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意力既是外在的,又是内在的

2020-03-16

中学生天地(B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铁扇公主行为主义孙悟空

注意力是一件非常“诡异”的事情。为什么说它诡异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你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情、读一本书的时候,并不需要考虑注意力本身——就好像你自然走路时,并不需要过多考虑自己的步伐;而当你观察别人,想知道另一个人是不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却没有那么容易判断。因为我们不能像孙悟空那样进入铁扇公主的脑袋,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另一个人的一些表情、动作、神态等。这里就涉及一个哲学上的基本问题:注意力究竟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

每个人都有过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刻,这是每个人内在的视角;但是当老师和家长想要知道一个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时,那就是外在的视角。内在视角和外在视角之间永远有一条鸿沟,因为外在视角基本依靠视觉观察。视觉的观察大致只能得到一些人的外在表达——包括有意和无意的。但是我们也知道一些老练的演员,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可以熟练地掌握某些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来“表演”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瞬间——其实一些同学也会。

在哲学和心理学的历史上,很多人也为此困惑,于是出现了一种主张,叫作“行为主义”,没有必要直接看到内心,只要看外在的行为就可以。注意力监测这种技术大致就采取了行为主义立场。但是也有人批评行为主义,认为它将心理活动还原为生理活动了。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提出过这样一个比喻:我们可以设想有一台机器,它的机制可以使它產生思想和感觉。一个人进入这台机器,看见里面的齿轮和机械部件在转动——这就好比缩小的孙悟空钻进了铁扇公主的脑袋里。虽然他能看清楚所有的运动,但看不到这台机器的感觉和思想。换句话说,就算以后技术发展了,科学家可以即时监控大脑里每个神经元的活动,也并不等于可以看见一个人感受到了什么,在想什么。更何况,目前的技术远远做不到这一点。

注意力监测、观察的仅仅是一些非常简单的活动,例如眼球的转动、眼皮的运动和一些脑区的脑电活动。我们甚至可以设想反过来的一种情况:我们设计一台有脸的机器,让它来模仿人类的学习状态,双眼一眨不眨,做出注意力集中的表情。这台机器可能会彻底欺骗注意力监测的机器,但是它根本就没有注意力啊!它就是一个死物。

其实,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回答一个问题:注意力是不是集中时间越长越好呢?我自己的学习经历告诉我,适时“开小差”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长时间紧绷神经反而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猜你喜欢

铁扇公主行为主义孙悟空
刑法行为人主义的辨析及其价值
快递来了个孙悟空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我和孙悟空的一天
行为主义的兴起与转变
我是小小铁扇公主
我是小小铁扇公主
“各取所需”:三种SLA理论结合视角下的二语教学
孙悟空形象的演变之“教化”阶段
钻进蒋介石腹中的“铁扇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