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滨县水土保持规划分析

2020-03-14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0年1期
关键词:分区水土保持规划

吴 燕

(信阳市淮河管理处)

1 基本概况

淮滨县水土保持规划涉及淮滨县境内的4 个街道办事处和15 个乡(镇)。近期规划为2018-2020 年,规划水土流失防治规模为1.79 km2,投资340 万元;远期规划为2020-2030 年,规划水土流失防治规模为5.98 km2,2018-2030年,累计水土流失防治规模为7.77 km2。根据淮滨县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现状,提出了水土保持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全国、省级和市级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淮滨县水土保持分区,并划定了淮滨县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域,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淮滨县水土保持防治目标、任务和布局,提出了预防、治理、监测、监管的措施体系和近期重点项目安排,为促进农业安全、生态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推动淮滨县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2 淮滨县水土流失分布、成因及危害

2.1 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强度和分布

淮滨县隶属河南省信阳市,属北北方土石山区(Ⅲ)—华北平原区(Ⅲ-5)—淮北平原岗地农田防护保土区(Ⅲ-5-4 nt),是河南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淮滨县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风力侵蚀。水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南部岗地,主要为面蚀、沟蚀;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区。截止2016 年淮滨县尚有水土流失面积为11.10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0.92%,主要分布在农村耕作区和待开发区域,水土流失较轻,强度以轻度为主,但水土流失易发。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8.10 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2.97%,淮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中度水土流失面积1.90 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17.12%,强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1.10 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9.91%,主要分布在王店乡和张庄乡。

2.2 水土流失成因

水土流失是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因素是产生水土流失潜在的客观条件,人类违反自然规律的活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淮滨县南连大别山缓岗丘陵,北属黄淮平原,为丘陵向平原过渡地区,是河南黄淮海平原南缘的组成部分,总体地势比较平坦,为土壤侵蚀提供了客观条件。遇暴雨后,地表径流分散,造成裸露地表组成物质的破坏和搬运。由于地理气候的影响,淮滨县降水量年内分布极不均匀,暴雨主要集中在汛期,强度大,产流多。强降雨过程集中,在暴雨形成的地面径流作用下,大量土壤被冲走,形成水土流失。植被起着保持水土的作用,但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淮滨县植被覆盖率较低,导致降雨直接溅击地面,汇流迅速,引起土壤冲刷破坏。

淮滨县许多顺坡耕种、撂荒、轮垦、毁林开荒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淮滨县修路、挖湖、基本建设规模加大,人们对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日益增加,仍存在随意弃渣、弃土现象,对开挖面、堆渣物未采取防护措施等,人为破坏地表植被的现象时有发生,建设生产项目水土保持措施落实不够到位,加剧了水土流失。

2.3 水土流失特点和危害

淮滨县水土流失总的特点是总量不大,分布广;强度不高,若不控制,给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主要表现在:①破坏土地资源,影响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水土流失造成土地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土壤质地变粗,耕地沙化,导致土地生产力降低,影响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②泥沙淤积,影响防洪安全。水土流失致使泥沙淤积塘库,缩短了水利工程使用寿命,降低了水利工程综合效益;同时大量的泥沙进入河道,抬高了河床,削减了河道行洪能力,导致汛期洪水漫溢。③恶化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日益增加,植被也遭受破坏,致使水土流失加剧,资源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形成恶性循环,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水土流失还导致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化肥、农药等农村面源污染物流入河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水质。④加剧人民生活贫困,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水土流失是造成贫困和土地生产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由于基本建设等人为原因破坏了原有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弃土弃渣占压基本农田,反过来又加剧了水土流失。因此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础条件,下一步脱贫攻坚任务紧迫而艰巨。

3 防治目标

3.1 近期目标

到2020 年,初步建成与淮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与监管体系,淮滨县水土流失面积有所下降,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9 km2,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围绕扶贫攻坚,依托水土保持特色产业,实现治理区脱贫目标。

3.2 远期目标

到2030 年底,基本建成与淮滨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与监管体系,现有林草植被得到保护与恢复,区域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累计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77 km2,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减少,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

4 水土保持区划与重点防治区划分

淮滨县水土保持区划在全国、河南省、信阳市区划成果基础上,依照以下原则及方法进一步划分:保持区内优势地貌类型、水土流失防治方向的一致性,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连片:尽量与行政区协调,保持乡镇一级行政区界限的完整性,并使同一分区集中连片,便于数据统计、措施实施和管理。

分区命名:命名采用多段式命名方式,文字上简明扼要,体现区域所处的地理空间位置和优势地貌特征。

按照上述原则,将淮滨县划分为3 个水土保持分区,并采用“地理位置+地貌类型+水土保持主导功能”的方式命名,即淮南缓岗地水源涵养农田防护区、沿淮滩洼地水源涵养保土区和淮北平原农田防护保土区。分区情况详见表1。

5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

淮滨县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划分根据《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范》(335-2014)规定,根据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应遵循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范服从综合规划的原则。划分淮滨县属桐柏山大别山省级水土流失为重点治理区。

表1 淮滨县水土保持分区情况表

根据《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原则,结合淮滨县水土流失特点与现状,以乡镇为单元,进一步细化、完善,确定淮滨县水土流失重点治理范围涉及9 个乡(镇)和4 个办事处,土地总面积806.84 km2。淮滨县水土流失重点治理范围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淮滨县水土流失重点治理范围分布情况表

6 结语

随着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全面落实,林草植被的逐步恢复,生态环境不断好转,从而能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泥沙对河流、塘、库的淤积,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威胁。

猜你喜欢

分区水土保持规划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手诊分区法之原理探析与诊断应用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