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TEAM教育模式的高职《建筑装饰制图》课程改革

2020-03-16吴雨琦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STEAM教育高职学生课程改革

吴雨琦

摘要:STEAM教育模式能够优化《建筑装饰制图》课堂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促进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创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本文对基于STEAM教育模式的高职《建筑装饰制图》课程改革展开研究分析,通过跨学科、项目教学、信息化平台、多元评价这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促进建筑装饰制图教学提供一个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STEAM教育;高职学生;建筑装饰制图;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2-0166-02

近年来,STEAM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各级政府、教育研究机构和学校的高度重视。诸多行业领域均有对STEAM教育进行的理论以及实践层面的探索,其中以教育行业研究最为深入。STEAM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信息化,注重实践性,通过跨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的“跨界”思维;通过项目式教学营造学习情境,实现对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信息化的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习惯;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适应差异化教学。STEAM教育模式顺应了我国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为高职学校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个新思路。

《建筑装饰制图》是五年制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二年级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的传统模式是通过教师的制图理论讲解,培养学生的三维立体空间想象力;掌握制图的基本规范。学生通过对图纸的抄绘练习锻炼图纸的识读能力以及绘制能力。然而五年制高职学生大多没有美术基础,设计思维以及空间感知经验在中学阶段没有专业的培训。学生仅有的中学基础理论课程知识急需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学习转化,流于表面的“书本知识”学习急需向真实项目实践转变,因此学生在高职阶段建筑装饰图纸的识读与绘制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性。同时,在社会对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要求;尊重人才的个体差异化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平台以及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也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目前的《建筑装饰制图》教学瓶颈,作为专业教师理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调整以往对教材论述性、陈述性知识的通篇理论讲解方式,针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

1 跨学科融合完善课程体系

STEAM 教育模式以整合多学科知识的方式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艺术五门学科联系起来,打破学科壁垒,强调多学科、跨领域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这一理念契合了目前《建筑装饰制图》课程的学习特点。

以实际的教学实践来看,制图课程一直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弱项,许多学生经过五年的高职专业学习,仍然无法做到完全掌握制图的标准画法,特别是空间尺度、剖面图、节点详图这些“重灾区”。更有甚者在毕业设计中绘制的图纸错误百出,施工图深化绘制难以进行,缺乏制图的精确性与严谨性。造成学生的在校技能学习与就业实践操作脱节,到了企业很难立即参与项目设计。究其原因,教学的单一性是重要的因素。五年制高职学生建筑装饰制图的教材一部分由工程制图改编而来,没有明显的建筑装饰特征,还有一些则是参照国家建筑制图规范编写,内容上多为论证性、陈述性知识,与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践性要求契合度不高。

如果以制图理论单一性的教学,那么学生在仅有的制图规范知識基础上能够完成图纸的抄绘、识读,却与真正的“制图”还有很大的差距。想要学生懂标准、能制图、会设计,需要跨学科融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各方面的知识。在制图教学时引入建筑结构科学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建筑的梁柱板梯关系;讲解建筑装饰相关装配技术,让学生建立对于装饰构造层的认知;设计一些工程管理方面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全局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立体几何学习,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实现二维向三维的转换;赏析优秀设计案例,提高装饰设计审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读与绘制,不仅能够增强图纸的严谨性与规范性,还能自发的将规范提升为设计,锻炼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2 项目式教学营造情景体验

传统的《建筑装饰制图》课程教学以制图规范学习为主,理论教学偏多,学生的实操能力仅以图纸抄绘或给定建筑平面框架的布局设计来训练。学生的假想设计与企业项目往往差距较大,且图纸绘制没有考虑建筑法规要求,以至于学生初到企业难以适应严苛的设计要求。

有别于传统教学,STEAM教育模式强调了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其对于实践能力的要求更加贴近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培养以素质为本,以技能为重。高职学校的《建筑装饰制图》课程应以技能应用型学习来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在课程中引入项目式教学,创建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

