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卫生类高职辅导员育人工作路径初探

2020-03-15夏小芝钱红敏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社团中华卫生

夏小芝 钱红敏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近年来,高校人文教育日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学界和社会的重视。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骨干力量,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根据2017年教育部修订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号令)的要求,作为一名辅导员,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树立远大抱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教育担负着培养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质良好、有人文精神的职业人才的重要使命。然而,“高职教育政策通过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从而实现其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功用”这种价值取向造成了高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卫生类高职辅导员育人工作路径,既有利于营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也有利于解决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缺失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医护人才。

1 优秀传统文化在卫生类高职院校育人工作中的现状

1.1 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缺失现状

近年来,尽管政府、学校以及社会都开始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但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协同育人失调等多方原因,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问题,无视生命、行为缺失、不懂感恩,药家鑫事件就是极具代表性的案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大多较少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根基薄弱,加之信息化的发展,多元化文化的冲击,各种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网络社区等渠道对学生的吸引力,高职院校偏重技能的社会现状,高职学生每天接收大量的外界信息,又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辨别,以至于学生较少将时间花在陶冶情操的人文教育上。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医学院校课程开设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提升的要求”[2]“医学生对传统医德了解不深入”的现状依然存在[3]。以笔者所在的卫生类高职院校为例,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仍然停留在“有所了解”的状态中,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极为欠缺。

1.2 卫生类高职辅导员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意识薄弱现状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号令)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做好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等工作。实际上,辅导员们大多忙于日常事务管理,奔走在制表、接通知、发通知、参加会议等日常事务中,分身乏术,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方面的工作极为欠缺。医学类学生课业繁重,加之卫生类高职院校普遍较多重视技能的学习,辅导员又多来自刚毕业或者毕业没多久的硕士生、本科生,整体比较年轻,社会阅历浅,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单凭自身阅历和大学所学知识,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诉求,而在日常事务管理的琐碎工作中,卫生类高职辅导员们逐渐忽视了对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部分辅导员也逐渐开始对辅导员职业产生困惑,难以在辅导员工作中找到工作乐趣,提升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感。

2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

2.1 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道德追求等人文精神有助于引领当代青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倡的“仁者爱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等教育我们要将国家兴亡与自我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周易·乾》中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教育我们要保持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包容万物的道德追求。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天生就有着救死扶伤、珍爱生命、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崇高社会职责,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情怀教育、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道德追求等人文精神融入辅导员日常育人工作,能够有效增强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医学生保持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形成终身学习的人生态度,提升忧患意识,形成高尚的医德。

2.2 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资源

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园林建筑、服饰礼仪、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育人资源。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所蕴含的天人合一观念,有助于学生通过实地参观,体悟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的和谐、全面发展。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华服饰礼仪文化中的服饰之美和礼治精神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更好地去学习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诗词书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更有助于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提升综合素养。卫生类高职院校偏重于学生实操技能的培养,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熏陶资源,将极大有利于医护人才的医德塑造。

3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卫生类高职院校辅导员育人工作的路径

3.1 以社团为载体融优秀传统文化于育人工作

社团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社团活动有利于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扬”[5],正确地引导学生社团的发展,建立高素质、有特色的社团,对于辅导员育人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社团建设,不仅有助于促使学生社团建设的丰富多样化,也能增加学生对社团生活的兴趣。如笔者所在卫生类高职院校就有国学礼仪协会、棋艺社、书法社、汉服社、话剧社、中医推拿协会、音乐社、舞蹈社等等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团,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作为社团指导教师,指导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社团开展优质有趣的活动,不仅有利于社团的良性发展,也有利于提升辅导员育人工作实效。

3.2 以校园品牌活动为载体融优秀传统文化于育人工作

校园活动也是高职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品质的品牌校园活动对于构建良好校园文化以及做好卫生类高职院校育人工作至观重要。笔者所在院校的国学礼仪大赛、汉服走秀、民族风情展示周、中华经典诵读、武术表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暨宿舍装饰大赛等校园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于学生活动中。辅导员指导学生参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将大众普遍认为的阳春白雪、高高在上、曲高和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体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校园活动中,不仅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土壤中发展了创新创造力,也提升了学生对校园活动的兴趣。

3.3 以博物馆及地域文化特色等社会资源为载体融优秀传统文化于育人实践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在接受高等教育后,必将走向实践。卫生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承担着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不仅要学好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也极端重要。博物馆、园林建筑、名人故居、传统文化基地、地域文化特色等社会资源是极为重要的实践育人资源。卫生类高职院校辅导员引导学生走出去,在优秀传统文化中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卫生类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让医科类高职生在轻松舒适的传统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提升思想理论素养至关重要。

3.4 利用好互联网+新媒体的助推作用融优秀传统文化于育人实践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如何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和喜好习惯,利用好互联网平台,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时代魅力,这是每一个辅导员在都要去思考的一个问题。卫生类高职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QQ、易班、今日校园等网络媒介,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并能在日常生活、校园活动中运用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线上+线下”相结合,使育人工作与学生日常生活、校园活动相对接,从而加强育人工作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让学生自动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千古医者精神,提升综合素养。

4 小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凝聚了几千年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园林建筑、服饰礼仪、诗词书画、哲学历史、科技医药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骄傲。“高校辅导员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担”[6]。通过社团、校园品牌活动、相关课程和讲座、社会实践资源、互联网媒介等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卫生类高职院校辅导员育人工作,不仅有助于提升辅导员育人工作实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有助于提升辅导员的自我认同与肯定并将极大地助力于卫生类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开展。

猜你喜欢

社团中华卫生
缤纷社团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K-BOT拼插社团
卫生歌
讲卫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