[1]。另一方面,在丁村民俗博物馆陈列的文物中,还包括明清时期当地汉人常用的交通工具、纺织器具、农具以及刺绣、石塑、木偶、皮影等地方民间艺术,甚至对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等节令时当地人民的纪念、庆祝方式,也能够进行相对真实的呈现。这些文物展品凝结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与汗水,其丰富性与先进性是很多其他国家、民族传统文化所难以比拟的,因此在对这些文物进行了解后,人们也同样会对本民族历史文化产生强烈的自豪感,更加热爱自己与祖辈赖以生存的土地,从而达到良好的历史情感教育效果。

(三)社会认知教育

在各种科学技术及先进机械、设备的支持下,现代人的生活质量虽然有了极大的提升,但其生活经验也因此变得非常之少,这对于人们的社会认知能力提升是非常不利的。而丁村民俗博物馆中,由于馆藏文物涉及了农业、商业、交通、建筑、纺织、婚丧嫁娶、家塾寿诞、民间艺术等诸多领域,因此不仅能够将元末明清使其的社会发展水平充分展现出来,同时还能够让人们对社会经济、政治、伦理道德、社交礼仪、生活艺术等产生更为深刻、具体、客观的认知,熟悉社会各行各业的存在状况。虽然明清时期的社会现状与现代社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也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这些古代社会知识的积累仍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进行社会认知,并实现自身社会认知能力的提升,而这也正是对丁村民俗博物馆社会认知教育作用的充分体现。

(四)社会道德教育

丁村民俗博物馆中的馆藏文物基本都源于明清时期各阶层人民的现实生活,因此其不仅能够体现出当时汉民族人民在诸多生活领域的历史文化特色,同时也蕴含着大量的道德文化信息,而通过对这些文物的展示与讲解宣传,自然也就能够起到良好的社會道德教育作用。不同时期的道德要求虽然会存在差异,但我国现代社会的道德标准却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在了解到馆藏文物背后的道德文化信息后,人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这些道德观念形成的原因及其正确性,并对流传至今的道德标准产生认同感,从而按照这些道德标准来规范自身言行[2]。例如在丁村民俗博物馆三、四、五院陈列的寿诞、葬礼场景布置及相关文物中,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代人民对孝道的重视,在对比自身行为或当今社会现状后,自然也就会孝敬父母长辈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将这一理解贯彻到日常生活行为中来。

(五)社会专业教育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丁村民俗博物馆在对广大社会公众进行社会教育的同时,也能够对众多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工作者起到良好的专业教育作用。以民俗学为例,这一学科以风俗习惯、口承文学、传统技艺、生活文化及其思考模式为主要研究内容,而在丁村民俗博物馆的民间艺术、习俗礼仪等各类民俗陈列中,则恰恰能够对这些研究内容进行集中体现,只要民俗专业学生与民俗工作者能够对文物展品进行仔细观察与深入研究,其专业知识及实践研究经验必然会变得更加丰富,并为自身专业工作的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二、丁村民俗博物馆社会教育作用提升的有效策略

(一)积极组织展览活动

陈列展览一直以来都是博物馆发挥自身社会教育职能的主要途径,而对于丁村民俗博物馆来说,要想让自身社会教育作用得到有效提升,自然也同样需要先从陈列展览活动入手。首先,由于了解、喜爱民俗文化的社会公众相对较少,而博物馆本身又具有着一定的公益性质,因此丁村民俗博物馆可在充分考虑自身接待能力的前提下,定时、定期开展免费开放工作,吸引社会公众前来了解丁村民俗博物馆、了解民俗文化,使博物馆服务群体能够持续扩大。其次,丁村民俗博物馆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虽然交通比较方便,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参与陈列展览活动的热情,对此博物馆可转变陈列展览策略,选择部分体积较小、移动运输方便的文物,与其他地区博物馆合作举办陈列展览活动,使其他地区群众同样能够深入了解到晋南地区的民俗文化[3]。最后,在科技时代下,丁村博物馆还可以利用三维图像技术、影像数据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互动娱乐技术、特种视效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来建立数字博物馆,以声光电结合的方式对模仿馆藏文物进行模仿、还原,并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完整呈现于网络上,让人们可以从网络上参与博物馆陈列展览活动,接受社会教育。

(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在陈列展览活动中,社会公众的参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让参与者获得了良好的参观体验,丁村民俗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作用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来,并在之后的陈列展览活动中得到持续。对此,博物馆还需从社会服务入手,一方面通过招聘、培训来建立专业的讲解员队伍,为参与观众提供专业化的文物讲解服务,在帮助观众了解文物基本信息、特点、背景故事的同時,满足其对讲解的多样化需求。而在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场馆内部及周围建立定位剧场、停车场、艺术信息室、残疾人专用通道等各类基础公共设施,为公众参与展览活动提供更大的便利,这对于观众参与体验的提升同样是很有帮助的。

(三)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虽然是面向全社会的,但针对某一群体展开社会教育也同样能够使其社会教育作用得到提升,因此,丁村民俗博物馆完全可以发扬传统,持续加深与当地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组织的合作,以实现更具针对性的社会教育。例如在与学校的合作中,就可以选择一些价值较低、不易损坏的文物作为实践教学工具,借给学校用于在民俗文化讲座或历史课上进行实物讲解,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其深入、直观的了解民俗文化,长期下来,学生自然也就能够受到良好的社会教育。

结束语:

总而言之,精神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作用已经变得愈发重要,对于丁村民俗博物馆来说,要想将自身在社会道德、社会情感、历史文化、社会认知等方面的社会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则还需要从陈列展览、对外交流、社会服务入手,采取合适的创新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吴雪玉.浅探新时期民俗博物馆社教功能的有效发挥[J].文物世界,2018 (06):61-62.

[2]张中红.浅谈丁村民俗博物馆及其社会教育职能[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 (08):92-93.

[3]孟希旺.浅析民俗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J].文物世界,2012 (04):73-76.

猜你喜欢

社会教育
论幼儿园社会教育与数学教育的融合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谈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形式的结合与创新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之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