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位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微项目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0-03-16李家骏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岗位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职

李家骏

摘要:该文主要研究微项目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如何基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基本职业能力和普遍应用场景,将基础知识、技能和素养融于微项目学习中,将抽象的教学变形象,让学生易于接受;将项目微型化、简易化、灵活化,使学生更容易完成从而获得成就感、提升学习兴趣;将“学以致用”清晰的摆在学生面前,学了就会用、日常就能用,学生明白得学,学得才明白,从而改善、增强、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项目学习;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岗位能力;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2-0125-03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how to integrate basic knowledge, skills and literacy into micro-project learning Based on the basic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general application scenario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cours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how to transform abstract teaching image to make students easy to accept; how to miniaturize, simplify and flexible projects so as to make students easier to complete. In order to achieve a sense of achievement, enhance interest in learning; put "learning for application" clearly in front of students, learning will be used, daily can be used, students understand to learn, learn to understand, so as to improve, enhance and optimiz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Micro project learn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post ability; application

中職《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主要服务于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础技能的提升,以及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的通关。课堂教学的侧重点缺乏知识技能与岗位职业能力的有效连接,缺乏知识技能与真实应用场景的美好邂逅。“学以致用”在学生心中产生了疑问,学生在实际应用时也会因为毫无经验而畏手畏脚。

在我校2010级至2014级学生本课程学习中主要的问题表现在:第一,核心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第二,问题解决经验欠缺,实践技能不强;第三,缺乏沟通技巧和协作意识;第四,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自我效能感差。以上存在的问题使得学生很难在进入工作岗位后直接满足计算机应用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要求。

岗位能力培养视角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微项目学习,将实际工作岗位中所遇到的真实情境项目任务转化为学习性的微型主题项目任务进行微项目学习,教学情境化、微型化、灵活化、生活化。学生们通过在实际微项目中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了解、吸收、内化、掌握微项目所涵盖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习惯。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自我探索和创新,共同完成微项目作品。这个过程更加容易满足学生的获得感、成就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1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釆用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微项目学习的必要性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采用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微项目学习的方法,通过职业岗位项目式的实践体验,在微项目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探索创新、内化吸收,从而获得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知识点与技能点,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协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1.1 融合任务场景、创新教学模式,力求精准育人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性质特殊,是一门公共的必修课程,是要求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本课程操作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只是为了完成课程或者通过考证,更重要的是在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为学生夯实计算机应用的基础,掌握实际工作中必备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以满足不同的基础应用场景。

在教育教学观点和技术不断完善、进步的洪流中,课程改革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习中伴随的创新性,体现学以致用的实效性,而基于微项目学习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展刚好符合当前课改形势下的教学需求。通过工学结合,实现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实操技能、运用技巧和场景应用之间的科学融合。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将项目微化、精化、小化、活化,促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己或学习团队的探究、探索、实践,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较为自主的完成目标。帮助学生激发信心、获取成就感,步入良性循环。整个过程正是从实际工作的应用场景出发,在学习知识点、锻炼技能点的同时,历练学生直面工作问题,学会合作解决问题,慢慢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基础性复合型人才。

1.2 补齐传统教学短板、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传统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为以教授知识点和技能点为主要抓手,缺乏一些实战性较强的练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点懵,缺乏目标意识。日常的教学效果也仅仅表现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让毕业生做一份像样的个人简历都成为一件让班主任头痛的事情。基于微项目学习的模式通过明确的微、精、小、活项目任务,促使教学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老师不在是一个讲师,而成为一位引路者。学生已然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围绕应用场景中的任务,探索合作完成、达成目标。这个“参与、体验、感悟”的过程,既完成了传统教学的教学目标,还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做中学、学中做”强化了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对应用场景任务的立体化把控。

1.3 促进学生自我学习、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围绕复杂的、来自真实情境的主题,让学习者有机会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为了完成项目,小组成员协作讨论,制定项目方案、分工实施,并通过共享和反思获得学习的各种经验技巧。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创造力等多方面能力。项目学习也非常契合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

而微项目学习的教学方法釆用的正是“工学结合”的基本思想,通过进一步加工项目学习,微化、精化、小化、活化项目任务,从而让中职学生更加可能的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去完成任务、达成目标。形象化、具体化、目标化的教学场景,帮助学生认识与感知真实工作场景中的实际任务,并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艰辛和学习的快乐。微项目学习方式可以较好地实现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知识、在体验中获取技能、技巧、在感悟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微项目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相关工作任务的经验,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契合社会、工作中的实际要求,为学生后期的发展与提升,夯实了基础。

2 微项目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设计

2.1 微项目学习设计基本原则

在设计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微项目学习内容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学生参与微项目设计原则。 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通过微项目设计的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群体的思维是活跃的、多元的,在微项目设计中学生的参与,可以避免局限于教师思维中,并给予了师生交流、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

2) 微项目目标小而明确原则。微项目学习的过程就是以设定相应的微项目来作为引擎,基于中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定的目标宜小不宜大,务必清晰、明确地让学生明白微任务的目标,而且让学生清晰的感知:通过自己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较好地达成目标。

3) 实用兼具趣味原则。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微项目必须从岗位的实用场景出发、实用为王,务必让学生学以能用、学以致用、学以知何时用。趣味原则可以帮助学生更爱参与学习,如举行趣味打字比赛、引入抖音中OFFICE秘籍收集与制作等活动,提升孩子们的学生热情和参与度,在玩乐和比赛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升了应用能力。

4) 可行易做能完成原则。微项目学习内容的考量,一定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任务设置尽量保证可行性强、容易上手、能够完成的原则,至于综合性的大型任务,可以放在教学单元结束的时候,进行综合实践。

5) 适当增加岗位实用微任务原则。有些基于岗位的实际应用场景,在教材中不能全部体现,我们可以适当的结合学校的主题活动或者实际岗位应用场景,增加一些微项目任务,如结合班级黑板报制作电子板报;结合文员打印工作进行多次打印实操;分组制作班会主题PPT;申请、管理班级云盘等等简单而实用的微任务。

2.2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微项目学习步骤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微项目学习步骤粗略可分为: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活动评价。具体模型如下:

2.3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微项目设计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涉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以及互联网相关基本应用。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建议采用知识竞赛的形式,仿照《一站到底》节目来进行微项目设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互联网相关基本应用可以增设班主任助理一职,每周一位同学担任,负责相关工作,积累岗位经验。针对Office办公软件模块,可以根据知识点,进行微项目的设计,具体设计如下:

3 岗位能力培养视角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微项目学习实践效果

岗位能力培养视角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微项目学习开展以来,学生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明显加强,从微项目学习实践一年后的2015级学生开始,学生全国计算机等级开始的通过率突破了90%的大关。笔者所带的班级考证平均分有幸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成绩。

4 结束语

岗位能力培养视角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微项目学习,将实际工作岗位中所遇到的真实情境项目任务转化为学习性的微型主题项目任务进行学习,将教学项目情境化、微型化、灵活化、生活化。学生通过微项目任务的探索、了解、吸收、内化,掌握微项目所涵盖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习惯。将“学以致用”清晰的摆在学生面前,着实改善、增强、优化了教学的效果,提高了整体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磊,龚少卿.“微课”在高職《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1):166+169.

[2] 张凤梅.微项目学习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1):246+248.

[3] 韩龙.微项目学习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22-24.

[4] 刘莉.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42):113.

[5] 任华丽.“互联网+”时代下的微课教学有效性研究——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 2017(1):40-41.

[6] 孟绘.微项目学习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7(11):221-222+225.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岗位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职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制造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