教学实训环节由企业提供真实项目,在建筑法规与实际的业主要求的基础上设定项目情景,进行体验式学习。学生分组合作,需在课前调研当地建材市场、家具市场、房屋样板间,熟悉建材种类与价格,家具的真实尺寸,房屋的设计思路。而后进行调研汇报,交流各组调研成果,互相提问并进行验证,弥补本组调研的不足之处。再在业主给定预算内进行设计,组员共同讨论方案,绘制施工图纸。还可利用校园空地以彩色胶纸在地面粘贴1:1房型图,进入地面模型感受家具尺度,并邀请其他小组体验本组房型,提出评价意见与建议。小组内部、组与组间互动互助,增进学生的沟通交流,提高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协作精神。在此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自主提问、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信息化平台培养数字化学习

2016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具备重视信息安全、遵守信息社会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的素养。

五年制高职学生多少都存在着一些学习惰性,有些学生因为中考失利,进入高职学习后是一种自我放弃的心态,如何进行课程改革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职阶段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STEAM教育模式中信息化教学的行为高职学校《建筑装饰制图》课程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制图课程的理论学习与绘制练习对于有惰性的学生来说有些枯燥,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让教师走下讲台,以具有科技感的教具吸引学生的兴趣。

课前可利用超星泛雅学习平台布置课程前置任务,建立行走课堂,突破书本与教室的学习限制,师生可以通过平台在线交流,对于学生的提问可以随时解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将课前学习成果上传至班级空间共享,对于知识点的疑问也可以在平台上互动讨论。在对新课知识点具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入课堂学习,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酷家乐网络云平台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設计的二维平面图纸转化为三维立体模型。学生戴上VR眼镜后能够体验自己的设计方案,还可以进行组间交流,邀请其他同学来参观自己的“家”,利用VR实景技术实现虚拟向现实的转换。课后可以将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空间尺度、家具尺寸、装饰材料调研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利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创建建筑装饰数据库并不断更新,为以后的学生学习提供大数据平台。

4 校企合作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在五年制高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人才的培养是双方共同的关注点,企业作为STEAM教育模式的受益者,应当更积极地参与到课程的改革中来。学校为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库,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项目支持。在STEAM教育中企业可以更早的介入人才的培养,参与到各个课程的评价体系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所了解,掌握每位学生的优势,减少后期的岗位培训投入。同时学校也能够根据企业的评价适时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学生技能学习的适应性。

STEAM教育本质内容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STEAM教育模式下每个学生都应有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故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分析、实践的机会。五年制高职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比普通高中学生更渴望获得鼓励与肯定,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建筑装饰制图》课程应当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不只看重结果,同时参考过程评价;不只教师点评,同时引进企业参评。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基本的制图规范与建筑法规外,不过多设置标准答案。注重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总结。让学生在方案图纸设计的过程中通过思维分析、信息搜集、论点提出、论证过程、知识整合,不断优化思维过程与方法,实现创造力的自我培养。尊重学生的创意成果,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课上的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选出优秀作品;定期与企业设计师连线沟通点评,抽取几位学生与设计师进行线上交流;课后学生作品上传网络公共平台统计企业采纳率等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校企合作评价体系。让学生了解业主的真实反馈,及时掌握当下的市场需求、行业的发展情况。

综上所述,STEAM教育契合我国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五年制高职《建筑装饰制图》课程与其进行有机融合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资源整合、创新思维、项目合作探究等素养,还能够促进学科发展,进而构建更加科学知识体系。使教育出的学生在企业中具有更强的岗位适应性,符合五年制高职学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朱凯,陈咏梅,李锐,等.STEM教育的实践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8):1-3.

[2] 胡畔,蒋家傅,陈子超.我国STEAM教育发展的现实困难与对策[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2(9):46-47.

【通联编辑:闻翔军】

猜你喜欢

STEAM教育高职学生课程改革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STEAM教育探析
基于大数据对STEAM教育进行师生互动研究
创客文化背景下的STEAM教育开展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